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之道具的使用方式

2018-03-04 23:45袁雪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舞台形式动作

□ 袁雪芬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广东 东莞 523000)

1、前言

广东省第五届民运会是历届规模最大、项目最齐全的一届,充分展示了广东省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表演项目中使用的道具是重要的编排元素,种类丰富、数量庞大,是表演项目的一大亮点,对表演项目的道具进行深入的探析,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道具的意义,更清楚的认识到,道具对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和在表演编排方面的价值。

2、广东省第五届民运会表演项目道具的作用

道具的运用对于表演项目有着重要作用,在编排过程中把握好道具的运用必定是锦上添花。这就要求编导首先要明确道具的作用与地位,才能够在运用的时候做到正确演绎。

2.1、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表演项目中,道具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符号具有特殊价值,承载着浓烈的民族人文信息,是人们获取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途径。

道具的呈现是民族地域特征的投射。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的物质文化形态。道具是生活的物质产物,它能让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地域特色。

道具的演绎是民族生活形态的重现。艺术化的表现使道具投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和生活场景。道具具有符号性,它以直观的形象重现各种情景。

道具的舞动是民族风俗人情的表现。生活中的器物因根植于风俗民情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道具是通过物质化的形式不断向观众解读着悠久历史所积淀的民族文化。

2.2、扩大舞台表演空间

表演的空间包括人体表现空间和舞台空间。演员身体的表现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道具的运用是人体动态美的延伸,是扩张人体艺术张力、扩大人体表现空间的有效手段。如藏族的《袖舞吉祥》中舞动的长袖,延伸了手臂的运动轨迹和动作幅度,进一步增进人体的动态美。

道具的运用是打破平面空间的神器。表演空间分为低空、中空、次高空和高空四层,道具的使用为充分利用各层次创造条件。若不借助道具,人体的表演难以突破空间的局限。如《唠忒》用竹梯巧妙地扩充了舞台的表现空间,使空间更具立体感。探索道具对空间结构的作用和运用,能够提高表演项目的编排水平。

2.3、扩充表演内容,丰富表演形式

道具源于生活,道具的使用必定能够为艺术作品注入新的血液,丰富作品的内容,另外道具的使用还能丰富传承民族文化的舞台元素。在表演艺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道具的各种属性功能被不断挖掘,对于表演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节目发生很大的艺术变化。节目《哼道耙》将普通的腰带玩出了各种精彩,将腰带于头上甩动或在地上抽打为同伴助威……腰带的使用使节目的表现力更丰富。道具的形态和功能是一个节目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的决定性因素,道具功能的多元化是丰富舞台表现形式的重要途径。

2.4、提高表演技艺,增强体育特性

表演项目具有明显的体育特性、健身效果,是表演项目规则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内容之一。道具的使用能为表演技艺的提高提供条件,又能为体育特性的增强提供有效的途径。节目《童梦秋千》中,秋千将演员带至高空中,完成高难度动作,技术难度的增加促使演员的技术技巧水平得到提升。技艺水平的高低与体育性质有着紧密的关系。该节目的演员需具备很高的身体素质,对身体力量和身体灵活性具有很高的要求。技艺难度越高,对提高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体育性质明显提高,而道具就是表演技艺和体育性的增倍器。

3、广东省第五届民运会表演项目道具使用方式的特点

“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物质性装置。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在表演项目的道具运用中,重要的是道具以什么方式与节目的各要素融合起来,道具的功能才能发挥到极致,道具要怎样运用才能使节目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说,道具的使用方式是道具编排的重点环节。

3.1、一物单用

“一物单用”是常见的使用方式,这种方式的道具功能较单一,在节目中,只使用一种道具,只发挥道具的一种功能。“一物单用”并不代表着单调枯燥,它以身体的各种动作和道具特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动作语言风格,即道具动作,道具动作是徒手动作的更高形式,它能丰富和升华徒手类动作的技术技巧,强化道具动作所呈现的民族风格。

金奖节目《追梦》中运用了维族的特色铃鼓作为道具,独特的道具动作都是身体动作与道具相融合的所形成的民族典型动作,刚劲有力的翻腕振动,整齐且富有节奏感的铃声更显活泼与激情。用多元素表演形式配合道具的单一功能使用,形成独具民族风情的道具动作,便能突破“单用”的局限,形成精彩的节目。

