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一体的微习作策略初探

2018-03-26 07:32卢慧丽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关羽拟人学段

卢慧丽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是学生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有一定的难度,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第一学段的写话中还是第二、三学段的习作中指出,首要目标是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

语文教学中的“写”和“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话题。不过,對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集中练写、以段代篇,用微习作的形式来开展练写活动,更利于他们掌握写作的窍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随文安排的小练笔其实就是基于读写一体的微习作。但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只安排了7处小练笔,五年级下册安排了3处,六年级上册安排了4处……显然,这样的训练频率和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养成是不成正比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对于写作的价值,自主提炼习作表达的训练点,在日常教学中多增设微习作环节,使学生掌握、积累一定的习作技巧,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把握学情,找准微习作练写点

学情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开展微习作练写活动也同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从三个层次找到微习作的练写点。

1.着眼“趣”字,重点激发写的兴趣

第一学段的学生天真单纯、阅历浅、言语积累少,如何在写话的起步阶段激发他们写的兴趣?小口径的训练目标、新颖的语言形式以及游戏化的导写过程是关键。

如《弯弯的月儿》这首儿歌,篇幅短小,形式新颖。整首儿歌以“弯弯”两字牵引出一系列同一形态的事物形象,不仅生动有趣,且反复明快的节奏更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带领学生读完后,若安排以找事物形状特征为内容的儿歌创编活动,那一定能水到渠成。在引导创编的过程中,配上节奏感强的韵律,以唱的形式来推进下面的导写环节,效果更佳。

1. 动一动,做一做。(演演儿歌中的形象)

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

2. 笑一笑,填一填。(寻找脸上弯弯的形象)

___________弯弯在眉间,___________弯弯眯成线,___________弯弯悬崖边。

3. 找一找,填一填。(知道弯弯的形象在什么地方或是怎样)

领巾弯弯___________,长绳弯弯___________,山路弯弯___________,彩虹弯弯___________。

4. 想一想,编一编。(学着自己编一编)

5. 变一变,延一延。

除了弯弯的事物,你还喜欢另外形状的事物吗?用儿歌来说一说。

(长长的、方方的、圆圆的、扁扁的…… )

当然,除了儿歌创编活动,利用教材中色彩明快的配图短文举行“图画作文”或方便快捷地写“每日一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写话起步阶段,以这样入口小、形式新的微习作方式代替传统写日记的练写形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练笔的难度,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书面表达是一件美好、快乐的事情。

如,下面低段学生创编的儿歌和图画作文,无不是真实贴切、活泼灵动的作品。

充满童趣的儿歌:

圆圆的西瓜

徐力

西瓜圆圆躺田间,

足球圆圆绕脚边,

汤团圆圆吃下肚,

笑脸圆圆在眼前。

三顿饭

贺宇涛

匆匆忙忙摊边吃早饭。

安安心心学校吃中饭。

团团圆圆在家吃晚饭。

一日三顿饭,餐餐不能少。

色彩亮丽的图画作文:

2.关注“技”字,引导掌握写作方法

口头语或书面语是约定俗成的,具有一般的规范和准则。学生的书面表达,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更顺畅。同时,很多前人总结出来的,使表达更自然、更贴切的方法也值得学生借鉴,如生动形象的修辞方法,简洁明了的说明方法,使情感得到酣畅宣泄的反复迂回法,等等。

如何掌握一般的书面表达规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是最好的手段。仿写尽管是习作中最低层次的练写方式,但对刚从第一学段“我手写我心”过渡过来的学生来说,不仿照文段的有序表达,怎能摆脱“脚踩西瓜皮”不着边际的叙述?不学习句段奇趣横生的想象之法,又如何改变日常平板、枯燥的言说?……因此习作起步阶段,学生先模仿别人的表达方法,一板一眼地练习,日积月累,等对写作的一般规范有了清晰的了解后,也便摸着了写作的门道。

为方便起见,第二学段的微习作可以和单元习作相结合。根据单元习作的要求,在选文中选择合适的练写点进行训练,从写作内容、表达手法等方面做一个铺垫,那习作就容易多了。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结合教材可以采用这样的练写策略:

3.牢握“思”字,实现写作的个性表达

写作最终是为了表达自己。习作训练的终极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思考以及运用语言等能力,以便学生能通过文字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经历、立场和观点。

微习作到了第三学段,应转换练写的着眼点,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评价等,条缕分明地记录下来,让写作最终成为一种思想的存在。此时形式可以多样化,仿写式、理解式、想象式、还原式、转换式、评论式……

如在《草船借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探寻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白了多角度评价、分析一个人或一件事能让表达更深入、更透彻的道理后,一个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的随笔中写道:

读了《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我终于明白了关羽对刘备的赤胆忠心。当他被曹操俘获时,他明明知道跟着刘备并不比跟着曹操有前途,并且刘备刚刚还打了败仗,无立足之地,而当时曹操却已坐拥北方大片土地,很有影响力。曹操对关羽也十分真诚,但曹操给他的金银财宝、高官厚禄,关羽一概不取,所有的威逼利诱都没能在关羽身上起到任何作用。虽然离开曹操时,他欣然接受了曹操送他的一匹千里马,但那也只是他想早日见到刘备,和旧主一起并肩作战罢了。

