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模式关系浅析

2018-04-02 05:31倪翠兰
社科纵横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发展

倪翠兰

(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一、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梦”

“中国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现代化模式,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成为一个国际瞩目的发展中大国的历程中,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与努力中,形成的被世界普遍认可、独具中国特色、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范式,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呈现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的综合。国内外对中国模式虽有不同的认识①,但总体来看,对中国模式的存在及影响是普遍肯定的②。中国模式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的结合,其内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与实现手段三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念是中国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灵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及之上的文化体制等)是中国模式的框架与载体,这是中国模式的“硬件”;而中国遵循的发展路径和采取的现代化战略与实现手段则是中国模式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注重经济发展、渐进改革、对外开放、不断探索与创新等,则是中国模式的“软件”。它们从理念到制度再到具体方法手段,构成了中国模式的完整体系[1]。

对学术界称道的“中国模式”,中国官方则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般来说,发展模式是发展轨迹的总结和提炼,而发展道路则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道路则是延伸的轨迹,包含发展的轨迹,也包含前进的方向;从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的内容看,模式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而道路主要是发展遵循的原则及方向性的描述,更侧重于发展方向与目标,比较笼统、抽象;中国模式还包含中国道路之外的理论和制度部分,内容范围比中国道路更广,是宽泛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虽然有区别,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独特性的描述或称呼,它们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平台,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为目标。

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追求的执政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关于现代化与中国梦的关系,代表性的有徐奉臻[2]认为,“中国梦提供中国现代化之动力,折射中国现代化之进程,催生中国现代化之战略”。在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视野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际上是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描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世界强国,是中国一直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与毛泽东时代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时代的全面发展追求相比较,中国梦大大提升了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高度与深度,也拓展了现代化的目标内涵。

中国模式与中国梦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中国模式是对中国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现代化历程的总结和归纳,那么中国梦就是对中国现代化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展望;如果说中国模式是中国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路径与方法,中国梦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追求目标,它要引领中国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世界强国。

二、中国模式是中国梦的基础

中国模式缘起于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四十年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对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减贫成就斐然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成功坚持、发展及斐然绩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多元繁荣文化……这些亮眼的成就,不仅吸引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更引起了世界学者的好奇和探究,对中国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的结果便是中国模式的出笼。如中国模式的首创者雷默认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等特点。国内学者张维认为,中国模式“是指重大的经济改革与较小的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从易到难进行改革,并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的改革与发展模式”[3]。中国模式的出现,还因中国崛起背后所形成的独特发展路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既没有遵循世界上原先被普遍认可的几种现代化模式,也没有采用西方给出的处方,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摸着石头过河”解决了一系列发展问题,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这一独特模式有哪些内容?呈现什么特点?其未来命运如何?对这些问题关注和研究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各种版本的“中国模式”。如,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资本主义经济+集权政治;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则认为,中国成功的公式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4]。总之,中国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而又没有模仿复制他国,是中国模式出台的背景。可以说,中国崛起创造了中国奇迹,形成了实践中的“中国模式”,又催生了理论上的“中国模式”。

中国梦也同样缘起于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奇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现代化”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四十年的发展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现代化从概念发展成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等等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整体步入了小康,使中国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又富了起来并强了起来。这一历史性的成就是中国梦提出的基础。“关于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国内外学者主要聚焦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层面,经济上,主要是中国经济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政治上,则是中国国际政治意识提升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文化上,是在国民心态日趋成熟的文化背景下提出的。”[5]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视阈看,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际上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的下一步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全面现代化及成为现代世界强国的民族复兴。中国崛起打造了中国全新的发展平台——小康社会总体实现,它使中国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需要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去引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而中国梦就是总体小康平台和新起点上的新目标——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并成为现代世界强国。

同时,中国通过和平方式崛起,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榜样,还用共享共荣的方式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008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奇迹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催生了中国人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自信,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自信。中国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追求,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推进。因此,中国梦的提出还奠基于造就奇迹的中国模式。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十八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的崛起)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正是被世界普遍认可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特质的独特中国发展模式,增强了中国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进而催生了中国人对自己发展前景的自信,从而提出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的描述。可以说,中国梦立足于中国模式及其成就,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及社会主义本质。

三、中国梦为中国模式调整优化提供了方向

中国模式催生了中国梦,但已被举世认可的中国模式还没有引领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它还有许多不足,还不是成熟的现代化模式。人民网在对网民的调查中,有60.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模式还是一种处于探索中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还不完善,还需要发展调整。《人民论坛》杂志针对“中国模式进一步完善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中,排在前四位的是:缩小贫富差距(81.34%),加快推进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78.76%),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61.69%),改变城乡二元结构(58.47%)。网民的答案凸显了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公平、民生保障、协调发展的欠缺,也印证了目前中国发展模式的不足。因此,创造了中国奇迹的中国模式还只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大国阶段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起飞”(上升)阶段的发展模式,而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必须要进行调整和完善。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现代化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为中国模式的调整、完善指出了路径和方向。

中国梦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引领中国从发展中大国变为现代世界强国。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形成了立足经济新常态和小康社会基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全民创新、全社会为梦想而奋斗为动力机制,以供给侧改革、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为驱动,以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执政党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机制的现代化战略体系。这一发展战略体系要引领中国实现质量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要中国在发展中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共同富裕;要中国社会实现公平公正、和谐;要中国在扩大开放中实现发展的持续和飞越,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成为现代世界强国,实现民族振兴。这一发展战略体系的核心是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发展共享与社会公正。其中和谐发展、绿色发展要引领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引领中国走向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发展共享与社会公正则引领中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人民幸福。以中国梦为目标的现代化战略体系是对目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社会矛盾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政治腐败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开出的全局性的调理良方,让中国以新的可持续模式向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和世界强国的目标迈进。

