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加强与巩固

2018-03-20 23:58江雪齐王兴国
关键词:外来文化文化产业青少年

江雪齐,王兴国,江 滨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54)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只有青少年对本土文化具有强大且坚定的自信心,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在未来繁荣兴盛、继往开来。因此,应对多重挑战,加强和巩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关系着保证民族文化顺利传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青少年文化自信面对的三重挑战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主要面临来自文化发展模式变革、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不成熟和外来文化渗透这三重挑战。这三重挑战,既在来源方向上和对青少年文化自信造成的影响效果上有所不同,又在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上有所差异。因此,准确地把握这三重挑战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效的应对,对于巩固和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文化自信面临文化发展模式变革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发展及思维模式的变化使青少年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以及传承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文化最为久远深厚和经济及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受到各种外在因素及内在变革的共同影响,在文化自信方面遭遇到的挑战更为明显。青少年文化自信面临的时代挑战,具体来讲,主要是新兴媒体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和发展模式的变更。

首先,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和全面改革的深水区,而以视频共享网站、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化背景下话语传播模式的开放性、虚拟性、自由性拓展了人们的话语交流空间与思想传播渠道[1]。这就使得外来文化特别是目前较为强势的西方文化的传播效率愈发高效,而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对外来文化没有客观全面的思考辨别能力,更尚未建立起正确成熟的文化观,在新媒体带来的多元文化面前,他们对西方文化只会盲目接受,这对其自身的文化自信是极为不利的[2]。其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对于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挑战最为直接,由于以日韩和欧美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产业在发展上更为成熟,长期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使得部分青少年在接触和接纳其文化产品时早已预先打上了“先进”的标签,将本土文化产品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在心态上再次对文化自信造成打击。最后,现代文化发展由传统文化的自我完善模式转型为文明间交流冲突新模式的文化发展模式,使得在新文化发展模式下成长的青少年对接受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排斥,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从而造成自身文化自信的不坚定。

(二)青少年文化自信面临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不成熟的挑战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新一届常委记者见面会上,在谈到从严治党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应对外在挑战的关系时,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经典论断[3]。在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方面,同样是如此,只有提升我国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从容应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目前,导致部分青少年缺失文化自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和文化市场运作方面的不良趋势,大批资本炒作、模式化生产的文化产品充斥着文化市场。

首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较于西方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我国的文化产品虽然数量种类繁多但普遍质量不高,在与西方文化产品争夺青少年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以青少年最为集中的电影市场为例,根据2016年我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全年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银幕总数为41 179块,为世界上银幕最多的国家,总观影人次增长了9.5%,达到13.8亿,首次超过中国人口总数,这一数据也首次登顶全球[4]。但是在其中,2016年进口影片数量仅为38部,票房却高达190亿元,占比达到41.78%,反观国产影片却屡屡因为影片质量不高而遭遇滑铁卢,只能依靠“国产电影保护月”这种行政手段固守票房比例。其次,目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事实的娱乐化和商业化改编过于严重,例如当前电视剧和小说市场“抗日神剧”“戏说”“修仙”“秘史”等风潮盛行,随意篡改或片面解读史实,致使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产生歪曲的认识,也使其难以正确了解传统文化,更让其缺乏对历史的基本尊重和责任感,从而无法建立文化自信。最后,我国在文化产业及市场的发展上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存在各个行业管理不平衡的问题,一些行业管得过死和缺乏投资使其活力不足,而另一些行业却存在管理缺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升级和强化青少年文化自信造成了干扰。

(三)青少年文化自信面临外来文化渗透的挑战

青少年文化自信遭遇的外部挑战,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冲突以及西方部分资本集团和政治集团借助文化传播进行的有计划的文化冲击渗透。目前,随着经济及文化全球化的推进,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冲突也日趋激烈,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欧美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模式上的冲突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接受西方科学和艺术教育的同时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场文化冲突的主角,使得当前部分青少年在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上容易陷入迷茫,从而动摇自身的文化自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在文化和娱乐服务方面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1亿人民币,在知识产权使用方面的逆差达到了159亿人民币[5]。虽然在2010年至2016年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文化贸易方面的逆差已经大幅缩减,但是目前我国在文化贸易上仍然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逆差地位,并且逆差数额较大,这反映出外来文化产品在我国文化市场上仍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同时,在青少年文化产品消费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都非常明显:在客观上,青少年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比例中,外来产品占据优势,青少年更青睐于进口的电影、书籍等;在主观上,青少年的消费意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进口商品或外国品牌。文化贸易上的逆差和青少年文化产品消费上的表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都体现出青少年文化自信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挑战。

二、青少年文化自信遭遇挑战的原因

(一)文化全球化和信息电子化进程的加快

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文化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之中,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信息电子化潮流更是加速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进入21世纪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文化全球化和信息电子化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进一步加快。以自媒体的发展为例,“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传播途径及模式发展迅速,各类自媒体平台更是层出不穷,仅仅是微信公众平台开放的前15个月就有200多万的注册账号,并保持每天8 000个的增长速度,每天有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98.3%的使用人群集中在21岁至50岁[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经提到:“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7]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也必将是不可逆的,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生产和经济已经高度全球化、信息传播日渐电子化和高速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旧有文化产业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保持自身的固有领域和传统特色,如果不能尽快地适应和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文化全球化,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独立和自信必然会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自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和热爱,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在此之前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落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的独立发展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客观上是受到了外来文化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对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自“80后”一代开始,完全成长在市场经济和电子化时代的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和国产文化产品的关注度持续下降,对本土文化产业发展的自信心不足,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客观原因在于我国在历史上文化产业转型现代化起步晚、生产设备和技术长期落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较迟等,集中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阶段相对落后、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经济占经济总量比例较小三个方面。

