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作为反刍动物饲草资源利用进展

2018-02-13 09:00吴燕妮田和平
畜禽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反刍动物消化率木质素

吴燕妮,田和平

(1.韩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韩城715400;2.韩城市芝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韩城715400)

1 农作物秸秆的营养特性

饲草营养价值的高低是评价饲草优良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取决于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1],植物的营养价值受土壤类型、施用肥料种类和数量、播种和收货时间、灌溉条件、病虫害等环境因素影响,同一植物的营养价值受品种、部位、刈割时期、刈割高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秸秆化学主要成分变化较大,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秸秆、同一种品种不同部位的秸秆主要化学成分都有较大差异[2]。农作物秸秆的特点是粗蛋白、矿物质含量都较低,粗纤维含量较高,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由于反刍动物具有一个特殊的结构——瘤胃,其含有大量微生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却能利用饲料中的粗纤维。

2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基本情况

在我国以秦岭为分界线,秦岭以北地区以小麦和玉米秸秆为主,而秦岭以南以水稻秸秆为主。由于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粗蛋白含量低(仅3%~5%)、粗纤维含量高(40%以上),且适口性差、运输贮存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秸秆饲料利用率有限。因此,怎样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提高加工利用效率是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养殖的方向,也是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影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主要因素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粗蛋白含量较低占3%~5%,缺乏多种动物生长所必需的钴、铜等矿物质元素。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其中的木质素是限制秸秆饲料化利用的主要因素,木质素可抑制瘤胃微生物对秸秆的消化率,导致秸秆消化率下降,阻碍纤维素酶对秸秆纤维素的分解作用,降低了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

4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处理方法

4.1 物理处理

秸秆物理处理的方法有揉搓、切短、粉碎、高温处理和制粒等,它是通过改变秸秆的长度和硬度,增大秸秆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消化接触面积,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率。同时,秸秆经切短或粉碎加工后,能够提高动物的采食量。另外,物理处理是化学处理和微生物处理的前提和基础。

4.2 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的方法有氨化、碱化、酸化等。最便捷的方法是氨化,就是氨水和尿素等具有碱性可破坏秸秆中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结合状态,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得到分离,细胞壁结构不完整,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和纤维酶消化水解秸秆,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秸秆氨化后可生成铵盐,铵盐可作为氮源与碳、氧、硫等元素一起被瘤胃微生物合成氨基酸,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供反刍动物机体利用。另外,氨还可以与秸秆中的有机酸相结合,改善反刍动物瘤胃酸碱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刍动物对秸秆的消化率。

4.3 微生物降解处理

微生物降解处理是利用特定的益生微生物或其分泌产物,配合酶制剂混合为复合制剂来处理利用秸秆。微生物降解处理法不仅能高效处理秸秆,提高反刍动物秸秆消化利用率,而且益生微生物还能作为菌体蛋白提供营养,同时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史玉英等[3]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秸秆分解菌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纤维素分解菌与木质素分解菌对稻草的联合分解能力明显高于任何一个单一菌株。

实践表明,生物法处理是秸杆作为动物粗饲料利用的最佳途径。结合物理化学的预处理,研究一种菌酶或复合酶最优组合来提高秸秆分解效率,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利用工艺,为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可使大量的废弃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畜牧生产的宝贵资源。

猜你喜欢
反刍动物消化率木质素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维美德为Mercer Rosenthal公司交付木质素提取生产线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