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相生,让课堂自然生长

2018-01-27 09:47陆晓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词语苹果

陆晓阳

【设计初想】

这是一篇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一部分通过人物对话呈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朗读指导,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第二部分说理: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课文内容简单,比较好理解,但文中所传达的智慧力量却是巨大的。如何通过本课的教学,传达这种“创造力”的智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思路】

“语文生长课堂强调教师应该了解和认识儿童生而具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采纳与儿童自然的学习方式相切合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置身于课文情境体验的过程。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打破思维习惯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思维习惯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缺少的恰恰是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语文课之所以成为语文课,它有自身的学科特性和学科范畴,离开了语文课的本质内容,学生的收获也无从谈起。基于以上思考,我便从最简单的也是最实在的方面——学生的有效收获方面去展开本课的教学。

1.安安静静学字词——得“言”

语文生长课堂应该呈现安静而生动的场景:安静地倾听、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做作业。热闹代替不了成长,朴实闪耀着智慧。不难发现,我们在追求精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些最基础的东西——字词教学。有不少教师认为,字词教学应该是低年级课堂的教学重点,到了高年级只是为学生的阅读扫除障碍,因而无足轻重。于是,课堂上要么避过词语直奔课文内容,要么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殊不知,字词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础,没有了对词语的吸收和内化,哪里谈得上语文素养的提高。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词语教学将贯穿学习全过程,通过“动手切一切”“联系生活经验议一议”“随堂默一默”等有创意的语文活动,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扎扎实实学好“循规蹈矩”“鲜为人知”“横切面”“拦腰”等词语,让词语真正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

2.扎扎实实读文本——得“意”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它有文本做载体,或充满情感力量,或充满科学意趣,或充满事理哲思……语文的诗性美、浪漫情怀正是因为文本有这些内在的精神意义。语文生长课堂重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以组织“出乎其外”的言语活动为载体,以追求学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目标,实现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使教学“有意思”“有意义”。所以,挖掘文本内在的“意”是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也是学生心灵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

本文第一部分内容很简单,讲述了“切苹果”这一事件。教学伊始,我直奔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现场切苹果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作者产生共鸣。接着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人物对话,让作者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然后进一步推进,感受文本先叙事后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最后,拓展“创造力”的小故事,打通课内课外,沟通文本和学生的心灵世界,超越文本,让学生对“创造力”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好对话。

2.学会本课生字,默写重点词语,理解“魅力”“循规蹈矩”“鲜为人知”等词语,了解“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话,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思维习惯的举措,并从中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苹果里的五角星》。(生齐读)同学们,这是一个关于切苹果的故事。通过课前预习,请大家说说课文介绍了几种切苹果的方法。(生:两种。)

2.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读讀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同时注意课文中说到的两种切苹果的方法,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待会儿,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切苹果。

【设计意图:课题导入简洁明了,直接指向“切苹果”这一事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

欲望。】

二、板块研读

第一板块:拦腰切苹果

谁想来切苹果?(请一名学生上台切,桌上准备毛巾、小刀。)

预设(1):竖切

教师采访: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切的?课文中的作者是怎样说的?(生:从顶部切到底部。)

预设(2):拦腰切

教师采访: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切的?课文中的作者可不是这样说“横切”,而是怎么说的?(生:拦腰切。)

【设计意图:语文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切一切苹果,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

兴趣,又让学生获得了直接的

体验。】

学习“拦腰”

(1)打开默写本,写一写“拦腰”这个词。

(2)(出示词语“拦腰”)对照一下,看看写得对不对。

(3)(出示句子: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4)同学们,能解释一下“拦腰”的意思吗?

(5)(出示解释)词典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一起读。

(6)理解了意思,能用这个词来造个句子吗?endprint

(7)一起来读好课文中的句子。

学习“鲜为人知”

(1)同学们,像这种拦腰切苹果的方法,以前大家试过吗?

(2)对呀,看来这种方法真的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道。文中有个词叫什么?(生:鲜为人知。)

(3)“鲜为人知”这个词,会写吗?请大家默写一下。

(4)这个成语中有个多音字。(出示拼音)同学们读得很准,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请组个词。

(5)这里,读“xiǎn”是什么意思呢?(生:少。)“鲜为人知”的意思就是很少有人知道。你看,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

(6)你还能用“xiǎn”来组个词吗?(生:鲜见、鲜有。)

学习“横切面”

(1)同学们,这个鲜为人知的图案,作者是从苹果的哪里看出来的?

