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超声对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2018-02-27 02:21孙春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彩色硬化斑块

孙春晨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江苏泰州 2253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生后以患者的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在患者血糖水平的长期异常状态下,可能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血管病变现象,其中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为常见;相关研究曾经针对正常人群和糖尿病人群实施持续随访和观察,在一定时间段内发现糖尿病患者合并出现血管病变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说明了糖尿病作为一种基础疾病,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类似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血管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最终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检查,并判断患者的疾病异常情况就对于相关治疗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次研究以笔者工作实际情况作为背景,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之间,着重针对高频彩色超声对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详细情况做出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构建新的思路,现将该次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5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为 48~83 岁,平均年龄为(69.05±1.21)岁,患者中女性共计12例、其余13例均为男性患者,其病程时间为1.5~34.5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9.96±1.08)年,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69~12.52 mmol/L,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7.65±0.25)mmol/L,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水平为8.19~25.84 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2.39±1.14)mmol/L;该次研究前已经对患者和家属说明了研究概况,入选者均在知情的基础上表示同意接受该次研究观察。

1.2 方法

均对入选患者实施高频彩色超声检查,检查所用仪器型号为LOGIQ7超声检查仪,检查时所用探头为高频探头,即频率为7.5 MHz;检查时首先指导患者保持在平卧位,对其胫前动脉、股前动脉、股总动脉、足背动脉详细情况进行观察,而后指导患者保持在俯卧位或者侧卧位,观察其胫后动脉或腘动脉情况,检查过程中均需要按照患者的血管走形方向对其实施纵横扫查。扫查过程中主要观察以下情况,即患者的血管走形、血管内膜是否光滑、血管动脉的管径、血管内中膜厚度、血管内有无斑块、有斑块时斑块大小现象,同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观察患者的血管是否通畅,判断其是否存在充盈缺损现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对其超声下病变形态进行观察,并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应用价值。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使用χ2对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入选的25例糖尿病老年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检查,检查可见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其中11例患者的病情较轻,对患者观察仅可见其病变部位的动脉内膜出现局限性增厚现象,相对粗糙且伴随有强回声斑点,14例患者的病变较重,即患者血管管壁的三层正常结构消失,形态相对僵硬且伴随回声增强现象,其欠均匀且主要为不规则增厚,动脉管壁的搏动减弱,可观察到形态各异且大小不等的不均匀斑块现象。按照超声声像图的特征不同,可将斑块分为硬斑和软斑,软斑的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和混合型回声突入腔内,硬斑则主要为中强回声或强回声附着在管壁内,其形态以串珠样排列为主,后方则伴随存在声影现象,大小不同的斑块则会造成管腔内经局限性狭窄,斑块分布则以股前动脉和股总动脉分叉处为主,少数分布在患者腘动脉、颈前动脉、颈后足背动脉部位,且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提示患者存在内膜粗糙伴随斑块形成现象。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观察时,局限于患者内膜的轻度增厚和强回声斑点,此时可观察到患者的血流边缘相对规整,有斑块形成时,则可观察到斑块的大小和斑块形态情况,同时彩色血流充盈缺损。

该组25例患者共计检出140块斑块,其中60例位于右侧,其所占比例为42.85%,另外80例位于左侧,其所占比例为57.14%;其中斑块的发生部位依次为股总分叉动脉、股前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其不同部位的占比详情见表1。

表1 患者斑块发生部位详情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老年患者则一般是指年龄超过60岁的发病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本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伴随出现多种基础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进入老年期的糖尿病患者,则可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相关并发症,因此对于该类患者的健康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同时如何对该类患者的疾病情况实施准确判断,则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所在,这关乎患者是否可得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影响患者健康和预后[1]。

多数研究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发病特点,即病情较轻、容易漏诊,这主要是是因为糖尿病的慢性进展特点导致的,而老年群体是临床公认的糖尿病高发群体,该类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使得其在疾病的影响下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这其中包括了常见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2]。该次研究在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诸多研究课题中,主要针对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情况做出分析,并探究高频彩色超声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对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共计检测出140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体现了高频彩色超声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价值,而结果同时对患者的斑块位置和数量等做出了显示,即股总分叉动脉的占比最高为26.42%,其次为股前动脉占比为22.14%,此后为腘动脉和胫后动脉等,这对于临床的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纵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详细情况,认为主要是受到老年患者年龄升高的影响,患者机体状态存在高代谢现象、糖代谢紊乱现象,这使得患者在高糖状态下蛋白质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过程得到了加速,此时相关产物可能难以完全代谢至患者体外,进而在其机体内出现堆积,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此时会出现增生,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壁随之增厚[3];此时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对侵入管壁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均可能产生作用,使其形成脂质物质而沉积在患者的血管内膜壁上,此时患者的内膜会不断增厚,局部的复合糖类会因此而显著聚集,纤维组织随之伴随存在增生和钙质沉着现象,以此为循环使得患者的管腔局部出现显著狭窄现象,这同时证实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糖尿病的关系,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加重患者病情[4]。而斑块发生后,其内部组成、形态情况和回声情况均与正常的血管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使用相关的影像学方法对患者实施检查,往往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高频彩色超声在检查过程中可利用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判断患者的正常血管组织和斑块情况,同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状态下,可对患者有无出血和斑块内部状态实施评估,进一步为临床做出准确诊断提供了资料,相关医师则可通过患者的斑块情况判断其是否可能存在脱落风险,继而及时对患者治疗,避免出现栓塞事件[5]。

综上所述,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对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检查,可判断出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了解其斑块的详细位置和数量情况,可指导临床及时对患者开展对症有效的治疗,因此建议临床将高频彩色超声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以期为患者的早期治疗发挥价值。

猜你喜欢
彩色硬化斑块
彩色的梦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彩色的线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那样一抹彩色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彩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