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提问

2018-02-26 07:49广东湛江市龙头冠中小学524000招阳辉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凡卡创新性课文

广东湛江市龙头冠中小学(524000)招阳辉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走出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的误区,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做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给予鼓励,促使敢问

“给予鼓励,促使敢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而鼓励学生敢问不但是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第一步,更是解决学生“想问而又怕问”毛病的有效办法。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提问,让他们敢问。因为,敢问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使学生敢问,在教学中我大胆地走出了传统教学中“师问生答”的旧圈子,摈弃了传统教学问答的陋习,采用了“学生间互问互答”或“师生共答”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我以鼓励的话语、亲切的笑容、诚恳的态度,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萌发问的意识,形成想问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提问题。开始时,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谁也不敢提问,畏首畏尾。见到此状,我鼓励学生说:“现在,第一个提问的人最勇敢的人。谁是我们班的勇士呢?”经我这么一鼓励,学生胆子立刻大了起来,思维也活跃了,都认真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这里为什么会成了鸟的天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在我的鼓励下,学生都做到了敢问,他们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二、以疑引思,引导乐问

“以疑引思,引导乐问”是指在教学中通过疑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引发学生乐于提出问题。这样,既在提问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就要通过疑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因为,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由质疑开始的,质疑是提问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我常常通过疑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如,在《凡卡》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引导他们说:“同学们,大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呢?比如,凡卡的遭遇……”经我这么一说,学生们都来劲了,思维立即活跃起来,马上进入思考的状态,进行质疑。不一会儿,举起的小手如林,一个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脱口而出。“为什么凡卡的生活这么苦呢?”“造成凡卡的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呢?”“凡卡的信爷爷会收到吗?为什么?”……在学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我又及时地引导他们进行解决,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样,不用费多少周折学生便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使问题迎刃而解。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是解决“满堂灌”的良策,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提供良机,诱发多问

“提供良机,诱发多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提供机会,诱发学生从多方面或多个角度进行提问。这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多问,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因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提供给学生机会,才会诱发起学生的多问。同时,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和教给学生巧妙的提问方法,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问题,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以引发学生的多问。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在没有学课文之前,我启发学生说:“同学们,在没有读课文前,你能联系课文题目和自己周围的环境,试试提一些有关地球知识的问题吗?”我话音刚落,一连串的问题便在耳边响起。“为什么在我们村子的周围,有的地方被水冲得坑坑洼洼的?而有的地方却不会呢?”“老师,我最想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我吗?”“我想知道,地球上有些什么?别的地方也跟我们村子周围一样吗?”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我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综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出示在黑板上。接着,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他们在阅读中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说:“你们现在又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呢?再提出点相关的问题,试试看。”学生又纷纷举手提问。最后,根据他们的问题,我引出了“保护地球”这个中心主题。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懂得了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同的问题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不同的知识,并且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使他们兴趣盎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启发思维,引发新问

“启发思维,引发新问”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引发学生提出创新性的问题。这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的最高层次。做好了这点,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问能力具有双重意义。

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提问是很有必要的。要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提问,就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想法,和文中人物、作者擦出创新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性问题。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挖掘和抓住关键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他们的思维,拨动他们发问的心弦,触动其想问、要问的思想。其次,尽量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提问的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提问。如,在《20年后的……》的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问”的能力,让学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我先引导他们了解世界的高速发展与变化,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再启发他们试着想象20年后的各种情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显得异常活跃,思维开放,纷纷对20年后的情景进行展望。此时,我便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同学们,20年后的世界一定会变得很精彩。相信你们现在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很多问题想问吧。大家不妨说出来一起讨论讨论,看谁说的既有建设性,又有创新性,好不好?”“好!”我话音刚落,学生的思维马上便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问。“20年后,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社会呢?”“我们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会到太空居住吗?”“我们能去遨游太空吗?”……这样,一个个颇具创新性的问题便脱口而出。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本次想象作文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提问。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好创新型的人才。

猜你喜欢
凡卡创新性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凡卡》续写
背课文的小偷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背课文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