——孟思诚

本段中,小作者通过曹操、刘备实力上的对比,以及关羽对曹操、刘备不同态度的比较,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关羽赤胆忠心这一性格特点。理解上的宽度和深度很好地彰显了学生思想的痕迹。

另外,以训练思维为导向的高年级微习作,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练笔中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开。比如上面这段文字,小作者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实际事例来说明关羽的忠诚,文字前后衔接紧密,一气呵成,这正是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稳步提升的有力说明。

二、剖析要点,提示微习作着力点

陶行知说:“种田就要在田里教,这样种田的方方面面便能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落实。”引导学生进行微习作也一样,教师只有手把手地把写的要点讲清楚,学生提笔才会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

如《乡下人家》一课,拟人手法非常突出。这一学段的学生对拟人的表达手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让他们对此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能更灵活自如地运用?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引导:

师:乡下人家景色独特,怎一个“美”字了得。作者表现这一派迷人的景色时,也运用了很美的表现手法。

(师出示: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你喜欢这一群乡下的鸡吗?为什么?

生:母鸡尽职,公鸡神气,鸡一家和谐地生活……

师:作者是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和谐画面的?

生:拟人的手法。

师:你特别喜欢哪一处拟人描写?

生:或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谁来仿照文中描绘的那样走一走?想想从公鸡的动作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表演后)公鸡威武雄壮,不容侵犯。

师:它当时可能会有怎样的表情?

生:耸着尾巴的雄鸡双目如炬,扫视四周。

生:耸着尾巴的雄鸡紧缩双眉,全神贯注……

师:请把你的创作加进去读一读,感受一下。

师:当时它可能还会说些什么?

生:瞧我这一身,敢比的快过来!

生:妻儿觅食,禁止打扰!……

师:加上你的创作读一读,

感受一下。

师:原来,拟人的手法不仅可以拟写人的动作,还可以拟写人的神态、语言。除此之外,你觉得还可以仿照人的哪些方面来展开?

生:思想、性格、脾气……

师:找找课文中其他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看看分别是抓住人的哪些方面来展开的。

师:让我们也试着从多个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对事物展开练写,看谁写得更生动、形象。(出示秋叶飘落图,让学生开展微习作,巩固这一表现手法。)

由于前面的铺垫扎实充分,教学指向清楚明白,学生的思路豁然打开,写出来的作品也与众不同,颇有味道。

阵阵秋风吹过,大树抖抖身子,树上蹦跳出无数个身穿金黄外衣的小精灵,在半空中踮起脚尖跳起舞来。她们的舞姿是那样轻盈,抬腿、跳跃、旋转,她们用心完成着每一个动作,哪怕这是她们最后的表演。(陈宇颖)

秋风轻轻拂过,它调皮地将秋叶从树梢上带下,送入泛着层层涟漪的湖面。“呵,我的盛秋之旅开始啦!”秋叶换上新装,随着水波的流动,荡荡悠悠地奔向远方。(马玉尔)

凉爽的秋风拂过,大树摆动起来,几位身着金黄色薄纱裙的仙子,乘着风,浅笑盈盈,在天空中穿行。盘旋几周,悄然落地,给人间增添了许多美丽。(夏一博)

三、重视反馈,发现微习作提升点

学生思想不成熟,运用文字的能力也有限,书面表达自然会显得杂乱、稚嫩。怎样在较短的时间里提升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呢?及时反馈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反馈修改习作的环节。不过,相对于习作而言,微习作的修改篇幅更短小、目标更集中,更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不足。

比如在動作描写的片段练写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公益广告中的一个片段:

当同事们齐聚一堂吃得正欢时,突然,父亲颤颤巍巍地伸出一只手,抓住盘子里的饺子,另一只手撑开口袋,把饺子小心翼翼地装了进去,汤汁都滴在了衣角上。我看到了,非常惊讶,一把拉住他的手说:“爸爸,您在干什么?”

通过朗读、讨论,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生:“一只手抓饺子,一只手撑口袋”,动作像机器人一样僵化,不必要的动作可以不写。

生:“我”的反应不合常理,当“我”看到父亲往口袋装饺子时,一定会先声夺人,并且“爸爸”两字太啰唆,用“爸”的单个字更能表现脱口而出的情形。

生:汤滴在衣服上,没能让人感受到情况很糟糕,应该再夸大些写。

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该生作如下修改——

当同事们齐聚一堂吃得正欢时,突然,父亲颤颤巍巍地伸出手,一把抓住盘子里的饺子,径直放入了口袋中,汤汁顿时渗透了半边的衣角。“爸,你干什么?”我非常惊讶,一把拉住了他的手。

修改后的文字,简洁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父亲的痴心、执着与“我”的惊讶、难堪,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读来现场感十足。这一切也只有在引导学生重审自己的文字,反复推敲、审读中才能改进。

总之,在教学中开展读写一体的微习作活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扎实学生写作基础、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效果显著。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教法和学法,才能让这一习作指导方式不断拥有全新的内涵。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树人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关羽拟人学段
拟人手法真多情
华容道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关羽大意失荆州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关羽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