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质量的成长

2018-03-26 07:32吴淼峰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质课目标专业

吴淼峰

从最初进入教师队伍的青涩到能够在岗位上自主自立,这个摆脱的过程便是成长的过程。成长,既是生命发育的需求,也是职业发展的需求。人总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专业发展亦是如此。当然追求成长并非易事,至少需要经历四重修炼。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本位理解

教育是什么?相信很多教师自从进入这个领域,便很少再有这样的自问甚至追问。然而既然选择了从事“诗与远方”的教育事业,对教育的追问便应该成为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之问。

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从孤儿院院长处了解到,孤儿院的孩子们得了一种怪病:目光呆滞,不喜欢到游戏室活动,食欲不振,偶尔还要发出长长的叹息。院长在求医无果的情况下向斯宾塞求助。斯宾塞到孤儿院对儿童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观察。之后他请来镇上学校里十几岁的女孩子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她们笑啊、跳啊,把孤儿们抱起来亲吻。很快的,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了。这些女孩子每天下午都来半个小时,周末时间更长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孤儿院的孩子们变得有了生机和乐趣,食欲大振,对事物也充满了兴趣。

孤儿院的孩子之前之所以会得“怪病”,斯宾塞认为是这些儿童缺少必要的爱抚与亲昵,“皮肤饥渴”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了伤害。正是基于对教育的真切认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教育是什么?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生命体之间的碰触与激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缺乏对生命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何谈影响与唤醒?缺乏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感悟,何谈教育的发展与效果?

“回到事物本身”是重要的哲学原理。我们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专业成长的动力。除非你不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否则,对教育理解的深度将决定你专业成长的长度,对教育理解的柔度将影响你处理教育事件的态度。许多教师之所以未能在专业领域更进一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教育的理解走偏了。单纯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教育,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窠臼,从而出现“目中无人”现象;单纯停留在“工作实际”层面的教育,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沼,从而导致“动力缺失”。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解读,作为教师,如何适应并真切地理解教育的内涵,影响着成长的内在动力。唯有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理解教育、改进教学,以适应另一个生命体成长的需要。

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目标意识

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目标意识的缺失,或者说看不到成长的目标。一些把职称评定作为奋斗目标的教师,一旦目标过早实现,其成长的动力也便基本消失了。

我曾经有过几次转岗的机会,但是最终选择了留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反复纠结和掂量的日子里,我发现语文是脑海中不断浮现的答案;越是等到有可能离开它,它越是把你抓得紧了。于是我知道,语文是我割舍不断的情结。朝着语文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抵达对语文的理解,去践行语文的思考,在語文的教学和研讨的过程中去感受语文的乐趣和成就,这便是我的目标指向。

想要实现专业成长,目标的设定非常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目标到底由谁来设定?生命中若有贵人,自然可喜,他们以生命的经历为你指引成长的坐标,指点成长的路径,让你少走许多弯路。然而最重要的目标却是自我的设定,也就是说你得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往哪里去。

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室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便是帮助每个学员找到自己的成长目标。每个学员,都要努力找到自己的“明亮那方”,如此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图景。

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过程意识

从市级优质课走到省级优质课,我走了七年。2004年,我便获得绍兴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第一名,但是直到2011年才有机会参加浙江省优质课并获得一等奖。然而你不能忽视这七年的价值,这七年,人的心智在不断地走向成熟,更重要的是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对个人成长的展望变得慢慢清晰。

这七年,我阅读了大量有关阅读教学的书籍,以深化自己对教学、对语文的理解和认识。这七年,我分别研究了“文本解读的理论与实践”“朗读的功能与策略”“词语功能的整合与优化”“读写结合一体化”……在一个又一个专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在加深,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在深化。谁能否认这七年的价值?有时候过早地抵达,未必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等量的能力和水平;相反,“瓜熟蒂落”才是专业成长的最佳状态。

许多教师始终处在一种无所适从的纠结之中,一方面想追求个人的专业成长,但另一方面却又总是害怕失败。公开课失败,害怕面对他人的评点;论文写作不成功,害怕再次提笔;课题立项失败,于是产生抵触甚至避远的心态……如此种种,恰恰是未能看到“失败”背后的过程性价值——其对长远发展的奠基性、尝试性价值。

当然,成长的过程并非只有失败,成功的经历自然也不会少,但是站在专业的角度来审视,都是成长的某一个过程。理性面对失败,从中获得领悟;客观面对成功,从中收获信心。唯有如此,想要的专业高度才有可能抵达。

成长是时间的艺术,你需要做的是在走向成功的时间里,赋予其充实的内涵与积极的意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意识

李希贵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中描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场景:一位父亲和儿子在草坪上练球。父亲为了儿子能接住球,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有时跪在草地上,为的是与儿子保持同样的高度。有时把球抛得很高,为的是给儿子接球创造一段准备的时间……

谁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会欣喜,为父亲的煞费苦心。在他将球抛出去之前,他的目光已经聚焦在了儿子有可能接住的方向,而不是偏离儿子的方向;在他翻新花样之前,他已经设定了球运行的轨迹和线路,那是无限靠近孩子发展可能性的方向。当父亲无论怎样变着法子,儿子都能接住父亲抛来的球时,儿子的心中自然会升腾起自信与满足,充满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这是何其重要的成长财富!

我总在想,于我们而言,如此用心、用情的抛球手在哪儿?

2003年4月,特级教师莫国夫调任绍兴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很荣幸,我成了他的第一批学员并担任研修班班长。莫老师用自己的勤勉、思想、情感影响着每一个学员。每一次研修活动,从策划、组织、实施到反馈,都倾注了莫老师的思考与设计。莫老师总是要求学员进行言说,或即兴的或预设的,在言说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在阐述中亮出自己的观点。他希望通过现实的模板,告诉所有的学员:入门容易,成长不易;如若不思,高下立判。

然而每个人的思维都跟其自身的阅历和阅读有关。许多教师也在尝试着进行反思,却总觉得肤浅,缺乏深度。究其原因,是缺乏大量的高品质的阅读。阅读是一种储备,并在触类旁通时被唤醒、被激活;阅读是一种借由文字所展开的智力活动,与智者隔空对话,与儒者遥相呼应,任凭思维在文字的丛林中穿越、滋长。

齐白石先生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两者的差异恰恰在于学习主体思维方式介入的不同。单纯模仿,一味借鉴,必然“东施效颦”,容易迷失自己。唯有善于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方能春风化雨,润泽自身;唯有善于自我反省、自我追问,方能洞开思维大门,洞见成长的路径。是否善于反思,是区别名优教师和一般教师最重要的特质。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人成功接球的抛球手。善于在他人的课堂里找到自我的对应,在自己的思考中触及他人的痛点;善于在同伴的言说和讲述中发现自己的盲点和乱象,在自我的整理和分析中敞开团队的视角和思想。若能如此,成长自然有期。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树人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优质课目标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