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2018-01-24 12:59张克恭王建张野黄长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胞质焦亡小体

张克恭 王建 张野 黄长形

710038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方式。与凋亡不同的是,细胞焦亡伴随着炎症反应,在形态学上同时具有坏死和凋亡的特征。细胞焦亡的发生首先由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s)和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而后促进炎症小体的转录和表达。细胞焦亡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是细胞焦亡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酶,经典途径由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介导,而非经典途径中由Caspase-4/5/11介导。Caspases可以诱导gasdermin-D(GSDMD)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白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 IL-18 的分泌,引起细胞肿胀、溶解和炎症反应[1-6]。

1 细胞焦亡的形态学特征

细胞焦亡形态学上同时具有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性死亡的特征。一方面,发生焦亡的细胞会有核固缩和DNA的破坏,而细胞核在形态上会保持完整性[7],无核碎裂表现。胞质内细胞器也保持完整,但其功能何时丧失仍不清楚,有实验表明,发生焦亡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在细胞膜穿孔形成1分钟内,线粒体就停止了活动[8]。焦亡细胞在最终溶解之前,会形成焦亡小体,焦亡小体直径约为1~5μm,游离的焦亡小体可以被专职的吞噬细胞吞噬,或者作为细胞间传递物质和信息的载体[9]。另一方面,发生焦亡时,细胞膜的完整性会遭到破坏,GSDMD在质膜形成的穿孔,会打破胞膜两侧的渗透平衡及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体积增大最终溶解,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外界,并引起炎症反应[10-11]。

2 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

2.1 细胞焦亡的第一步是炎症小体的活化 在细胞遭遇感染或免疫反应时,PRR识别 PAMPs或DAMPs,促进炎症小体的转录和装配。炎症小体是胞质内的多聚蛋白体,由炎症小体启动传感器(NLRP1,NLRP3,NLRC4,AIM2,pyrin等)和参与炎症反应的Caspases构成,有的还包括配体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12]。 经典炎症小体大部分属于 NOD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NLRs)家族。 NLRs家族包含3个共同结构域,C端富含亮氨酸结构(leucine-rich repeats-LRR),中间为核苷结合域(NOD/NACHT),N 端为Caspase募集域(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CARD)或脓素域(pyrin domains-PYD),各结构域行使不同的功能,LRR负责配体识别和自抑制作用,能识别其他炎症受体或微生物配体;NACHT消耗ATP激活信号复合体,与核苷酸rNTP结合并调节寡聚反应;CARD/PYD调节同型蛋白之间的交互作用,有调节信号通路的作用。另一种焦亡相关炎症小体AIM2为非NLRs蛋白,有一个脓素域和DNA结合HIN-200域,HIN200结构可识别dsDNA。不同炎症小体应对不同的刺激性质:NLRP3能被许多激动剂激活,如ATP、穿孔毒素、晶体化合物、核酸、透明质酸、以及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NLRP4识别胞内细菌鞭毛蛋白、3型分泌系统元件;NLRP1识别炭疽致死毒素、胞壁酰二肽;AIM2识别胞质双链 DNA[10-11,13-14]。

炎症小体的活化还需要ASC的参与,ASC结构包含CARD和PYD,是炎症小体和Caspases连接的桥梁[14],炎症小体通过ASC与Caspases相互作用,活化Caspases,主要是Caspase-1,最终形成链式复合物或者球形复合物[7,15]。

2.2 Caspase-1/4/5/11 是介导细胞焦亡的重要物质 Caspases是进化上保守的胞内酶,与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定位于胞质和核质[15],各Caspases参与不同的生化过程,凋亡相关的有Caspase-2/3/6/7/8/9/10;焦亡相关的有人 Caspase-1/4/5 和鼠 Caspases 1/11,被 列 入 炎症 相 关Caspases亚族。细胞焦亡分两种途径: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经典途径由Caspase-1介导,Caspase-1以前体的形式存在于胞质中,炎症小体是Caspase-1活化的场所,CARD募集Caspase-1前体,Caspase-1前体二聚化,而后发生解朊反应,这是一个自催化的过程,产生p10 a和p20的亚单位,最终成为有活性的Caspase-1。NLRs或AIM2活化Caspase-1需要ASC的参与,另一种炎症小体NLRC4不依赖ASC,直接募集Caspase-1前体并催化Caspase-1活化[11,16-17]。 Caspase-1 活化后可进一步激活细胞焦亡的效应蛋白GSDMD以及炎症因子的成熟和释放。

细胞焦亡的非经典途径在人类由Caspase-4/5介导,在小鼠由Caspase-11介导。这一途径识别的PAMPs主要是脂多糖(LPS),Caspase-11直接与LPS的脂质A结合,尤其是六酰脂质A,在此过程中,Caspase-11本身就是PRR,在应对革兰阴性菌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13,18]。 人类 Caspase-4/5 有相同的功能。细胞焦亡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各信号通路并非是相互孤立的,经典与非经典途径会有交叉,如Caspase-11可以促进NLRP3的活化,进而导致Caspase-1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18],炎症小体还可以通过 Caspase-4/5/11 活化 Caspase-1[19]。此外,近来又发现其他Caspases也可能参与细胞焦亡[20]。因此,对于细胞焦亡过程中Caspases的活化通路及不同Caspases相互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总之,焦亡相关Caspases是介导细胞焦亡的关键酶类,它活化之后能够水解焦亡的执行蛋白GSDMD,引起细胞穿孔,肿胀,溶解。

