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纠结及教改攻略

2018-03-04 23:45杨泽伟郑泽蒙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观念大学生体育

□ 杨泽伟 郑泽蒙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在全民基础教育综合体系当中,一直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历来扮演着教改工作的重要角色。高校体育更为如此,尤其注重更多的则在于“健康至上、终身体育”的体育精神培养,因为高校体育教育首当其冲的宗旨在于促进时代骄子身心健康,全面培养他们敏捷创新的思维方式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高校体育教改启动之后,已经全面走出“健身体育”的陈旧传统,转向“终身体育”的整体探讨。高校体育教改工作作为体育基础教育综合体系的改革核心,体育教改程度如何直接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与终身体育现代教育模式的拓展创新休戚相关。因此,如何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提高高等教育体系的全面认识,并结合教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问诊把脉,进一步探讨归纳完善体育教育改革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显得十分重要,也成当务之急。

1、提高认识,针对当前大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纠结的深刻剖析

1.1、体育执教结构脱节

近年来,由于国内高校普遍扩招新生,导致在校大学生规模急剧增长,尽管由此带来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造成如何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纠结,机遇难能可贵,挑战也与时俱来。表现在体育教学方面往往问题不少,困难很多。如教学器材与训练场地不见投入、少见利用的现象比比皆是,管理短位、专业缺位的呼声此起彼伏;尽管学生规模壮大了,但体育执教队伍不见扩大,教师的总体数量无明显变化,而职称结构明显倒挂,讲师助教通常固定挤占了相当大的结构比例,具备副教授以上资历的往往屈指可数,更加令人堪忧的是,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对执教队伍建设重视不足,仍然以本科毕业生大量充斥着专业教师队伍,导致体育教研工作长久不力,客观造成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难有大的进展。

1.2、学子身体素质持续下滑

相对来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无疑对社会人才供需压力形成一定的缓解优势,填补了当今社会渴求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生源质量的降低,其中表现在体育素质方面,通常是学生的耐力不够,力量与速度不足,尤其肥胖与近视现象比比皆是,眼镜生明显是专攻学业的结果,肥胖生注定是缺乏体育锻炼。某种程度而言,无形会挫伤这些弱体质生的体育运动欲望,无形形成高校体育教育阻力,增加体育教学难度,波及到教师的执教情绪,进而必然对教学质量造严重影响。

1.3、课堂教学日渐繁重

某种意义上,专业教学综合评估对高校体育整体建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推动作用,但屈指可数的少量学时与屡增不减授课内容的矛盾冲突仍然纠结不断,而且执教者必须在有限的规定学时完成规定的课件内容,又要对教学质量作出相应的保证,纵然有满腔的教学热情,但短暂的授课时间承接纷繁复杂的教学任务,的确力不从心,难有大的建树。况且教学器材、训练场地又相去甚远,严重滞后,除去课件讲解与课堂示范,每节课时间所剩无几,真正让学生身体力行的机会少之又少,处于这样的时间限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讲授,刚有一知半解想要亲身感受一下,下课的铃声已经响了。由此可见,学生不是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是学习主动性无形被限制了,而我们的体育教学课堂最终必然无法走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怪圈。

1.4、缺乏技能传授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当中,专注于知识讲授、与技能传授似乎成为墨守陈规的一个亘古不变的教学真理,历来备受重视与推崇,而为什么学,怎样学好、练好技术技能,如何以此培养学习创新意识很少有人会为此多做文章,有的甚至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素质的养成也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也是今后教改工作必须重点要理顺、落实的地方,必须基于全面育人出发,定位终身教育做重点突破,结合情感教学,系统培植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兴趣,启发引导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潜能与精神,借助融洽和睦的情景创设,让每一位高校学子都能够主动参与身体锻炼,快快乐乐地享受健康生活。

2、解放思想,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整体认识

基于素质教育观点系统提出的终身教育人才培养思路,重在强化大学生综合素养体育意识的重点培养,必须切实关注他们运动特长以及体育爱好的塑造,多渠道、广领域地拓展体育知识视野,从而使大学生情操得以进一步陶冶;应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崇尚体育、热爱体育、投身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以运动兴趣的系统引导,养成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这也是高校体育课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要使这一目标要求如何得以实现,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在大学生当中全面培养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意识,才能使教改工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1、端正终身体育观念

