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 建构历史高效课堂

2018-03-20 09:12成宜军
名师在线 2018年36期
关键词:关键词辛亥革命尝试

成宜军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明达中学,江苏滨海 224000)

引 言

关键词是指对理解文章内容十分关键的词汇,在阅读中如果能把握住关键词,就能更轻松地了解文章的内涵[1]。其实,在历史学习中也需要掌握关键词,这样才能让历史课堂变得更为高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多而繁杂、文字量很大,如果能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的话,学生就会很快了解阅读的关键,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提炼主干知识,提纲挈领

在每次授课前,笔者都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笔者会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学生则可以从笔者的提示中总结出这一堂课的主干知识,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围绕主干知识进行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把握住关键词,还能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和作用,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并了解孙中山推选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在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学生认为“辛亥革命”“变化”“资产阶级”等词汇就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围绕其展开阅读。学生首先尝试着了解了辛亥革命的产生原因;其次了解了其对中国历史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并从经济、政治、阶级等多种角度展开了分析;最后了解了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关的内容。由于已经掌握了关键词,所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非常好。比如,有学生和同伴一起展开合作学习,分析了中国当时是否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还有的学生则结合史料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也有的学生尝试阅读辛亥革命以后的史料,了解了辛亥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笔者鼓励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找出历史学习的关键词,然后再展开分析,说说从这个关键词出发,需要了解哪些内容。这样学生在阅读历史资料时就不会陷入盲目的状态,学生可以找出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展开民主对话,纵向深入

在学生知道了关键词后,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历史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出现偏差或者是缺漏之处,进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会组织学生展开民主对话活动,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并围绕关键词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这样就能避免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能让学生在民主对话中得到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找出了这篇课文的学习关键,发现关键词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等,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围绕此展开了分析。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如有的学生只是了解了秦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对其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却知之甚少。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部分展开深入思考。例如,提出:“在秦朝之前的中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呢?这个政治制度已经实行了那么长的时间,应该已经很稳定了,秦朝为何要改变呢?它能顺利被改变吗?”这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开始探究历史发展的原因。之后,学生对皇帝制度的出现和三公九卿制度的形成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逐渐了解了皇帝制度的本质,认识到了秦朝是如何解决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

笔者不仅组织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对话活动,同时笔者自己也尝试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中。笔者会用一系列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注意到自己容易忽视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进而抓住关键性的历史名词深挖下去,最终对历史知识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进行拓展延伸,内化素养

在总结阶段,笔者会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尝试整理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鼓励他们通过上网搜索等方法获得更多的历史资料,并尝试进行拓展和补充。这样学生就能更灵活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例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的关键词就是“政治制度”,学生要尝试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构成,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从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并尝试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分析周天子过世后应该由谁来继承自己的王位,这些子女性别、年纪、嫡庶都有所不同,谁才是王位的继承人呢?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将此和现实生活进行对比,说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家族的长者过世之后,其在家族企业中的职位、所拥有的财产等到底应该如何分配。在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展开了拓展分析,并内化了学到的各种历史知识。

笔者常常通过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设置一个拓展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将学过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2]。

四、解释社会现象,学以致用

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学到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和现实生活无关[3]。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笔者尝试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学以致用。笔者先鼓励学生围绕课文找出关键词,然后再结合关键词上网搜索与之有关的社会新闻,最后再鼓励学生将其整合起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例如,“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就是一个能将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内容。笔者首先鼓励学生找出课文学习的关键词,学生认为,“交通”“通信”“进步”这三个词是关键词。于是笔者便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始搜索,看看中国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说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例如,有学生提出:“通过对交通进行分析,我发现我国千百年来一直都以马车等作为代步工具,但是近现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詹天佑打破了历史,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而现在我国的铁路已经领先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学生还找到《赞!中国将建“世界最大”火车站,或超越美国的纽约中央火车站!》《潍坊火车站存车线工程提升潍坊运能 助力“四个城市”建设》等新闻证明了这一点。笔者又鼓励学生总结从中能获得了什么启迪。学生提出:“这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国力的强大。”

利用关键词展开搜索的方式能让学生将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持着更积极的态度展开历史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的精髓。

结 语

历史课文中的关键词一般是从历史教材中总结出来的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阶段、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时间。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总结历史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展开阅读。这样学生就能找到历史学习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并借助关键词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关键词辛亥革命尝试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关键词”
“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