3.2、一物多用

道具的运用和运动员同等重要,它们互相配合,共同为表演节目服务。编导们更致力于深层地挖掘道具的多种功能的运用,力求做到一物多用。节目《拎笼喂》中的簸箕在生活中是用来扬播筛除杂物、盛装粮食和晒谷物的劳动器具。功能单一的簸箕在节目中的运用却灵活多变,创新出不同的用法:当背景、推滚、翻转、乐器、支撑物……使一物多变,展现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功能的多样化运用让普通的生活器具瞬间变成了巧妙绝伦的艺术道具。表演项目中的道具运用是通过艺术化处理的物质表现,道具使用方法的多元化,正是将生活物体升华的有效手段。

3.3、多物变换

道具是一种物化的民族符号,以多种道具的更变使用来展现多种民族元素、民族技艺和生活情景,呈现出“多物变换”的特点。

不同道具的运用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场景。节目《抢椰子》中多种道具,为我们呈现多种生活场景的变换。板凳和箩筐,勾画出黎族人民剥椰子的场景;用竹片传递椰子,展开一场“抢椰子”比赛……道具的变换使用,使舞台画面不断刷新,使节目情节环环相扣。

节目在展现不同高技艺时,也表现出了“多物变换”的特点。节目《同心追梦》中,以花毽为基础配合跳绳、扇子等,多种道具变换搭配,使原来单一的踢花毽形成了各种的高难度技艺表演形式,瞬息万变的新鲜感不断冲击着观众的视觉感受。

3.4、多物组合

在编排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演员与道具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外,还必须强调道具与道具之间的组合运用,它们共同维系着情节的发展。作品中,编导运用不同艺术手段进行编排有不同的道具组合形式。

同道具的数量组合形式,指的是一个节目中,使用一定数量的相同道具进行组合展现的形式。节目《太阳鼓》中,运动员结合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共同敲击手中的热巴鼓,让人感受到一种共同进退的团结力量。

道具的搭建组合形式,指的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具搭建起来形成一个新整体道具的组合形式。节目《唠忒》,将竹梯搭建成“跷跷板”,演员通过攀爬,翻滚等形式进行比赛。通过巧妙地搭建组成完全不同的新形式道具,充分展示出道具所带来的趣味性。

道具成套组合形式,指的是为了展现某一表演内容,需要多种道具各司其职,并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同一任务的道具组合形式。如节目《抢椰子》以比赛为主题,比赛和执裁器材是必备道具。道具赋予演员不同的角色,所有的道具成套组合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竞赛活动。节目能凸显体育竞赛特征有赖于道具之间的相互配合利用。

3.5、形态多变

道具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地使用,在它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更具有新颖性。编导常在道具形态进行改变,使道具的运用从单一变成多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舞龙表演》中,利用龙道具可塑型的优势,变化着龙道具所形成的形态,姿态万千,以展现龙惟妙惟肖的神情、姿态,活灵活现,这是一种利用道具的可灵活变化的特质来进行形态的改变。

有的道具形态变化是以改变道具大小来实现。节目《拎笼喂》中,小簸箕的灵活妙用到大簸箕的升级运用是从单人到多人的合作、配合,实现互动,一步步地将节目推向高潮。

还有一些形态的变化运用是体现在道具结构样式的改变上,如节目《圆梦》中的网圈以圈为基础进行结构创新设计,使原本单调的圈道具瞬间变成富有色彩的网圈,与圈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3.6、转换立面空间

表演的空间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舞蹈者的肢体动作空间,即内部空间;一层是指运动员人体以外的空间,即外部空间。表演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要打破空间界限,需运用道具扩展有限的场地。利用道具建立更为多样立体的空间层次显得极为重要。

表演项目中,节目《讴莎腰》在舞台中间架起了瑶族的典型建筑“吊脚楼”,它使舞台瞬间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通过吊脚楼划分出不同的立面空间,对舞蹈动作,画面构建和情景的展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运动员利用竹梯和竹竿,进行攀爬、滑落等形式,实现了三度空间的自由转换,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舞台空间效果。

“从舞台的立体空间来看,中度空间是舞台的强区,次高更强一些,地面是弱区,高空是最强区。”立面空间可以分为地面、中空、次高空和高空四个层面。节目《童梦秋千》中的秋千把演员从地面逐渐转移到高空,实现了立面空间的转换,形成了强烈对比的空间层次,舞台的空间感瞬间无限延伸,超越了现实的限制,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创造了在高空中完成高难度技巧的可能性。

4、结论与建议

(1)在运用道具时,明确道具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中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扩大舞台表演空间;扩充表演内容,丰富表演形式;提高表演技艺,增强体育特性的作用与地位,是确定道具使用方式的重要前提,明确道具的作用才能做到合理使用道具;

(2)道具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一物单用,一物多用,多物变换,多物组合,形态多变,转换立面空间。在道具编排时,要最大化挖掘道具的功能,注意道具之间的关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创新,深入研究道具的使用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舞台形式动作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动作描写要具体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