中国梦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民幸福。学理上,不同学科对幸福的研究视角不同,对幸福的界定也不同;生活中,对幸福的理解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更美好的生活和社会的想象和渴望在人类历史上无时不在,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更换而不断变换着形式和内容”[6](P10)。但从人的视角看,幸福是公民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公民对自己生活状态、对社会整体状况满意的一种表达,影响它的因素很复杂,但生存(健康、人身安全、工作、经济安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等)与发展(教育、政治参与、发展路径、社会资源共享等)作为人生活的两大基本追求,它们的实现程度是影响公民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有学者调查显示,1990—2010年,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四倍,但幸福感却下降,主要是因为社会失业率高、社会保障体系瓦解及收入差距扩大等。[7]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生活富裕了人却不幸福,是因为“社会失范”——社会无序、纷扰等不和谐。上述因素都影响了人的生存、制约了人的发展,当然会降低人的幸福感。从社会视角看,经济富裕、政治民主、社会保障完善等应该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则可以看作是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的国情下中国老百姓对幸福的经典表述。因此,幸福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要通过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等来实现人民幸福。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天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万进。让人民满意并积极上进、各尽所能,共同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以中国的方式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之,中国梦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及十八大以来以中国梦为目标、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将克服目前中国模式下的物本倾向、发展不协调、创新不足等问题,使中国模式走向完善和成熟。

四、中国梦只能通过中国模式实现

中国梦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只能通过中国式道路、中国模式实现。邓小平说过:“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8](P261),“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8](P256)。中国过去照搬苏联模式没有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拉美遵从“华盛顿共识”却落入了发展陷阱。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正确、中国模式的可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一直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方向,把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引向了更宽广的领域、更高的发展平台,走出了明晰的中国道路。谋划未来的发展,实现中国梦,仍然要坚持中国模式、走中国道路,并把这条路开辟得更长远、更宽广,把这一模式推向更完善。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与体系、创新发展战略与手段——调整和完善中国模式,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共产党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中国梦,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但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要大力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使党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更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永远成为中国现代化征途上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与体系,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是中国模式的框架、“硬件”,这一制度和体系既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又要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呼应人民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方向与目标。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讲话指出:“必须全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起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通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党建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总之,中国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体制更加健全,让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让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让文化发展繁荣,让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让体制激发人民热情、让体制下的经济与社会迸发活力,让法治为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形成现代治理体系。

调整和改革中国现代化战略与实现手段,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崛起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渐进改革、对外开放、不断探索与创新等发展战略,适应了中国现代化“起飞”阶段的需要,但向中国梦目标奋进的中国需要与中国新国情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与手段,这就是立足于经济新常态和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的新基础,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的质量发展、创新发展;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中国体制和文化优势,实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通过发展战略与手段的调整、创新,去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中国发展的新飞跃,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总之,中国梦只能通过中国道路来实现,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与体系,调整和改革中国现代化战略与实现手段,促使中国实现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在中国的道路上、用中国模式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五、中国梦的实现将提升中国模式的国际地位与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引起了众多国外学者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西方和非西方两种分类,虽然都对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与中国模式普遍肯定,但对中国模式的前景,则持有三种观点——捧杀派、威胁论与不定论。

对捧杀论者,中国梦向世人明示,中国深知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中国目前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中国梦目标下的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确保全面小康等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冷静与理性的心态,中国不会被来自外界的鼓噪或赞誉“捧杀”。

对威胁论而言,中国梦强调和平崛起、强调共荣共享、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上,则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创造与强化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与推进来践行共荣共享,并通过持续的外交努力去跨越“俢昔底德陷阱”,用理念、行动证明了中国不仅在崛起过程中“目标不是冲突,而是避免冲突”,成功以后也是和平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践行者、维护者,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

模式不定论者则认为中国模式发展前景不定,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中共自身存在腐败等问题、中国政治“不民主”等,但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国通过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通过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建设等逐步一一克服,使中国模式逐渐走向完善和可持续运行,不定论会不攻自破。

作为崛起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现代化模式的中国模式,则会中国梦的引领下,在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中、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中逐渐得到调整完善,逐渐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让人民走向富裕、幸福,让社会和谐,彰显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特性,成为基本定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不是过渡的和暂时的,而可能是相对独立和持久的”模式(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洪朝辉的观点)。届时,它不仅会提升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甚至会成为代替原苏联模式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基本模本,不仅会与资本主义模式平分秋色,更会实现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所说的:“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吸引力,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届时,中国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可借鉴的成功榜样,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寻求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

小结

“中国模式”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崛起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范式,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呈现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的综合,而“中国梦”则是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的中国下一步的现代化追求目标,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蓝图描绘,它要引领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成为现代世界强国。如果说中国模式是对中国过去改革开放的总结和归纳,那么中国梦就是对中国未来的规划和展望。中国模式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催生了新的奋斗目标——中国梦;而以中国梦为目标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则为克服目前中国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全面的治理方略,为中国模式的调整优化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国模式会走向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质的中国梦只能通过中国模式来实现,中国模式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路径;中国梦的实现会提升中国模式的国际地位与影响。

注释:

①国外有捧杀派、中国模式威胁论、中国模式不定论,国内有大加赞扬派、不承认派、回避派。

②在人民网在对网民的调查中,74.55%的被调查者认可中国模式。

③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贫困人口7.7亿,贫困率97.5%,今天,4.5%。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减贫方面,中国是个奇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国在减贫方面的成就对全球产生了积极效应。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发展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