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2-27 02:21张婷婷郭建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康复

张婷婷,郭建平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外二科,吉林吉林 132011)

临床骨科多发性创伤性疾病类型中,下肢骨折占较高比例。特别是老年人,因有骨质疏松合并,故有更高的发生下肢骨折的概率。但因此群体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加之术后长期卧床,极易诱导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对护理质量有更高要求[1]。综合护理从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出发,旨在为其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照护,以缩短患者康复进程,保障临床安全[2]。该次研究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为时间范围,针对所选老年下肢骨折病例,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取得了理想成效,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0例,均为该院骨科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5.9±2.4)岁;股骨颈骨折 12 例,胫腓骨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8例,其他3例。对照组30例,男 19例,女 11例,年龄 60~79岁,平均年龄(65.7±2.2)岁;股骨颈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8例,其他2例。患者均自愿对该次实验知情同意书自愿签署,排除其他骨折疾病、机体重要脏器合并严重功能不全者,组间自然信息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临床骨科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对症照护等。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1.2.1 术前评估 对下肢骨折具体部位、出血量、疼痛及损伤程度等予以细致评估,就骨折远端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皮肤温度、颜色等密切观察。耐心对病史询问,就心理需求、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进行掌握,以为个性、多元化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患者知晓下肢骨折医护知识情况加以了解,评测其主动康复意识及能力,以方便适时鼓励和安慰,提高主观能动性。

1.2.2 个体化宣教 依据术前评估结果,就个性化教育方案予以制定,内容包括下肢骨折特征、病理状况、手术方式、家属协助护理要点、快速康复方案、护理措施等。通过个性化、灵活的方式,如病友康复会、一对一宣教、健康手册、集体授课等,以使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知识,增强遵医依从。

1.2.3 病情干预 (1)骨折干预:在手术开始前,对骨折部位予以有效制动,防止出现移位现象。(2)治疗干预:遵医行输液治疗,对体温变化情况密切观察,以防肢体出现畸型愈拿情况。(3)功能锻炼:充分利用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如扩胸运动、下肢肌肉收缩运动、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等,经口头示范和指导,以增强锻炼效果。待大腿、肛周皮肤知觉恢复后,行膀胱功能训练,导尿管需尽早拔除。

1.2.4 心理干预 了解老年患者心理特征,人际交往情况、兴趣爱好等,个体化予以疏导,以使不良情况缓解。可通过听音乐、聊天等形式,以使注意力分散,缓解机体不适,使心理状况有效改善。

1.2.5 疼痛干预 若仅为轻度疼痛,通常可不做特殊处理,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予以缓解。若为中度疼痛,可采取抬高肢体、热敷、按摩等方式,以发挥缓解疼痛作用,依据需要,取镇痛药物应用;若为重度疼痛,除用药外,可与其他辅助镇痛措施结合实施[3-4]。

1.2.6 生活干预 就科学饮食、充分摄入营养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如可使机体抵抗力增强,对早期康复加以促进等。饮食以含优质蛋白、高钙、粗纤维食物为主,在增强营养的同时,预防便秘。完善生活设施配备,如电视、微波炉、冰箱等。卫生间设有扶手,以方便站起。

1.2.7 并发症护理 压疮、血栓、感染为老年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的常见并发症,需协助对体位予以适时变换[5-6]。每日做好骶尾部、足跟等皮肤软组织受压情况检查,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条件较差者,可取气垫床应用。定期对下肢周径测量,并对患者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观察,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康复情况,即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天数;(2)对比两组运动功能干预前后改善情况,即应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cyer)予以评估,总分34分,所获分值越高,功能恢复情况越佳;(3)对比两组生活能力在干预前后改善情况,即应用ADL量表予以评估,总分100分,所获分值越高,恢复情况越佳;(4)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1.4 统计方法

涉及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评估,计量资料康复情况、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康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康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康复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离床活动时间(d)导尿管留置时间(h) 平均住院天数(d)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3.4±1.2)*4.6±1.3(1 6.3±4.5)*1 9.9±4.2(8.7±1.6)*1 1.8±2.8

2.2 运动功能评分

两组干预前,Fugl-Mcyer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2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2 4.7±4.4 2 4.9±4.0(2 9.1±2.8)*2 7.1±2.6

2.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两组干预前,AD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6 0.1±5.4 6 0.5±4.9(8 2.8±5.7)*7 7.4±6.4

2.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3.3%;对照组6例,占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在改善预后方面意义显著。首先,在术前对患者病情状况全面评估及掌握,并了解其认知状况,便于护理方案更为个体化制定;个性化宣教,与患者实际需求符合,可使其主动康复意识得以强化,培养快速康复理念;病情干预,通过功能康复训练等,可加速骨折愈合;疼痛干预,可明显减轻疼痛引发的不适;心理干预,可保持良好心境;生活干预,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并发症干预,可进一步保障患者临床安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风险[8]。结合该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Fugl-Mcyer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AD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3.3%;对照组6例,占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缩短康复时间,促进下肢运动工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保障临床安全。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康复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