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教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实践谈

2018-01-24 22:44
教育家 2017年48期
关键词:笔者资源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电影作为一种贴近当下学生生活的媒介,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笔者在平日的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积极开发电影资源,将电影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积极挖掘电影中的语文元素,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形式,培养提高学生批判思维、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语文素养,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准确定位电影在教学中的媒介功用

在开发电影课程资源时,要避免三种错误的电影鉴赏方式。一是“喧宾夺主式”的鉴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错置“电影”与“语文”的位置,把本该当作手段的电影资源作为教学的目的和终点,并企图用电影的鉴赏代替学生的语文学习。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无视文本与语言的存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根基与本质属性,语文课也变成了如假包换的电影课。二是“浮光掠影式”的鉴赏。每次欣赏电影只观看不评鉴,或者只要求学生根据电影完成没有规划和组织的观后感,并进行简单草率的交流分享。这样的评鉴方式降低了电影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用。三是“非语文解读式”的鉴赏。教师不仔细考量电影解读与鉴赏的“语文视角”和“教学视角”,只是单纯地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引导学生欣赏评鉴电影,不顾及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这样的鉴赏形式只能导致电影鉴赏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南辕北辙。

因此教师在开发电影课程资源时,首先要把电影资源当作达成语文素养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影只是“手段”与“工具”,语文课程才是教学最终的目的和落脚点。其次,要把电影资源当作教材阅读文本的补充与延展。选择电影时要以教材为大纲,根据文本归属的单元主题,或者立足某篇值得拓展的经典文本,利用电影资源延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

构建系统有序的电影课程

构建电影课程,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以什么为纲”和“如何确保有序性”。总体而言需要考虑并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选择电影,要配合教材的单元主题设计电影序列,将电影资源作为单篇文本的延展与扩充。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大纲,配合教材编写的序列,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电影课程:

序号 电影名称 对接教材主题/篇目1《美丽人生》 “家庭亲情”单元2《楚门的世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花木兰》 乐府民歌《木兰诗》4《百变狸猫》 “环护”主题单元5《地心历险记》 “探险”主题单元6《狼图腾》 “动物”主题单元7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战争”主题单元8《小鞋子》 “平凡人物”主题单元9《海洋之歌》 “生命主题”单元10 《月球》 “科技”主题单元11 《人工智能》 “科幻”主题单元12 《十七岁的单车》 “青春”主题单元13 《疯狂动物城》 “平等”主题单元14 《头脑特工队》 “梦想”主题单元15 《苍蝇一分钟的生命》 “童话寓言”主题单元16 《放牛班的春天》 “我的老师”主题单元17 皮克斯动画短片系列《蓝雨伞之恋》《月神》等 “勇气、成长”主题单元

设计丰富合理的电影评鉴形式

有效的电影评鉴形式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借助电影资源,通过丰富多样的讨论,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评鉴电影时,既要尊重学生主观的观影感受,引导学生多元思维解读电影,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探究,聚焦学生的视点,深化学生对电影的理解。

笔者设计电影评鉴时着眼于以下语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文字概述能力。引导学生理清电影情节的脉络,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梳理并概述关键情节。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迪士尼动画《花木兰》时,笔者要求学生最简洁的四字词语概括电影的故事情节。根据提示和引导,学生最终对电影复杂的情节概述为:匈奴入侵——选媒失败——替父从军——艰苦训练,遭遇尴尬——机智败敌——果敢救驾——辞官归乡——光宗耀祖——收获爱情。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经典电影总能碰撞观影者思维的火花,以丰富多元的主题意蕴带给人无尽的思考。在电影鉴赏的问题设计上,笔者特别注重设计开放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引导学生针对思辨性较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主题自由谈。为了引导学生多元解读影片,笔者将每次电影鉴赏的第一个问题设计为“主题自由谈”:关于这部影片,我想谈谈____,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影感受填上一个关键词,谈谈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在评价电影《疯狂动物城》时,学生在“主题自由谈”环节给出了诸多关键词,比如坚持、梦想、勇气、信任、欲望、嘲讽、歧视、偏见等,部分学生针对“能否建立一个平等的动物乌托邦王国”“面对世界的不完美应该怎样坚持自己的梦想”等问题抒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自主问题探究。笔者一般将电影鉴赏的最后一个问题设计为:请提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尝试与同学交流解答。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旨在将电影探究的自主权交还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发问,尝试自己解读电影,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

核心问题探究。如果只有学生自主问题的探究欣赏,电影鉴赏容易散乱无度而没有边界。每次电影鉴赏,笔者都会精心设计三至四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借助一组系列问题逐步深入解读电影。鉴赏电影短片《苍蝇一分钟的生命》时,笔者设计了四个引导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一是苍蝇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努力实现自我,请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苍蝇所做的事情进行归类;二是简要评价苍蝇的一生;三是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蝇”生,请为苍蝇提供合理的建议;四是写下过去十多年你做的和未来十年你想要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四个核心问题构成了问题组,聚焦了学生讨论的视点,从易到难启发学生思考影片中苍蝇的行为,并反思指导自己的人生。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电影鉴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口语交流场,很多学生参与电影讨论评鉴时,既能够倾听别人的评价意见,又能根据电影细节有理有据、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依据事实反驳别人的观点。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电影课程与书面写作的训练对接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

多角度概述情节写作练习。电影如同小说一般讲求叙事视角,鉴赏电影《人工智能》时,笔者引导学生分别从机器人大卫和母亲两个视角叙述故事。通过视角的变换,学生理解了大卫对母爱的渴求和母亲抛弃机器人的苦衷与无奈,体会到了电影中机器人“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心路历程,也理解了影片中“人类与机器人争斗”产生的道德困境。

依据主题的抒发感受写作练习。从写作发展阶段来看,初中生还不具备完成高质量观后感的能力,因此笔者舍弃了长篇电影观后感的训练,而是在每次鉴赏完电影后,引导学生依据讨论的多个主题,训练片段习作的主题随笔。片段随笔的长期写作训练,比较契合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单论说能力,帮助学生聚焦表达,突出写作中心,也为完整的作文训练奠定了逻辑基础,在点滴功夫中提升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电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远望世界、思考人生的窗户,电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丰富学生人生经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笔者资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资源回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