(2)默写词语“横切面”。

(3)(出示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举苹果)这就是苹果的横切面。在作者看来,这个图案像五角星,你们看呢,还像什么?

【设计意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云亦云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

(5)看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想象,会有新的发现。一起来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握准词语教学的时机,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阅读效率。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词语教学贯穿始终。把词语融入课文语境中,还原了词语本身的生命特色,也利于学生深刻地感受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巧妙地进行词语的记忆。】

第二板块:竖切苹果

1.大多数人切苹果都是像刚才这位同学那样从顶部切到底部。(出示图)这种切法,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循规蹈矩。)

2.(出示词语“循规蹈矩”)谁来读?(出示拼音)真不错,字音读得很准。(指名读)

3.你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出示带点字的意思。循:遵守、依照。蹈:踩着。规矩:借指行为准则。)谁能试着说一说呢?

4.在文中指什么?(生联系切苹果的方法说)

5.(出示句子: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指“通常”)同学们,“通常”可以换个词来说说吗?

(经常)对,不止一次、两次,无数次了。

(一般)常常这样,形成习惯了。

(常常)平时就这样,习以为常了。

瞧,一直以来,大家都这样切。这样切当然就看不到苹果里的五角星了。

6.请同学们想想,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这种切法呢?(生:方便、省力、公平……)

【设计意图:以开放、自由、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围绕生长点,从新旧知识的差异、生活经验等处着力,找到课程与学生生活、学习与学生生命成长的“沟通点”,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行进。】

小结:看来这种切法自有其道理,但是,人们往往为了图方便、省力,而忽略了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第三板块:读好对话

1.这篇文章写到了几个

人物?哪两个?看看课文,关于切苹果的故事,作者主要写了大哥哥和小男孩的什么活动?(生:对话。)

2.(出示对话)看,这就是文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老师没有写提示语,能读好这段对话吗?

(1)同桌分角色读,把对话读流畅。

(2)(指名分角色读。师点评)这两位同学把对话读流畅了,但总感觉少了点儿味道。你们觉得呢?

(3)是呀,请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些对话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生:兴奋、神秘、再神秘一点儿。)

(4)这最后一句不是人物的对话,但同样可以读出人物的心情。谁能读出又惊又喜的感觉?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生:果然、真的。)

(5)指名读。

(6)把这段对话放回课文中,咱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注意对话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读出情感。】

第四版块:习得方法,获得启示

这么一大段文字就写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来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生:想法。)

对,写的是想法,文中有个词叫什么?(生:感触。)

深有感触就是有很深的想法和感受。请大家默写“感触”这个词语。

最后这两段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叫主旨。读文章,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读懂文章的中心。那么,怎样读懂文章的中心呢?我们可以用找关键句的方法。

同学们,从这两段中找找哪一句是关键句,用笔画出来。

(出示段落)对了,你找到的关键句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句在结尾或开头,有时也在文章的中间。

【设计意图:本课的写作亮点在于“叙事”之后还有“感受”,并且“感受”所揭示的道理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也就是“借事说理”。这一环節的设计,我摒弃说教,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写作方法。】

(板书:创造力)同学们,第一次这样切苹果就是一种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往往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人的力量。这段话中哪个词写出了这种吸引人的力量?(生:魅力。)齐读这个词。

再来完整地读读含有“魅力”这个词的句子。同学们,再动脑筋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呢?(生:三个“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吸引了哪些人呢?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就是魅力。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传给我们的不仅是切苹果的小秘密,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姓“小”。从文中可以看出,“创造力”同样不大,也是一个“小”字。文本与之相对应的词是“魅力”。教学中,我抓住三个“传”字,引导学生体会“魅力”的内涵——创造力。】

老师感觉这个句子好像没写完,后面的句子是这样的。(出示:往大处说,就是……)(生: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指名说)把“循规蹈矩”这个词放进去,怎么说?(板书送词: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把句子补充完整。

三、链接生活

1.读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板书:李秉哲)他是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讲述李秉哲卖报的故事)你觉得李秉哲的做法怎么样?

小结:正因为他有创造力,所以他才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

你还能举一两个例子,换一种说法吗?(预设:曹冲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在学习中讨论由“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想到了什么。拓展训练和补充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总结: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对“创造力”这个词,一定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设计意图:为理解而教。一个人的生长离不开其个体阅历的增长、心智的成熟。】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勤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力词语苹果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