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经验

2018-03-19 14:29沈明月周显一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僵蚕龙骨障碍

沈明月,周显一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指以某一组或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多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起病,5~10岁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运动性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性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1-2]。抽动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与情志、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每因劳累、学习压力大、受委屈或被批评后病情加重或复发,部分患儿可共患多动障碍、强迫症、学习障碍等疾病。西医治疗多选用盐酸硫必利、氟哌啶醇、阿立哌唑、可乐定贴等药物,配合脑电生物反馈等仪器治疗。本病属中医“慢惊风”、“惊风”等范畴[3],《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病机关键为肝风内动,病性有虚有实。《幼幼集成》论述:“小儿惊风,肝病也,亦脾肾心肺病也。”治疗应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脾虚痰盛者辅以健脾豁痰,肝胆火旺辅以清肝泻火,风热犯肺者辅以疏风解痉。马融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脾虚痰盛证用涤痰汤

涤痰汤源于《奇效良方》卷一,原方组成包括胆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枳实(麸炒)、茯苓(去皮)、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临床多用于治疗脑出血、认知障碍、癫痫等疾病,具有豁痰熄风、醒脑开窍之功效。马融教授在此方基础上加天麻、川芎、羌活、铁落花、煅青礞石、煅磁石、龙骨、牡蛎、麸炒僵蚕、党参、全蝎以助平肝熄风。临床多应用于抽动障碍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如全身一过性激灵样抖动、面部表情狰狞、肚鼓似蛙、肢体大幅度抽动,或抽动症状多且病程长,或脾气急躁易怒、胆小,或每因受到批评、无故烦躁、紧张后症状明显者。多因痰蒙心窍,心神被扰,神志异常以致躯体抽动明显,或痰浊阻滞,经络失养以致抽动症状幅度大。脾气急躁者加玫瑰花、佛手,经脉拘急者加秦艽、独活,夜间睡眠辗转者加酸枣仁、制远志等。

2 肝阳上亢证用天麻钩藤汤

天麻钩藤汤源于《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五,原方组成包括钩藤、天麻、蝉蜕(去土)、防风(去芦并叉枝,切)、人参(去芦)、麻黄(去根、节)、僵蚕(去丝、嘴,炒黄)、蝎尾(去毒,炒)、甘草(炙)、芎藭、麝香(研),临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等肝阳上亢型病症,有平肝熄风之效。马融教授在此方基础上去麻黄、人参、防风、麝香等,加桑枝、菊花、石决明、龙骨、牡蛎、枳壳等,用于治疗面部抽动明显如眨眼、皱鼻子、张嘴、挤眼睛、翻眼睛、吸鼻子、皱眉、鼓腮,或有耸肩、清嗓子等躯体或发声抽动。此证患儿肝阳亢盛,上扰清阳,或发头痛眩晕,或发面部抽搐,寐少梦多,舌质红苔黄或薄黄,脉弦或弦数。吸鼻子者加辛夷、白芷,张嘴者加制白附子、全蝎。

3 痰热伤阴汤用定摇汤

定摇汤系马融教授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患儿体质及症状,以郑友谅教授熄风定摇汤为基础加减而成。熄风定摇汤组成为柴胡、地骨皮、玄参、车前子、桑白皮、桃仁、法半夏、天竺黄,治疗痰湿阻滞,久而化热,伤及肝阴,阴虚风动,上犯清空之证,有养阴清热、利湿化痰熄风功效[4]。马融教授多用此方治疗临床表现为扭脖子、摇头、点头等以颈间部位肌肉不自主抽动为主症者,病程短者适宜。马融教授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肺常不足,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天麻、竹茹、伸筋草、木瓜、制远志、葛根、石菖蒲、全蝎以增强清热化痰、舒筋活络,缓解颈肩部筋脉拘急。吸肚子者加白芍以柔肝敛阴,肢体躯干绷劲者加乌鞘蛇。

4 少阳不利证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组成为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半夏(洗)、大黄(切)、牡蛎(熬)、大枣(擘)。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易怒,时有谵语妄言,临床多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癔病、神经官能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等以胸胁苦满、狂烦易惊为主证者。马融教授临床应用时减铅丹、人参、茯苓、生姜、大黄,加党参、黄芩、白芍、地龙、麸炒僵蚕、干姜、煅磁石、清半夏,更加注重和解少阳,重镇安神。病位在肝胆,胆腑寒热偏盛,郁而痰生,肝胆枢机不运,上扰心神,蒙蔽清窍,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易怒、任性胆小、敏感、寐欠安、易辗转,或伴呕吐泛酸、头晕耳鸣、口苦、纳食少等。呕吐者加沉香、旋覆花,纳食少者加砂仁、鸡内金。

