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8-02-26 07:49甘肃礼县西城小学742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环节读书交流

甘肃礼县西城小学(742200)张 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自主阅读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自主阅读是一种独立自主的阅读行为,是一种受主体潜意识驱使的脑力活动。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探究欲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展开自主阅读。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呢?下面我以《慈母情深》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法。

一、批注式阅读,实现读与思的结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课文。我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并做上批注。同时,我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去读去悟。这样,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读书的情况进行画、批、注。遇到精彩之处,或是引起自己共鸣的地方,学生就画上记号,写上自己的想法。这样读书,让学生眼到、心到,真正走进了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通过这一环节,实现了阅读教学中“读”与“思”的有机结合,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读的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让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与众不同的新意。

学生批注完课文,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提出问题:“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学生再次朗读,结果他们的答案出乎意料。

“瘦弱的母亲!”

“贫穷的母亲!”

“辛劳的母亲!”

“关爱的母亲!”

如果没有放手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没有创设畅所欲言的环境,恐怕很难有这样精彩的答案。

二、探究式阅读,实现教学相长

阅读完课本之后,我让学生交流感受,分享阅读成果。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当一个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时候,我不断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可以进一步补充或反驳。

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充分实现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目的。期间,我尊重学生的观点,让他们在不同意见的交锋中辨别是非、区别正误。然后,我再让他们结合感悟进行品味朗读。这时候,不少学生真正做达了声调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自然。

“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认为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成为我在课堂上的口头禅。

这一环节实际上是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落实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点滴的成功中体味到喜悦,树立起自信心,而且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拓展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在学习完《慈母情深》后,我适时引出《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母爱是根穿针线》一文,让学生结合课本中讲述的故事,进一步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由于这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刚学完同主题的文章,他们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兴趣高涨起来。

两篇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体现了“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关系。因为在具备了获取新知的一定方法后,他们自然就有了自我提升的动力。

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目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而且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学生积累得多了,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教师的灌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获得。而主题阅读能使阅读文本相对集中,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强化他们的认识,升华他们的情感。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而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环节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