概括而言,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重在对体育终身锻炼的系统认知、习惯养成,进而得到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的系统提升。终身体育观念又在于潜在意识的全面培养。首先,具备内隐性特点。相对来说,终身体育观念能够成就相应的的体育活动行为,而其本身则内隐于一系列行为当中,客观难以得见。尽管观念内隐于行为,产生体育行为并非绝对拥有终身体育观念意识;其二,必然的客观性特征。不仅表明人脑自然属性与机能,而且彰显出终身体育这种观念意识来源的客观现实性;其三,潜在的社会性特征。任何观念意识绝非与生俱来,终身体育同样如此,都是通过周而复始的社会长期实践逐步建构而来,得益于广泛社交性的交往与影响;其四,潜移默化的能动性特征。道理很明显,终身体育观念能够调节大学生参入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无形中又会支配大学生投身体育实践的锻炼意志,并在结合运动锻炼不断拟定新标准,提出新要求。

2.2、理顺体育教育发展思想

回顾历史重在更美好的未来,纵观我们新中国的体育思想,大致走过五个发展历程:一是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靠这样的思想正确引导,国内高校将体育竞技为教学宗旨旧传统全面予以打破,明确了技能教育为内容的教学目标新体亲;二是创新技术教学。学界达成共识,认为体育运动重在掌握技术技能,无论厂力史过去、当今还是将来,皆为一成不变的重要规律;三是发展快乐体育。此种思想旨在引导大学生走出技能学习与体能锻炼乏味枯燥的维谷,踏进快乐的活动空间。其特点在于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的重点培养;四是拓展终身体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大学生接受体育终身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过是终生体育素养培养的起步阶段,是一种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系统论。是基于学校体育教育的角度关注大学生的未来进步与发展,重在强化体育素质教育;五是发展综合性体育教育。鉴于体育的多功能性特点,结合也上述教育思想的一些不足,不少国内学者由此归纳出综合性的大学生体育教育思想。但思想综合性同时产生了体育教育目标复杂多样的问题纠结,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一定会妥善予以解决。

2.3、顺应大学生主观个体需求

结合大学生成长的年龄特征,足以发现体育素质发展的迫切性,跨入高校大门后,应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然基本成型,并在接受高等教育中日益稳定成熟,基于中学阶段他们对体育教育的接受程度,普遍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与认知提升。鉴于大学阶段成长期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热衷于个性化体育发展的个性追求。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可行,势在必行,尤其个性化体育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2.4、应对社会发展全面需求

伴随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发展,高标准、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瞬息万变,时刻发生着变化,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已经全面摆到高校体育教育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概括而论,现代社会需求人才的目光不仅关注于智能高强、体魄健壮的拔尖人才身上,同时对心理素质过硬、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通才厚爱一层。体魄健壮不仅表现出体能全面与体质良好的表面优势,同时又在于自理健康与协作精神的内涵彰显,给人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优良印象。新时期的大学生要取得个性良好发展,唯有紧密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拔得头筹,并基于终身体育锻炼维持独到的健康体魄,以更加旺盛的精力进一步拓展创新事业,直达常胜不败的巅峰。

3、开动脑筋,解决大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教改攻略

3.1、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建设

旨在为大学生体育个性发展形成重点突破,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少大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一项运动,选择一项实践课项目,而对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对此,我们不仅要善作体育课堂文章,通过多姿多彩体育教授内容培养学习兴趣,而且要结合交叉学科增进课堂的娱乐性,在寓教于乐的知识传递中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让校园文化参入进来,依靠师生共同努力系统营造体育校园文化新氛围,以此进一步增进校园群体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关注度,推动校园体育文化良好发展的大环境,为促进高校体育教改增活力。

3.2、提升教师率先垂范综合素质

要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境遇,关键一条在于改变执教观念,以改革精神与创新观念给出身体力行的现身说法。尽管大学生作为体育教育主体,但执教者不能将问题抛的一干二净,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离不开我们执教者,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必须依赖于执教者的言传身教与正确引导,否则,我们的体育课堂就成了摆设,作为执教者,我们又情何以堪。同时,作为执教者还应当讲究章法,在教学具体目标当中引进差异性教学的说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组合式的差异性教学,既然学生各有所长,必然要因材施教,至于未来发展必定要各有所归。

3.3、实现教学思路创新模式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属于按部就班的硬性灌输,遵循教学大纲,执教者依据教学内容定好课件,统一模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则统一按要求系统参入与课堂学习,至于听多少学多少多平自己的能力。如此一来,教师无压力,学生无动力,不仅执教优势不见,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的通常不多。因此,在今后的教改工作中必须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创新一些新颖独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途径。如结合特长个性,采取一些分组与合班的教学形式,也可结合分项与归能的课堂模式,使大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各善其能,更对执教潜能的整体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学尝试。

猜你喜欢
观念大学生体育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健康观念治疗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