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因学情而变

2018-01-13 22:11钱友淦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点拨学情转化

钱友淦

【关键词】学情;点拨;转化;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1-0072-01

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以一节初三专题复习课“校车事故:伤不起的痛”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根据学情的变化相应地变动教学预设,以呈现动态的精彩。

1.摸清学情巧点拨。

课堂上,教师首先应“摸学情”。一般情况下,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优秀学生的回答响亮而自信,中等生回答有点盲从,落后的学生则选择沉默。这时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讲“点”落实在学生如何思考上。比如,教学时,笔者首先播放视频《湖南湘潭幼儿园校车翻车事件》并设置两个问题:①校车事故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②校车事故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时答案统一,整齐响亮,出现了虚假的“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学生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充分理解,针对这一学情,笔者追问学生的答题思路,对学生已有的基础和现有分析能力进行洞察与考量,摸到了学情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2.关注学情巧引导。

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该在“如何学”上,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溯解题思路,找出问题症结。

教学中,笔者运用学生读报、展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了事故发生后湘潭县党委政府及政法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之后提问“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笔者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再出示解题范本,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剖析、评价,通过对比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思考对策。随后,师生总结做题方法,获得能力提升。

3.跟踪学情巧转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的资源是师生心智活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又充满了灵性。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及时捕捉并转化有效资源,将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比如,教学时,为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笔者设置“情景再现”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交流,“为了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请你给相关部门或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过程中,一学生突然发问,把责任指向了幼儿园、教师。原来预设的问题是由向有关部门、个人提建议过渡到自己应该怎么做,笔者预设了许多答案,可是,学生的“突然袭击”超出了笔者的预设。这时,笔者没有追求与预设的一致,而是顺应学生的问题思路,巧妙引导,及时调整,把“突发事件”转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链接到“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挖掘学情巧生成。

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挖掘故事,巧妙生成精彩的言論,让我们看到知识为学生生命成长导航的力量,听见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比如,在实践探究“警钟长鸣”栏目,笔者让学生列举行走、乘车、骑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发言踊跃,答案很多: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不能撑伞骑车,不能双手离车把,不能在公路上玩耍、嬉闹……学生围绕话题,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由交流引发的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和情感的共融,推动教学活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拨学情转化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有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