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从扩大产业规模向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品质量转变的发展阶段,相对于欧美和日韩已经发展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在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运作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上,以电影市场为例,截止到2017年10月,北美票房总额达到了12 504万美元(折合82 799万人民币),超过国内票房总额11 822万美元(折合78 283万人民币),而2016年全球电影票房总额381亿美元,其中好莱坞电影以289亿美元占据了其中76%的份额,中国电影票房总额则仅有33.5亿美元。再考虑两大电影市场的人口差距,可以看出在文化市场运作和经济效益上我国还有所差距。单从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来看,好莱坞电影2016年在少放映两个月并有严格进口配额限制的情况下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占比依旧达到了41.78%,而反观中国电影在北美电影市场,票房过亿美元的作品目前只有《卧虎藏龙》一部。

从文化产业GDP占比方面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国家,文化产业的GDP占比都达到了15%,而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去年产值增长速度还第一次超过了GDP增速,但是在2016年也才达到4.14%,相比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8]。综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这使得我国的文化产品在竞争力上相比外来文化产品仍有差距,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不足,同时由于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运作尚不成熟,经常出现诸如抄袭、剽窃等违规违法现象,又进一步降低了国产文化作品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使得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受到很大程度的打击。

(三)西方政治及资本集团“文化帝国主义”策略的实施

目前,西方政治及资本集团借助文化传播进行有计划的文化冲击和渗透,推行“文化帝国主义”,这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提出,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家及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不再单纯地通过产品输出和武装入侵来抢夺世界市场,而是通过资本和科技上的输出试图将后进国家变为傀儡,成为其市场和政治附庸,而在文化上亦是如此[9]。西方政治及资本集团如今亦未停下以西方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渗透的脚步。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在分析了当代西方与第三世界之间文化交流问题后,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论,认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是西方国家运用其先发展的优势,向非西方国家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商业规范、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10]。由于意识形态差别和冷战思维的延续,西方一些政治集团试图通过实行“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上的“外科手术”打击,摧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破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历史传承,并巧妙地利用文化冲击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瓦解政治自信,达到让中国“变色”成为其附属的终极目标。同时,西方的资本集团也期望通过“文化帝国主义”击垮中国文化产业,使中国的文化产业成为其附庸,最终将中国的文化市场纳入其资本垄断市场以此攫取更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因此,西方的部分政治集团和资本集团一拍即合,“文化帝国主义”迅速从学术理念走向了战略实施。

而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在思想上又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正是其重点关注和下手的对象。一些外部势力利用文化产品做掩护,在其中掺入歪曲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对这些青少年输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及西方文明至上论,在潜移默化中动摇其正确的政治信仰和历史观,瓦解其文化自信。

三、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巩固与加强

(一)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要求

新时代的青少年,成长在改革和开放持续深化的时代、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对于文化消费更加偏向于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个性化、高质量、创新型、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文化市场的日趋开放也给其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全球化,面向青少年开展文化工作的环境也日趋复杂。针对青少年的文化工作在新时代怎么走,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应对更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科学地研究和解答这些问题成为未来青少年文化工作中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就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文化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使得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工作有了大方向、大目标,能够找准工作的定位和开展方向。同时,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11]。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列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布局,也是对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工作的指引。因此,按照文化强国战略部署以及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文化强国思路的指引开展青少年文化工作,是应对目前青少年文化自信所遭遇挑战的生命线,也是加强青少年自信的新时代要求。

(二)成熟健康的文化产业是巩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文化方面,就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地区水平上的不平衡与随着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进步而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产品数量虽然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运作和管理体系都尚不成熟。我国文化市场上存在着资源投入多但分配不均、文化产品数量多但质量不高、创作热潮日渐高涨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不平衡问题。这些问题既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增长,又使得青少年的文化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以青少年消费为主的电影、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市场上由于相关产品缺乏或者质量不高造成的中国产品“缺位”现象。即使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通过其他手段建立起来,也会因为得不到本土文化产品的滋养,缺少长期依托的文化产业体系而出现消退。只有拥有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在青少年日常的文化消费中持续地强化和巩固其文化自信,形成看好本土文化产品、热爱本土文化产品及为本土优秀文化产品自豪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心态,从而形成持久的、常态化的文化自信。而拥有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就必须依靠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最终成熟。只有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严格掌控资源分配和加强文化产品市场管理,才能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巩固青少年文化自信。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文化上,只有我国自身本土文化的传承顺利发展兴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朝气,才能妥善地应对外来挑战。当前我国青少年文化自信遭遇外来文化挑战的一大原因,就是我国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弘扬和普及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以传统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国产文化产品暂时还不能有效地抵御外来文化产品的市场攻势,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自信,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就是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而在当下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稳定传承和兴旺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古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价值理念在今天仍需要仔细研究探讨[12]。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谈到文化思想方面的工作时,都重点强调要重视保护好和运用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去寻找智慧、寻找自信。只有让青少年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文明之林中是多么优秀、多么独一无二,使其精神与民族精神相联,才会使其真正地拥有牢固的、长期的和自觉的文化自信。因此,弘扬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成功应对外来文化挑战、巩固和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谈到:“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3]青少年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巩固和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保证国家未来兴盛发达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顺利发展传承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和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产业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关键时期,这就更加凸显出巩固和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一方面要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指引,围绕将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的主体战略布局展开面向青少年的文化工作;另一方面要科学地发展和完善我国文化产业体系,为青少年文化自信建立现实的文化产业依托。最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文化自信扎根于民族精神和文化,接上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只有切实巩固和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才能保证中华民族文化在未来的长远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文化产业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