让生活情境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2018-01-13 22:07李彤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摘 要】数学知识往往隐藏在生活中,它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让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他们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亲近数学,热爱数学。数学教学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1-0055-02

【作者简介】李彤,江苏省灌云县初级中学(江苏灌云,222200)教务处主任,高级教师。

对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进一步深化,这是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内,必须逐渐适应中学数学的教学节奏与学习方法,克服相较于小学数学由于难度提升而出现的困难,否则将会对数学产生畏惧、抵触情绪,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与学生生活越接近的学习内容,越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让数学的魅力在无形中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那么,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表现之一是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才能不仅来自课堂,更来自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意义的背景材料,通过学生所熟知的背景去展现知识的产生、演变等过程,以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数学“绝对值”这一知识点时,就将教材中提供的学习背景改编成更加贴近班级学生生活的背景材料进行教学:星期天,张老师从学校出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她开车向西行駛5千米到图书馆,下午查阅完资料后,又向东行驶3千米回到家中(学校、图书馆、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1)用有理数表示张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2)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2升,请你计算张老师的汽车星期天共耗油多少升。笔者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补充说明道: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只需要关注量的具体值,它的正负是没有意义的,如汽车无论往东开还是往西开,耗油量都只与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有关,与方向没有任何关系。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图书馆和张老师家的点,并引导学生观察数轴,尝试计算出图书馆、张老师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二、利用生活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会觉得数学无聊枯燥,学起来味同嚼蜡,会把学习数学当成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就是与生活严重脱节的教学,它不仅使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荡然无存,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细节之处捕捉数学问题,探寻数学规律,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等条件,设计受学生欢迎的生活素材,并以多姿多彩的样态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笔者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合并同类项”时,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1支钢笔+4支铅笔+2块橡皮+4支钢笔+3块橡皮+8支铅笔,进行化简。学生的反应都很快,立刻想到把同一类的文具放在一起,最后化简成“5支钢笔+12支铅笔+5块橡皮”。接下来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将这些学生所熟悉的文具转化成数学符号,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这次教学实践的成功开展更让我深信,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启发学生,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而且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巧用生活材料,激发自主学习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材料是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挖掘数学本质的最佳帮手,“透过现象看本质”“基于信息求线索”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都要从形形色色的生活材料中去习得。[2]因此,在体验生活中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数学学习能力和探究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提供生活材料就是最直观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巧妙地借用学生所熟悉的物品作为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而实现自主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4根纸带或绳子,它们分别长为3cm、4cm、11cm和12cm,并以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引言:“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成的图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只要给出三条线段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呢?”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尝试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亲自操作、观察和小组讨论之后,概括出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笔者赞扬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课堂的气氛一直保持着活跃状态。

四、课后延伸知识,发掘学习潜能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架设好课堂与生活间的桥梁,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不仅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需要。[3]因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延伸数学知识不失为一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有效手段。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到实践中,为学生创建应用知识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时,可以让他们对学校旗杆高度或树木的高度进行测量,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依据课本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做小组调查。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活是数学学习素材的源泉。数学教师应该成为有心人,主动发现生活与课堂之间的关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供条件。当生活情境真正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时候,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等都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小军.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浅析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整合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09(06).

[2]陈瑶.基于“生活化”实现“数学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4).

[3]邵红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1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