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师培训的问题之思

2018-01-28 18:45
江苏教育 2018年86期
关键词:新教材理念教材

2016年秋,部编版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教材在全国各地开始使用。两年多来,有关三科教材的培训如雨后春笋,特别是寒暑假,各地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举不胜举,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但这样的培训,参培老师似乎并不欢迎,心不在焉者并非少数。为什么?大部分原因在于培训组织者完成任务式的培训安排使得培训趋向“假大空”。就目前一些地方组织的培训看,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原声传递,整体设计落空。新教材培训一般分为三级,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这三级培训主要就是国家意志的传达,是教材编写者顶层设计意图的传递,是普通教师学习新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新教材的研训。但这样的培训不能简化为层级递进的照本宣科,而应是三级培训各有侧重的全面推进。因为三级培训的对象各不相同,同一个培训内容和方案是无法满足不同参培教师需求的。参与国家培训的一般都是各省市的学科教研员,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学科教师的领头羊,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只要稍加点拨,就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参加省市级培训的一般都是区县教研员,他们参培的目的是为了培训区县学科教师。他们不仅需要提升对新教材的理论认知,更需要加强对新教材的实践感知。而事实上,目前不少地方三级培训用的都是同一个PPT,在国家级培训中拷贝而来,几乎都是对上级培训内容的录音和播放,没有根据培训不同层级的需要进行任何调整。而这些内容,老师们往往早就通过其他媒体获得,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领会。如此重复式的培训,只能让参与教师们昏昏欲睡。

二是立足认知,目标定位偏移。培训组织者往往将培训目标定位在对新教材的认知上,而就参培教师而言,要完成认知这个学习任务并非难事。新教材编写的背景、体例和使用等内容只要编发给参培教师,教师们基本上也可以自己领悟。老师们参与培训,更想学习的是教学实践操作,是怎样把新教材的理念、思想转变成教学行动,是想弄清楚新教材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体现出这“新”的理念和思想,怎样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可是,当下各级培训,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培训,绝大部分培训几乎都是对新教材体系的解读,对教材篇目更换的解说,对新教材所体现的理念、思想的阐释。专家们的理论讲座,从新的教材体系、编写体例、文本筛选、练习设计、章节设置等条分缕析,但怎样把这些理念观点性的东西转化为课堂教学行动,在培训中根本看不见。老师已经懂了的,培训专家反复讲;老师想学习的,没有任何专家讲。这样专门只讲“为什么”而不说“怎么办”的浅表培训,无法观照课堂,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培训。

三是不问对象,培训效果放空。绝大多数区县级培训都是分学科培训,难以兼顾老师年龄、学历、职称上的差异性。有些教师明显吃不饱,只好干其他事;有些教师基本听不懂,培训完了依然不知怎么干。这样的培训没有针对性,没有考虑到参培者不同的教学知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淀,无的放矢,怎么可能受到参培教师的欢迎。

四是方式老套,培训形式固化。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几乎都是讲座式培训,培训专家满堂灌,参培教师没有融入课堂的机会,没有与参培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没有实践的机会,除了侧耳倾听,还是侧耳倾听。教学技术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在培训中老师积极主动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调动教师深度参与课堂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可目前许多学科新教材培训,仍是一讲到底,专家“一言堂”“独角戏”,全部把控课堂时间。这样老套的培训方式,大大降低了参培教师的学习热情。参培教师不参与,他们的思维就会停滞,只要思维一停滞,培训专家就只能是对牛弹琴,这样的培训又有什么效果?

教师职后培训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特别是在教材更新、课程标准修订频次加快的前提下,教师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但培训的实效性怎样达成,参培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何而来,怎样客观地评价教师培训的成效……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培训机构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事项。为了让教师培训不再是“假大空”的形式,不再是响应上级号召而勉强完成的任务,不再是获得继续教育学分的功利性行为,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必须思考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区分学情,分层培训

培训教师的学情,是参培教师专业基础、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生活阅历的总和。要满足不同层次参培教师的需要,首先必须掌握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需求和阶段特征,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高级教师具有厚实的专业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使他们具备强有力的学科阅读解码能力。对于他们,应该提供具有一定难度、少而精的培训,不仅解决其认知层面的问题,而且通过新教材培训切中职业发展高原期的瓶颈问题,为其职业发展的再超越再生长提供学习研训平台,使他们成为新教材教学实践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中级教师的学情不同,对新教材编写理念、思想的把握、教学实践经验相对较弱,因而培训专家的培训要详尽一点,培训的进度要放缓一点。这部分教师,不仅需要更新观念,认识新教材的特点,更需要操作培训,即懂得怎样把新教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因此,对这部分教师培训的侧重点应该立足教学实践。对刚入职的教师而言,新教材、旧教材都是一片空白。对他们的培训,必须降低起点,首先让他们自己学习旧教材、新教材,在初步了解教材体例并形成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才有培训实施和产生实效的可能。

二、立足教学,关注实践

新教材培训,最终目的是老师们能按照教材的意图上课,能让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最终的落脚点是老师们会上课,会上好每一堂课,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用着新教材的语言,实践着旧教材的理念。新教材培训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而非教材认知,是使教师获得在认知之后转化为教学行动的能力。因此,新教材培训必须让参培者走进课堂,要注重真实的课堂呈现,围绕课堂实践做解剖,再结合新课程理念作分析。这样的培训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使理论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形成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进步的实效。而怎样立足教学,怎样关注实践,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立足参与,提升实效

高效培训,一定是基于参培教师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基础之上,而参培教师培训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参与度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参培教师多次多样参与,与主讲教师产生精彩互动,实现深度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实效。那么,参培教师怎样与主讲者互动呢?

一是可以提问释疑。主讲者可以在举办讲座前在一定范围内征询意见,特别是鼓励一线教师们多提问,从而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为参培教师解疑释惑。二是可以合作共研。主讲者可以多安排小组讨论,许多的理念、思想通过分组交流讨论,参培者都可以消化。三是可以作业交流。参培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作业意识,作业是对培训知识的再强化再吸收再提升。教师的培训作业不应该是培训小结的公文式文本,而应该是在新教材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案设计,甚至是教学实践的呈现。四是可以现场参与。在培训专家主讲过程中,可以放手让参培教师主讲,让参培教师现场发问质疑,现场解疑释惑,使整个培训生动活泼,从而实现参培教师的深度思考与学习。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实现参培教师与主讲专家的互动并非难事,关键是培训方有这样的安排,主讲者有这样的意识和胆略。

新教材培训处在起步阶段。随着初中三科教材的全国通用,以及高中各科教材的重新编写,教材培训还将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事件。要让新教材培训收到实效,要让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必须重新设计新教材培训。转变培训方式,优化培训策略,加强培训评价,是培训组织机构应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新教材理念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