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卒中伴意识障碍临床观察※

2018-04-24 07:06王启章刘祖尧张祥钦李玉浩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纳洛酮脑血管病脑血管

刘 勇 宋 毫 王启章 刘祖尧 张祥钦 李玉浩

目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或中风,临床上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起局部神经功能缺失[2]。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促,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秋冬季节为高发季节,具有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点,而且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多,如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当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意识障碍时,患者生活常不能自理,给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4]。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深入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的病情有助于临床上制订和改进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急性脑血管病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给予综合性诊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6岁,平均(64.2±2.9)岁;脑栓塞6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意识障碍按照Glasgow昏迷评分,轻度意识障碍10例,中度意识障碍7例,重度意识障碍3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高血脂症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7~75岁,平均(64.0±2.3)岁;脑栓塞7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意识障碍按照Glasgow昏迷评分,轻度意识障碍11例,中度意识障碍6例,重度意识障碍3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高血脂症 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治疗和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3 mg/(kg·d)静脉滴注,3 d后降低使用量为0.1 mg/(kg·d),7 d后停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5]显效:患者意识恢复清醒,意识障碍消失,无痴呆表现;有效:患者意识基本清醒,意识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有轻微的痴呆表现;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意识障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价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情况,评分为3~1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越好。

1.3.3 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改善评分量表(GO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5分):患者恢复良好,伴有轻度神经障碍;良(4分):患者中度神经障碍;中(3分):患者重度意识障碍,但是意识清醒;差(2分):患者呈植物生存状态;死亡(1分):患者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意识障碍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20 4.32±2.01 9.84±3.54 9.361 <0.05研究组 20 4.26±1.94 12.46±2.96 12.475 <0.05 t值 0.743 7.457 P值 >0.05 <0.05

2.3 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优良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OS评分效果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组因脑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以局部神经功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意识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合并意识障碍时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增加了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也增加了经济压力[6]。意识障碍是脑活动功能障碍,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大脑皮质间构成环形道路或脑干网伏结构丘脑下部受损。临床上主要根据意识障碍判断患者急性脑血管疾病发展情况,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表现判断病变范围,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一旦发现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意识障碍,应及时给予综合性治疗措施,使用脱水剂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意识障碍的发展,给予降压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7]。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保持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的平衡,发挥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纳洛酮除促进神经细胞快速恢复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脑水肿症状而使清醒[8]。然而,纳洛酮使用过量会增加患者的血压、心率负荷,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应谨慎使用纳洛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适量的纳洛酮,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良好,且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治疗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远高于对照组的70.0%。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GCS评分较治疗前高,但其升高程度仍低于使用纳洛酮的患者,提示纳洛酮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提示纳洛酮可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且安全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意识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的感染,应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此外,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有其发病的特定规律,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根据其发病原因、诱因等普及疾病常识,特别是针对易发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的中老年人,做好健康宣传,做好防治工作,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与常规治疗相比,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适量的纳洛酮,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良好,且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治疗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安全有效。

[1]冯艳,赵学敏,张璇.脑电图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1)∶106-107.

[2]朱金虎.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316-317.

[3]张晓宇,侯斌,赵国栋.西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7)∶1248-1251.

[4]黄碧.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39-340.

[5]段丽霞.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126-127.

[6]曾波.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9)∶14-15.

[7]繆道华.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76例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5,31(12)∶23-24.

[8]聂清昆.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临床诊治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9)∶38.

猜你喜欢
纳洛酮脑血管病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