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消遣是昏黄

2018-01-25 09:06付俊良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宝钗曹雪芹黛玉

付俊良

在《红楼梦》里,作者曹雪芹构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场景,比如读者非常熟悉的“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不胜枚举。这些美好的场景不仅使小说隋感得以升华,还将小说中的人物烘托得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了美的享受和极为深刻的印象,集中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取景造境”技巧、超凡绝伦的审美情趣和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

“秋雨黄昏”——这个迷人的场景出现在小说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时值秋日,黛玉病又犯了,咳嗽不止。一日宝钗前往探视,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黛玉作“司马牛之叹”,自怜不如宝钗,自己父母都去世了,也没一个哥哥姐姐。宝钗安慰她,并答应送她一些燕窝滋补身体。宝钗临走时,黛玉央求她晚上再来说话,宝钗答应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黄昏时居然变天了,“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料到宝钗因雨不会来了,果然,宝钗只派了一个婆子冒雨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在无限的惆怅中,黛玉于灯下随便拿起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因词而感,遂作《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与《葬花吟》《题帕三绝》一样,这首《秋窗风雨夕》也是黛玉伤身悼世之作,虽然写的是秋雨下的凄凉,但由于作于黄昏,能让人一下子就想到白居易《紫薇花》中的一句:“独坐黄昏谁是伴?”

笔者渎到这里,不禁掩卷沉思:如此黄昏,虽然有些凄凉,但到底情意绵绵,此时此刻,曹雪芹如果再让宝钗前来与黛玉闲话,确显无趣。这个时候,来的应是最该来的人。

虽然“落花寂寂黄昏雨”,但黛玉却非“深院无人独倚门”(韦庄《春愁》),毕竟在她刚刚写完《秋窗风雨夕》之后,宝玉便冒着雨来看望她了。对于病卧潇湘、惆怅满怀的黛玉来说,这恐怕是人世间最大的快慰。尤为精彩的是,由于宝玉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黛玉戏称他为“渔翁”,而接下来宝玉说也要给她弄一顶斗笠戴时,她说:“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话刚落音,黛玉就意识到自己“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于是“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虽说无意,但到底反映出了黛玉平日的所思所想。含蓄的表达映衬着黄昏绵绵的秋雨,将宝黛的情感放在这样一个诤隋画意的时空内交融,读者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取景造境”的高超本领!

日落西山红霞飞,孤独的人儿思念谁?读《红楼梦》这一段,很容易让人想到《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中所描绘的黄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关于此诗的宗旨,《毛诗序》言:“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后世多不取此说,都认为是一首思夫诗。如朱熹说“大夫久役于外,其室家思而赋之”,清人姚际恒说“此妇人思夫行役之作”,现代学者高亨说“这首诗抒写了妻子怀念在外服役的丈夫的心情”。读此诗,浮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落日衔山,暮色苍茫,鸡栖敛翼,牛羊归舍,正是倦鸟归林、合家团圆之时。面对此隋此景,久别丈夫的妻子,心头涌起一阵阵难以抑制的惆怅,她想念丈夫,心想他该不会正在忍受饥饿吧?暮色越来越浓,思绪越来越长,日复一日,日久天长,以致“每天这一段黄昏时光,实在是太难挨了”。

《君子于役》生动地表现了日落怀人的真情实况,清代方玉润赞其“言情写景,可谓真实朴至,宣圣虽欲删之,亦有所不忍也。况夫妇远离,怀思不已,用情而得其正”。该诗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唐人韩僵的《夕阳》:“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李端的《乌栖曲》:“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狭斜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宋人朱淑真的《秋夜牵情》中有“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之句。这些诗歌的取景造境,均含有《君子于役》的况味。正如清人许瑶光所评:“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红楼梦》中,曹雪芹所营造的秋雨黄昏情境,其实正是《君子于役》“日落怀人”的再现:晴天的黄昏难挨,雨天的傍晚同样不好过。

可以肯定地说,博古通今的曹雪芹所营造的“潇湘黄昏景”不是故意照搬《君子于役》。其实“最难消遣是昏黄”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共同情愫,因而“黄昏”才从一种自然现象被情感丰富的人们赋予“文化意象”,并受到各种各样、不同角度的解读。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黄昏”,可以搜索到许多解读“黄昏意象”的文章,如《唐诗黄昏意象研究》《(楚辞)黄昏意象发微》《浅谈柳永词作黄昏意境中的悲情内蕴》《论(边城)中的黄昏意象》等,总数多达一万多条,足以说明“黄昏”意象有着迷人的文化魅力。

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通信、电视、网络等技术高速发展,现在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再产生这种“黄昏情结”。天黑了,家人还没有回来,就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谁还会倚门远眺、望眼欲穿?笔者少时生活在乡间,大人们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忙农活,孩子们则漫山遍野地疯玩,一直玩到天黑。回到家,大人們还没到家,只有高挂的“铁将军”把门,此时坐靠着门框,饥寒交迫,只盼着父母赶快回来生火做饭,然后吃饱了睡觉。当时急欲填饱肚皮的心灵还不懂得,其实,那就是一种“黄昏的惆怅”!

猜你喜欢
宝钗曹雪芹黛玉
一代倾城逐浪花
品潇湘妃子
曹雪芹邀棋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曹雪芹送彩礼
偷来梨蕊三分白
曹雪芹捉鬼
音乐剧《曹雪芹》开排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