2.3 GSDMD是细胞焦亡的执行者 GSDMD属于Gasdermin蛋白家族,在许多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都有表达。Gasdermin蛋白进化上很保守,各成员有45%序列同源,主要在 N端。人类有GSDMA、GSDMB、GSDMC、GSDMD、DFNA5 和DFNB59,小鼠没有 GSDMB,但有 3种 GSDMAs(GSDMA1-3),4 种 GSDMCs (GSDMC1-4)[13,21]。GSDMD目前研究最透彻。GSDMD约由480个氨基酸组成,N端是功能区域,能在胞膜上形成穿孔,也叫PFD结构域 (Pore-forming domain),PFD的中心结构为延伸的β折叠,GSDMD的C端是一个α螺旋组成的袋状结构,对N端有抑制作用,因此也叫RD结构域(repressor domain),GSDMD处于未活化状态时,PFD和RD结合在一起,掩盖各自约30%的表面。执行焦亡时,GSDMD一个保守的谷氨酸残基被Caspase-1或Caspase-11水解成GSDMD-N和GSDMD-C,GSDMD-N从GSDMD-C的抑制下解放出来,GSDMD-N对磷脂有亲和性,尤其磷脂酰肌醇磷酸盐,细胞膜胞质侧富含此类磷脂,GSDMD-N结合到细胞膜上,形成一个16单体环状聚合物,在细胞膜上形成穿孔,内径12~14 nm,也有研究显示为21 nm,穿孔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尤其是破坏了钠钾平衡,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渗透性吸水,体积变大,穿孔数量不多时,细胞会启动补偿机制,通过K+、Cl-、有机渗透物等维持水平衡,或通过胞膜融合修补穿孔。穿孔数量过多时,细胞充满液体呈气球样,质膜从细胞骨架脱离,最终细胞破裂溶解,死亡。由于GSDMD-N高亲和力基团在细胞膜胞质侧,因此GSDMD-N不会对周围细胞造成损伤。此外,细菌细胞壁含有心磷脂,GSDMD-N能与之结合并发挥穿孔功能,具有直接杀菌作用[16,22-23]能直接杀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等[24]。Gasdermin蛋白家族除了DFNB59,都有相同的N端结构域,都可能具有穿孔活性[25],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细胞发生焦亡时加入细胞溶解抑制剂后,细胞未发生溶解,但依然存在细胞运动和线粒体活动的停止和细胞肿胀,表明发生焦亡时,细胞死亡和细胞溶解是独立的,死亡在溶解之前。抑制溶解也并不能保护细胞免于焦亡,但可以推迟炎症的发生。当抑制GSDMD时,在相同刺激下,细胞发生凋亡[26]。说明 GSDMD是细胞焦亡所必须的,通过检测GSDMD可以反映相关Caspases的活化和焦亡的发生[27]。

2.4 细胞焦亡与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伴随着炎症的发生,这需要炎症因子参与。活化的Caspase-1能促进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IL-1β在宿主防御和启动保护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前体被Caspase-1水解而变为活性形式,IL-1无信号肽,不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细胞溶解之前,IL-1β即可经GSDMD形成的穿孔分泌,可能会促进周围细胞IL-1β前体的生成以及募集更多的免疫细胞。细胞溶解之后,炎症因子和大分子物质都会释放,引起炎症反应[20,28-29]。 非经典途径中,Caspase-11直接调控IL-1α的分泌,并通过NLRP3-ASC-Caspase-1 间接促进 IL-1β 的分泌[11]。

3 细胞焦亡在病毒感染发病中的作用

细胞焦亡是一种伴随炎症反应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在病毒感染发病的过程中,细胞焦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1 急性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A71)感染早期就被启动,EV-A71病毒诱导Caspase-1的活化,继而被感染细胞的 IL-1β和 IL-18的表达和分泌明显增加,Caspase-1抑制剂可使鼠脑中EV-A71病毒的复制显著下 降[30]。 与 此 相 似, 在 柯 萨 奇 病 毒 B3(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的宫颈癌细胞中,IL-18和NLRP3表达增强。在CVB3感染的小鼠中,Caspase-1抑制剂能够减轻症状以及减少病毒复制。此外,IL-1β的释放还能促进 Caspase-1的表达,形成正反馈,在EV-A71和CVB3的急性感染期细胞焦亡能促进病毒的释放和传播,导致更多细胞的感染,这一阶段细胞焦亡是有害的。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主要侵犯巨噬细胞,在DENV-2感染中,病毒会引起巨噬细胞分泌IL-1β并发生焦亡,这个过程受 Caspase-1和Caspase-4的调节[10]。在Theiler氏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感染SJL/J小鼠中,脊髓细胞大量发生细胞焦亡,被感染小鼠的Caspase-1、-11基因表达上调。感染过程中,细胞焦亡导致过多的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加重了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30]。

3.2 慢性病毒感染 细胞焦亡也参与慢性病毒感染过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 HIV患者中,治疗无效组 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明显上调,二者在HIV感染持续免疫激活中起作用,Caspase-1表达上调,CD4 T细胞发生细胞焦亡,数量减少[31]。在HIV-1感染患者的次级淋巴组织中,流产感染的CD4+T细胞会发生焦亡,而在外周血中,CD14++CD16-单个核细胞发生细胞焦亡后,会将ASC释放入血,ASC可能对HIV-1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激活有促进作用[32]。

4 小结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对于生物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清除受损细胞和抵御感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发生过度的细胞焦亡时,也会造成较强的病理性炎症反应。对于细胞焦亡的发生,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相信这可以为了解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利益冲突 无

猜你喜欢
胞质焦亡小体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异常早幼粒细胞Auer小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病毒感染与NLRP3炎性小体
miRNA调控细胞焦亡及参与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焦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细胞焦亡相关蛋白酶Caspase-1的影响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
一种优化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自噬小体示踪的方法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