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探究

2018-02-27 02:21李秀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卧床下肢血栓

李秀艳

(费县费城街道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0)

深静脉血栓指血液异常凝固于深静脉内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尤其是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存在着高危风险,往往受自身病情复杂的影响难以显现深静脉血栓的具体体征及临床症状,大大加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疗难度[1-2]。由此可见,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严重者极易引发致死性肺栓塞。鉴于此,该文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为时间范围,重点探究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治疗的10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4例。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25(男性29例及女性25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 62岁,中位数年龄为(75.3±3.4)岁;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26(男性28例及女性26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61岁、中位数年龄为(75.2±3.5)岁。根据上述资料可知,2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等基本信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备纳入对比的研究价值,并且2组患者及其家属已提前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流程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即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开展用药指导及生活干预等基础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下肢护理,即(1)膳食指导;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口味偏好制定具体的膳食方案,叮嘱患者多吃易消化、高纤维、低热量、低脂肪及低胆固醇的食物,控制血液粘稠度,并且治疗期间戒烟戒酒,从根源上认识到吸烟饮酒对机体的危害,提倡患者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针对禁水患者适当补液避免出现血容量不足等问题,指导患者轻柔按摩腹部确保排便通畅,预防出现便秘腹压上升等问题,反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必要时予以适量的通便药物。(2)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开展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以检查结果为参照制定下肢功能锻炼方案,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针对下肢功能尚未受限的患者指导其每日进行主动运动,针对下肢功能受限的患者指导其于适当范围抬高下肢,尽可能于固定间隔内进行翻身运动,并且按摩患者下肢肌肉改善其血液循环。(3)用药管理;护理人员最大程度规避不必要的股动脉穿刺,尤其是采血及静脉输液时,不得进行股静脉置管,合理控制脱水药物及止血药物的应用时间及出入量,避免患者出现出入量不足现象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有助于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大大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侧卧时不得双下肢受压且平卧时适当抬高双下肢。

1.3 判定标准

面向2组患者发放该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分别统计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的例数计算其护理满意度,并且统计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

1.4 统计方法

该次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比较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3%与观察组96.3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总发生率为20.37%;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总发生率为1.85%。经对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37%与观察组1.85%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临床骨科致残率高且致死率高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出现于外伤骨折患者中,尤其是发生创伤性骨折后严重损伤血管内膜释放大量炎性介质与血小板凝聚后形成凝血激活酶,是造成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3-4]。老年患者骨折后往往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造成血液淤积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同时,有研究资料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及静脉壁损伤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单一因素往往无法致病,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6]。下肢静脉血栓以浅静脉怒张、下肢肿胀及单侧下肢疼痛为典型临床症状,具有治疗难度大、易反复及多发性等鲜明特点。目前临床尚未出现彻底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主张以预防为主护理为辅,换而言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下肢护理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着重强调功能锻炼、膳食指导及用药管理,能规范患者日常生活行为树立下肢保健意识,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近年来,有学者表示,下肢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能够改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此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

该次采取下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护理总满意度上高达96.30%,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75.93%;此外,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7%;各项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下肢护理方法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行下肢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卧床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