5 精亏风动证用益智宁神汤

益智宁神汤源于杨丽新[5]自拟汤剂,原方组成为熟地、黄芪、白芍、龙骨、五味子、远志、石菖蒲。杨教授认为多动障碍主因脏腑功能不足、阴阳失调所致,脾肾亏虚为本,肝阳亢盛为标。马融教授临床应用时减黄芪、白芍、龙骨、五味子,加紫河车、泽泻、黄连,用于治疗抽动障碍合并多动障碍或智力发育迟缓者。方中紫河车补肾添精,益气养血,可以增智、提高注意力;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黄连清热泻火。身体不自主扭动者加伸筋草、木瓜,夜间身热盗汗者加酸枣仁、黄柏、知母。

6 风热犯肺证用银翘散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组成为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适用于风热表证,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效。马融教授基于“小儿为至阳之体”、“肺常虚”的观念,认为小儿肺卫不固,常感受风邪,外风引动内风,气机郁阻经络,发为抽搐,小儿感受风热之邪,易从阳化热,肺气失宣,发为咽痛;风善行而数变,侵犯目睛,发为眼痒。易感受风热之邪的患儿多出现眨眼、清嗓子、喉中异声等抽动症状,查体可见咽红、结膜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眨眼者加菊花、青葙子,清嗓子者加金果榄、胖大海。

7 病案举例

朱某,女,6岁5月龄,2017年4月10日初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喉中异声,注意力集中时加重,情绪放松时减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咽炎”,予鱼腥草颗粒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后症状持续出现,3天前无明显诱因增加歪嘴、吸鼻子症状,较为频繁。现以喉中异声、吸鼻子、歪嘴为主,脾气急,胆小,注意力可,小动作不多,纳食少,睡眠欠安,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YGTSS量表评分示运动抽动7分,发声抽动8分,缺损率10,严重程度25(提示中度异常),CGAS量表评分示75分(提示仅有极轻微的功能损害)。诊断为短暂性抽动障碍。证属肝阳上亢。治以平肝熄风。药用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10g,生龙骨12g,牡蛎12g,僵蚕10g,桑枝8g,枳壳10g,浮小麦30g,大枣3枚,白附子10g,全蝎3g,辛夷10g,白芷10g,金果榄10g,玄参15g,甘草5g。14剂,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2~3次服。嘱家长多安慰陪伴,引导患儿找到其他宣泄不满情绪的途径。二诊,抽动症状明显减轻,以喉中异声、歪嘴为主,吸鼻子未见,近5日外感,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抽动症状加重,纳食可,睡觉安稳,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浮。考虑感受风邪,外风引动内风,导致症状反复,证属风热犯肺证,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故调整方药。药用金银花12g,连翘10g,牛蒡子10g,薄荷6g,桂枝10g,枳壳10g,莱菔子10g,枇杷叶10g,前胡10g,紫苏子10g,黄芩10g,甘草5g,金果榄10g,玄参15g,白附子10g,全蝎3g,僵蚕10g。三诊,外感痊愈,抽动症状减轻,仍以喉中异声、歪嘴为主,频率减低,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平。外感已愈,内风尚存,故治以熄风平肝为主,继用初诊处方减浮小麦30g,大枣3枚,辛夷10g,白芷10g。继服28剂,抽动症状基本缓解,情绪稳定,停药观察。2个月后随访,未见抽动症状。

[参考文献]

[1] Kurlan R.Handbook of Tourette,s syndrome and related tic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M].2nd ed.New York:Meacel Dekker,2005:155-171.

[2] Leckman JF.Tic disorders[J].BMJ,2012,344:7659.

[3] 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73.

[4] 刘莎莎,陈汉江,马融.运用熄风定摇汤加味治疗颈性抽动症体会[J].中医杂志,2013,54(23):2054-2055.

[5] 杨丽新,陈茵.益智宁神汤治疗儿童多动症40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2):23.

猜你喜欢
僵蚕龙骨障碍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架龙骨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跟踪导练(四)2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