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精神症状的早期识别及治疗进展

2018-01-15 08:18贾冬冬时晶魏欣如姚璇秦斌
关键词:淡漠多巴胺障碍

贾冬冬 时晶 魏欣如 姚璇 秦斌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全球约有600万人患有PD[1],其典型症状为运动症状。但近年发现,多达60%的PD患者可出现各种形式神经精神症状,在早期未治疗阶段常见的精神症状有抑郁、焦虑、淡漠等情绪障碍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disorder,MCI),随疾病进展和抗PD药物的应用,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ICDs)、帕金森病痴呆(PD dementia,PDD)和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病率随之增加[2]。非运动症状可早于运动症状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运动症状,其高发病率和低诊断率俨然使其成为诊疗中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被认为是家庭护理中最大障碍,是死亡率增长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不能被临床医生充分识别和早期干预,给患者及其护理人员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PD精神症状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PD精神症状的早期识别

1.1抑郁抑郁是PD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缺乏快感、有负罪感以及其他一些躯体化症状。PD抑郁的平均患病率约为35%,17%者合并有严重抑郁,22%合并轻度抑郁,13%有心境障碍[2]。女性、发病早、病程长、有抑郁症家族史、存在运动并发症的PD患者更易合并抑郁。PD抑郁可早于运动症状2~10年出现,发病率为23.7%~68%[3-4]。有文献报道,抑郁病史与PD发生风险增加具有强相关性。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10年内发生PD的风险是非抑郁患者(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24倍,表明抑郁可能是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

1.2焦虑PD焦虑主要表现为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烦躁不安,且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疲劳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其发病率为34%~65%[2]。PD起病年龄、病程长短、疾病分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等均与焦虑发作相关。焦虑不仅可出现在PD的前驱阶段,甚至可早于运动症状13.7年出现[4]。一项为期5.5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焦虑患者比非焦虑患者最终发展为PD的比例高38%,提示焦虑也可能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6]。

1.3淡漠淡漠是情感反应降低的一种精神状态,其核心是动机缺乏,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内心反应,甚至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也漠不关心。淡漠最易同抑郁混淆,但抑郁为负性心境,常伴随悲伤情绪或对自我及外界的消极评价,而淡漠则为中性心境。PD淡漠发生率为39.8%,在排除抑郁和痴呆患者后,单纯淡漠的患病率为3%~22.6%[7]。情感淡漠可出现在PD首发运动症状之前,一项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在初始未经治疗的PD患者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存在淡漠者可达50%[3]。随疾病进展,5~10年内40% PD非痴呆患者可出现淡漠,而PDD患者可达60%[8]。因此早期情感淡漠可能是痴呆的独立预测因子。

1.4认知障碍PD认知障碍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PD-MCI和PDD,PD-MCI被认为是从认知功能正常到PDD的过度状态。不同于一般老年痴呆,PD认知障碍是以注意力下降、视空间障碍和执行功能异常为首要特征,而非以健忘为主。研究发现80%的PD患者最终将发展为痴呆[9]。新诊断的PD患者中26%~36%存在MCI,随年龄增加、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其发生率也逐渐上升,程度逐渐加重。大多数PD-MCI患者5年内可发展为PDD[10],10年内有46%的PD患者进展为痴呆[11],最终超80%的患者发展为痴呆。

1.5精神病性障碍PD精神病性症状(PD psychosis,PDP)以幻觉和妄想较为常见。PD幻觉可涉及任何感觉形式,但以视幻觉最为常见,内容常常为生动的人或动物,每次持续时间仅为数分钟,多发生在光线较暗的时间;幻听常与幻视伴发,表现为低语、音乐或威胁的声音等。PD妄想多为偏执的、持续的信念,常见的妄想内容为被窃妄想,怀疑配偶不忠或自己被抛弃等。因诊断标准及特定人群选择的不同,PDP的发病率在13%~60%之间[12],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抗PD药的使用、认知功能的下降、年龄增加、视觉障碍、或伴发其他的病理状态等。PDP在疾病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错觉、假性幻觉和穿越觉。研究发现在运动症状出现前33.3%的PD患者或已存在轻微幻觉[13]。随疾病进展,多达60%的患者会在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精神病性症状[12]。典型的精神病性障碍发生在疾病后期,在明确PD诊断的20年左右该症状可影响70%的患者[14],给患者和照料者带来无尽痛苦。

1.6ICDsICDs是指在强烈欲望驱使下,难以自我控制的异常行为的统称。PD患者常见的ICDs主要表现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购物、性欲亢进、强迫性进食等,其发病率为5.9%~13.7%。一项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病理性赌博的发生率为5%,强迫性购物为5.7%,性欲亢进为3.5%,强迫性进食为4.3%,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症状者占3.9%[15]。

目前观点认为,ICDs的发病主要和多巴胺替代治疗(dopamine replacement therapy,DRT)关系密切,尤其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DA)。研究发现,与单纯左旋多巴治疗比较,DA治疗可使ICDs的发病率提高2.0~3.5倍[16],在接受最低治疗剂量DA的患者中,高达2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ICDs[15]。因此,对于存在ICDs发病高危因素,如男性、发病早、既往有酗酒、赌博或药物滥用史的PD患者,应当慎重使用DA。

