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提高动物繁殖力的主要措施

2018-02-13 09:00孙小凡
畜禽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精液生育品种

孙小凡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1 影响动物繁殖能力的因素

动物繁殖能力的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影响因素分为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影响动物繁殖能力的内在因素有动物自身的生理状态,包括动物自身的生育繁殖周期,性成熟的时间,排卵的周期以及时间、卵子的受精能力高低以及公畜精液质量的高低等等。外在环境主要包括动物饮食营养水平、饲养员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好坏、生活环境条件中的光照、温度、水分等影响因素、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等等。

2 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综合措施

2.1 注重日常饲养管理,保证维持动物正常的生殖繁育能力

动物繁殖能力的高低受到自身繁殖机能的影响,但是外在环境对自身繁殖能力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想要发挥动物自身的繁殖能力,需要在饲养过程总注重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保证动物能够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中成长发育,获得最佳的生长繁育条件。饲养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工作,在日常饮食方面,要注重饲养过程中的营养搭配,注重饮食当中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根据动物的性别、年龄、品种等各方面的自身条件科学合理的搭配日常饮食[1]。最后进行饲养管理的人员需要针对不同品种的动物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时间制度表,根据他们不同的生物繁殖季节,调整利用制度,保证当动物的在繁殖生育期到来时能够安排合理的使役制度。

2.2 严格遵守并执行相关繁殖技术规程

饲养人员在对动物进行饲养繁殖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饲养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繁殖技术工作经验与能力,并且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进行繁殖技术操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并执行相应的流程,保证工作过程的准确无误。如果进行操作的技术人员没有熟练的专业技术,会导致动物的繁殖生物水平大大降低,造成人工繁殖过程中精液存活能力降低,受精水平下降等等,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对母畜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母畜的生殖器官受到感染,造成生育能力下降或者不能生育等问题[2]。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人工繁殖生育的过程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保证辅助繁殖技术对动物繁殖能力的积极推动。

2.3 立足根本,加强对动物的选育

要注重对源头质量的把握,在最初阶段注重对动物质量的把关,首先要关注动物的生物遗传因素,在进行选择培育的过程中,要选择生育能力高、身强力壮的品种,遗传能力决定这一品种类型的动物能够有较强的生育繁殖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多胎品种培育改善传统交配方式中动物品种生育繁殖能力较低的问题,多胎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动物某一品种的繁殖能力。以上两种从根本上加强对生物生物能力品种的把控,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生育繁殖能力。

2.4 严格把控精液的质量水平,淘汰不合格的公畜

精液质量的好坏不仅对动物自身的遗传繁殖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率有着一定的影响,精液质量较低,人工受精的成功率也会受到影响随之降低。因此在进行公畜的选择时,需要对公畜的精液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坚决进行剔除质量低、畸形的精液,从而有效提高动物的生育繁殖质量。

3 结语

动物繁殖能力的高低对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动物生育繁殖能力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提高生育繁殖能力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保障。

猜你喜欢
精液生育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输精时精液的保管
品种选育彩版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精液发黄是怎么回事?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