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2018-02-27 02:21张述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股骨钢板出血量

张述东

(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山东青岛 2666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所引起,如下肢急剧扭转、跌倒时内收或外展过强,或是遭受外力撞击均可引发,骨折多以粉碎性为主,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压痛以及肿胀等。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故而老年人亦为多发群体。由于粗隆部血运较为丰富,骨折后虽较为容易愈合,但同时也容易发生髋内翻。老年人经由治疗后,长期卧床亦较为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基于此,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所收纳的42研究对象为该院所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予以排序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62~80岁间,平均年龄为(71.47±3.6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14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63~81岁间,平均年龄为(72.32±3.47)岁。上述研究对象均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严重手术禁忌证患者;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疾病史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在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于患者大腿外侧取股骨大粗隆至股骨中上段10~12 cm处切口,将骨折端予以暴露,使用手术器械予以固定,并置入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继而置入股骨头颈锁钉以及干部锁钉,并对复位以及固定过程予以监测。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行PFNA进行治疗。于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予以评估,对患者血糖以及血压水平予以控制,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实行抗凝治疗。对患者患肢实施牵引操作,于患者大转子顶点上端处切口,将大转子顶点予以暴露,使用开髓器于大转子内侧行开髓操作,同时扩髓,并选取适宜的PENA打入,待复位满意后即可将拉力螺钉拧入,并使用远端瞄准器锁入远端锁钉,清洗切口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显效率以及手术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实验数据予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及治疗效果

试验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显效率分别为14.28%、90.47%;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显效率分别为19.04%、85.71%。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

试验组研究对象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3.15±12.29)d、(40.25±5.18)min、(102.28±17.56)mL;对照组研究对象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4.22±12.86)d、(48.29±8.36)min、(122.04±26.25)mL。两组研究对象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比较表(±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情况比较表(±s)

组别骨折愈合时间(d)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试验组(n=2 1)对照组(n=2 1)P值7 3.1 5±1 2.2 9 7 4.2 2±1 2.8 6>0.0 5 4 0.2 5±5.1 8 4 8.2 9±8.3 6<0.0 5 1 0 2.2 8±1 7.5 6 1 2 2.0 4±2 6.2 5<0.0 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而就手术效果来谈,PFNA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无疑是临床疗效最为突出的两种手术方式。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PFNA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等显著优点,在临床之中受到一致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PFNA与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具适应性,其手术设计与解剖学以及生物力学的标准更加相符,其中外展角的设计无疑能够大幅提升手术操作的便捷性,而单片设计的螺旋刀且突出其较强的抗旋转能力以及抗切出能力。除此之外,PFNA的成角稳定性较强,且螺旋刀片单片较为简单,其意义在于能够通过自动锁定,避免股骨头旋转现象的出现。PFNA术后稳定性较强,无明显并发症,其成角稳定性高且对于股骨头血运影响较小。实施PFNA手术时,通过于患者大转子顶点向近端延长3~5 cm做切口,充分暴露大转子尖端,行扩髓操作同时安装瞄准器,最后安置远端锁钉。

从该次实验结果来看,分别实施PFNA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试验组以及对照组研究对象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显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研究对象较之对照组研究对象,其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上,均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过PFNA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于临床之中予以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钢板出血量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