1.7多巴胺失调综合征(dopaminedysregulationsyndrome,DDS) DDS是指PD患者经过长期DRT后,发生的一种强迫性药物使用,会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囤药,剂量进一步增加后会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以及药物服用后的欣快感。其发生率为3%~4%[17]。但由于患者可能对其成瘾症状有所隐瞒,因此其发生率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目前研究表明DRT是DDS发病的高危因素,且左旋多巴被认为是DDS发生的最强危险因素[18]。

2 PD常见精神症状的发生机制

2.1情绪障碍PD情绪障碍可出现在运动症状前数年,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由神经生物学因素所致。情绪障碍作为PD“运动前症状”,与Braak提出的PD神经解剖分期系统一致。研究发现α-突触核蛋白早期沉积在脑干区域,随后延伸至中脑、基底节区,最终可累及大脑皮层。基于这种模式,在黑质多巴胺细胞缺失所致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前,中缝核背部和蓝斑区域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就可能已被破坏。同时,多巴胺能系统和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也将导致PD情绪障碍的产生与发展,且随着各系统慢性退行性病变及血清左旋多巴和DA水平的波动,情绪症状亦随之改变[19]。

2.2认知障碍P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常有额叶、颞叶及顶叶皮层的萎缩;神经化学机制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神经递质(如多巴胺、NE和5-HT)的代谢异常,路易小体和淀粉样物质的沉积;近年来相关基因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有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基因、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APOE基因和COMT基因等,但这些基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需更多研究证实。

2.3精神病性症状PDP的形成与多巴胺能药物使用关系密切[20],因纹状体多巴胺受体长期受到刺激,导致边缘系统负责情感和感觉传入的脑区功能异常。另外,存在视幻觉的PD患者可能伴有视空间功能障碍,包括视觉皮层受损、视力下降、伴发眼部疾病等。MRI检查显示顶叶、枕叶、中央前回及舌回的灰质萎缩程度与幻觉严重度关系密切;持续性的视幻觉与杏仁核和海马旁回的路易小体的形成相关。在脑内的多种神经递质中,多巴胺、5-HT、胆碱能递质及其受体的异常也可导致PDP的形成。目前,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包括Tau蛋白基因、APOE基因和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等。

2.4ICDs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多巴胺药物的使用、纹状体额束变性等有关。利用PET及fMRI研究发现,与情感、认知、成瘾形成相关的脑区尤其是奖赏系统,如前额叶皮质、腹侧纹状体、杏仁核等在其发病的过程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3 测评工具

用于评价PD神经精神症状的测量工具较多。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MDS)推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和蒙哥马利-艾森贝克抑郁量表(the 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RDS)用于PD抑郁的筛查,推荐HAMD、BDI、MADRS和抑郁自评量表作为评价严重程度的工具[21],其中GDS-30可能是当前最有效的PD抑郁筛查工具。PD焦虑量表(Parkinson anxiety scale,PAS)和老年焦虑量表(geriatric anxiety inventory,GAI)对于评价PD焦虑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目前尚无焦虑相关量表满足MDS推荐标准。淡漠量表(apathy scale,AS)是MDS惟一推荐用于评价淡漠的测量工具,里尔淡漠评定量表(Lile apathy rating scale,LARS)可达到建议使用标准[22]。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是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认知筛查和程度分级的评估工具,MDS推荐其作为认知损害检测工具,用于PDD的诊断[23]。目前,关于PD ICDs和PDP,MDS尚无相关测评量表推荐。但根据既往研究结果,PD冲动与强迫障碍问卷(the questionnaire for impul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Parkinson disease,QUIP)被认为是筛查ICDs敏感且有效的工具;对于PDP的评价,常采用综合评定工具,如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阳性症状评估量表(schedu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等。

4 PD精神症状治疗

4.1一般治疗原则首先对处于运动症状“关期”的PD患者,调整抗PD药物治疗是关键,同时需确定任何可能引起精神症状的触发点,如感染、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其次要查看患者近期所使用药物是否可引起精神症状,尝试减少或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对于出现精神症状的DRT患者,首先减少对运动症状改善小又可加重精神症状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金刚烷胺、DA等。

4.2药物治疗对于PD精神症状的改善,临床上首推非药物治疗(describe-investigate-create-evaluate,DICE四步法)[24],当需要药物治疗时,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进行剂量滴定。

中医药对于PD运动症状改善具有较好疗效,但针对精神症状治疗的相关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4.3多学科协同治疗多学科协同治疗已成为当前诊疗最佳模式。神经内科医生对患者整体病情作出综合评估,并制定缓解运动症状最佳方案;精神专科医生与神经内科医生协同,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或恶化精神症状的药物使用,并作出相关精神病的诊断,采取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改善症状;同时,对于DRT引起的精神症状或不能进一步耐受多巴胺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深部脑刺激术。

综上所述,在PD早期甚至是运动症状出现前,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已很高,但目前因其发病原因复杂,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有效的筛查及诊断工具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为其临床早期识别带来一定困扰。因此,充分了解精神症状的表现及发病率,有助于临床早期辨别;同时,多学科协同诊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减轻照料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淡漠多巴胺障碍
初诊未治帕金森病淡漠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影 子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脑小血管病患者淡漠综合征的临床评定
跟踪导练(四)(4)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淡漠色”这样搭才“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