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

2018-04-02 05:31曹和修
社科纵横 2018年11期
关键词:凝聚力特色时代

曹和修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既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加强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新时代新任务新实践需要新思想来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学习、宣传、研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程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向前发展。

首先,在全社会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意识形态建设,就必须在全社会掀起学习的热潮,让广大民众真正学懂弄通这一理论,精准把握其精神实质。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必须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求把学习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与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及习近平系列工作文集结合起来,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领会,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通过学习领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指导实际工作中来,提高人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尤其在高校,必须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向广大青年大学生传递其丰富精神内涵,强化他们的政治导向,真正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入脑、人心,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精神,指导大学生的日常实践。

其次,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力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做好这一思想的宣传工作,这既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使命,更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必须动员各种宣传力量,尤其是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工作,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等平台,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重要位置进行全方位报道,并运用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话语、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多角度的学习理解,使他们能对这一思想真正清楚明白。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网络平台新模式,形成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强势,使宣传工作深入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在社会的全覆盖,增强全体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度、接受感,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最后,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要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阐释,除了认真研读学懂弄通以外,还必须大力推动这一思想的理论研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加大研究力度,在全社会迅速形成这一理论研究的热潮。因此,各级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各领域人才优势,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并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支撑。同时,通过课题项目等形式,不断提高研究层次、拓展研究视野,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出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符合社会实践要求,服务于工作大局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使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二、强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理念

强化理念,是一切工作的先导和前提。意识形态工作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动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指引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理念,科学把握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与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放松,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意识形态阵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识形态建设,坚定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首先,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理念,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当前面临的国内国际复杂形势的正确判断,也是对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对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理念,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地。一方面,各级党委必须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形势,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这根弦不放松,把意识形态工作置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当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各级党委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有着极端重要性,各级党委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这一项工作。如,在主流思想和非主流思想相互交织的情况下,要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研判能力;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多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能力;在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各种思潮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必须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意识形态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其次,强化“大宣传”的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增强意识形态的整体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面对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在整体谋划上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新的整合,形成合力和强势,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坚定不移地清除各种“噪音”和“杂音”,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合力,引领全社会成员团结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最后,强化“时、度、效”的意识形态工作理念,把握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思想理论宣传的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为此,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凡是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必须增强工作主动性,掌握意识形态宣传的领导权,积极及时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小问题酿成大事件。在意识形态宣传的“时”上,应把握最佳时机,从思想的萌芽阶段抓起,及时跟踪各种思潮的发展走向,注重时效,把握思潮发展的各个关键时间节点,掌握好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意识形态宣传的“度”上,应把握好意识形态传播的量和区间,掌握好传播的分寸与火候,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入脑入心,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强大的引领力;在意识形态宣传的“效”上,应注重实效,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体系,特别应注重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接地气”,防止出现“假大空”现象,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

三、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着力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因此,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着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保证。

首先,紧密结合新时代国内社会热点问题,讲好国内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在不断增长,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同、接受、掌握,就不能单纯停留在政治层面,而应该更多的深入群众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新时代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更为有效的阐释和引领,为他们提供更明显的意识形态回应,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积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大力结合各种民间话语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崭新的话语模式,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教育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联系起来,与他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并以他们乐于接受、形式多样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好,致力讲好国内中国故事,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引领力。

其次,重视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讲好网络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新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信息传播速度、方式及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进入了大数据、微传播、微文化的时代,海量信息的涌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增加了他们是非判断的难度,使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导致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及时研判网络舆情,讲好网络中国故事,确保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据网络空间主阵地,及时掌控网络舆情发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形成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网络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大力培育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同时,针对网络热点问题及社会突发事件,应及时在网络上发布权威信息,对相关问题作出适时合理解释,并以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和广大网民沟通探讨,在网络上与网民达成共识,实现网上、网下的互动融合,澄清网络上的各种误读及误解,消除负面影响的扩散,切实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引领力。

最后,掌握国际话语权,讲好国外中国故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维护好中国形象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关键环节,要求努力构建符合国家和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力优化战略布局,打造既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意识形态话语处在一个充满文明对话、思想撞击的全球化语境中,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以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加快掌握国际话语权,讲好国外中国故事,从容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为国际社会呈现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从而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这既为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了世界性的宽广视野和交流平台,也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融入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发展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实现对不同意识形态前进方向的引领。

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资源,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意识形态资源,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并进一步强调,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资源,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借鉴传统文化传播艺术、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及重塑、推动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化,有利于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国民的时代感和使命意识,对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辉煌的文化创造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谐统一思想、民唯邦本思想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出发点相一致,成为新时代倡导的满足人民需要、保障人民利益的深厚历史底蕴,也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源泉。因此,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有效汲取这些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奠定牢固深厚的文化根基,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有利于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其次,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艺术,拓宽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渠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渠道上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除了通过文字形式传播以外,还有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节日等各种民众乐于接受的文化形式,并通过口口相授源远流长,建立广大民众的道德责任意识,对他们的心理定式和价值判断产生深远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共识,以凝聚民心。因此,新时代必须大力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有效传播艺术,积极创新当前意识形态传播方法、方法,利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新媒体,结合传统意识形态传播优势,拓宽意识形态传播渠道,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再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的时代转换,创新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由于时代的变迁,其话语内涵、表达方式与新时代人们的话语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资源,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话语体系重新释义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阐释,不断创新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形成新时代崭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此,我们必须把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话语同新时代结合起来,同当前的社会实践、社会心理和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的现代表达,使这些话语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语词进行时代转换,赋予它们崭新的时代内涵、展示其当代价值,并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规范和完善,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实现新时代中国文化中国表达,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不断创新。

最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形态资源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和发展方向而言,也就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化。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概念、范畴及一些经典话语进行借鉴,并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它们进行重新释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入,使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形式的同时也更能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另一方面,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人们所熟知而又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进行多角度发掘,并在结合新时代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实时阐释的过程中,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体现中国价值的新概念、新范畴,充分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特色和世界意义,并为新时代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因此,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化,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又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极大丰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有效提升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的明确指导,只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推动建设新时代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凝聚力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中医的特色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