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轻、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18-01-18 06:45倪涵晨陆雪琴
陕西中医 2018年1期
关键词:阻塞性穴位研究组

倪涵晨,陆雪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20013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性疾病,以咳嗽、咳痰、胸闷、喘息为特征,病程可分成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中医将此病归属为“咳嗽”、“喘证”范畴,病机特点是脉络阻滞、肺气亏虚,发展和转折关键是脾肾亏虚,病位在肺脾肾。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多见痰、瘀、热互阻,伴气虚、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是关键。而稳定期则以本虚为主,多系肺脾肾虚损,气虚、气阴两虚为主,兼痰瘀。根据中医“标本兼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运用冬病夏治原理,采用穴位贴敷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夏季三伏天共102例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5~75年,平均(60.6±5.3)岁;病程4-15年,平均(7.6±1.7)年;病情分级:Ⅰ级19例、Ⅱ级26例、Ⅲ级6例。研究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3~77岁,平均(60.9±5.5)岁;病程5~14年,平均(7.4±1.5)年;病情分级:Ⅰ级20例、Ⅱ级26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病例符合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并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吐纳训练、腹式呼吸、缩唇训练为主。吐纳训练主要是练习“六字诀”,先呼气后吸气,不断加大呼吸幅度和深度,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缩唇训练则以鼻吸气、口呼气,鼓腮缩唇将气体缓慢呼出,频率为6-7次/min,呼吸比率为1∶2,持续10min。腹式呼吸则为吸气时腹部尽最大可能扩张,呼气时尽最大可能收缩腹部,抬高膈肌,每次10min。以上均每日一次,直至三伏天结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药物组成有白芥子、细辛、姜半夏、甘遂、紫苏、千年健、炙甘草、等组成,按照3∶2∶1∶2∶1∶1∶1∶1比例,采用粉碎机研磨混匀,用密闭容器贮存备用,每次使用时取药粉适量,用姜汁调成糊状,用汤勺置于7cm×7cm透气敷片中备用。贴敷穴位有天突、膻中、大椎、肺俞、定喘、足三里。将敷贴贴在以上穴位后用脱敏胶布固定,每次贴3~5h,每10d贴一次,直至三伏天结束。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在肺功能变化情况,采用意大利生产的MIRSpiridⅡ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预计值[2]。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改善变化情况,指标包括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啰音、气短等,每项分为0-3分,根据症状轻重有无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和ADL(Daily living ability,ADL)评分。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急性发作次数和ADL评分比较 对照组急性发作最少2次,最多10次,平均(3.2±1.1)次/年,ADL评分平均为(65.6±10.4)分。研究组急性发作最少0次,最多5次,平均(1.4±0.6)次/年,ADL评分平均为(79.9±13.6)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肺功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在肺功能指标上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啰音、气短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注:和治疗前比较,△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和治疗前比较,△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讨 论

COPD具有典型“冬病”特点,发作和加重均在冬季,其病程反复且周期长,久病则脾肾虚弱,脾虚水谷不化,痰饮内生;肾阳不足则不能温化痰饮,卫表不固,易感受寒邪,气化不利则纳气失常,温煦全身和固表祛邪显著下降,气道传导功能下降,则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3]。而冬病夏治根据祖国医学记载的“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在生长之门。”利用夏季气温高,阳气旺盛,机体阳气充沛,而运用药物穴位贴敷达到激发人体经络,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养内虚之阳、助生长之能”,其本质是治病其本、因时制宜[4]。

白芥子温化寒痰、消肿散结,是利气机、逐水饮的要药,有机制称该药物能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结。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有温化寒饮之功;千年健是祛风湿、强筋骨之要药,药性走窜,能促使药物迅速进入机体各处。半夏燥湿化痰、消肿散结,是临床上治疗痰多气喘、胸脘痞闷最常见药物,而采用姜汁入伍,则能加强温肺化痰功效;甘遂发散风寒,能平喘消肿,止咳化痰;紫苏降气化痰、止咳和胃;炙甘草化痰止咳,补益肾气;虎杖祛痰止咳,化湿和中[5]。

研究[6]称,内病外治是虚寒性疾病的一大特色,本质在调节体质,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能增强正气,温阳扶正、益气固表、调节气血,能减少发病次数,改善肺功能下降,标本兼治。能集中中药和穴位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康复过程,这符合中医治病求本之精髓[7]。大椎为阳脉之海,是三阳经和督脉交会之处,其能温经散寒,振奋全身阳气,从而激发人体正气,能调节全身脏腑气机。现代医学证实该穴位能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呼吸道阻力,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症状[8]。研究[9]称,大椎能调节气道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从而舒张平滑肌达到平喘效果;天突为任脉上穴位,上至鼻窍、下至胸膈,是人体“交通要道”,宣肺平喘功效显著。现代医学看,该穴能阻断周围神经兴奋,减少神经对呼吸道粘膜兴奋性,缓解呼吸道紧张性。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保健穴之一,其能补脾益气、和胃调中、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阴阳、具有温中升阳、理气止痛作用[10]。现代医学指出,足三里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促进作用[11]。中医认为,“治脏者、治其俞。”“五脏皆属于背,脏腑十二俞均在背,故脏腑病均可治背”,肺俞止咳化痰作用好。膻中为八脉交会穴之气会,是治疗气喘、咳嗽之经典要穴,定喘为经外奇穴,是治疗咳嗽、哮喘的常见穴位,考虑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联合足三里诸穴能达到补肺健脾、化浊祛痰、宽胸理气、化痰平喘之功效[12]。

康复训练采用“六字诀”,该方法源自中医的五音变化,其认为COPD中病理变化“呼、笑、歌、哭、呻”,对应五脏的“肝、心、脾、肺、肾”,故能达到调节内脏气血阴性,能补养肺气,调节营卫作用[13]。结果显示,运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康复方法在改善肺功能上显著,且在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啰音、气短等症状上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可见该方法能标本兼治、调节机体整体机能,改善生活质量,能将COPD控制在稳定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 花佳佳.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配合呼吸训练治疗COPD缓解期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 高晶晶,程 意,罗 勇,等.COPD常见共患病及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意义[J].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70-75.

[4] 陈伟芳,吕 红,李小平,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6):73-75.

[5] 施裕忠.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金水六君煎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95-96.

[6] 任麦存,张银虎.温阳益气中药为主治疗冷哮型支气管哮喘40例[J].陕西中医,2015,36(1):39-41.

[7] 姜 昕,唐敏婕.参附强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5):82-84.

[8] 郑彩霞,刘 洋,师 勇,等.冬令宁肺膏合穴位贴敷调治COPD稳定期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6):9-11.

[9] 孟兆平.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4):481-482.

[10] 吴 沣,艾力亚尔·麦麦提,陈龙全,等.卡介苗多糖核酸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3(3):53-54,57.

[11] 兰 菲,傅天啸,华 晨,等.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大鼠SIRS时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5):9-12.

[12] 居琪晅.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2):87.

[13] 杨献军,黄飞翔,时永超,等.健身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93-197.

猜你喜欢
阻塞性穴位研究组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夏季穴位养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