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调查研究
——以天津市高校为例

2018-04-26 10:21徐胜球
中国轻工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师生

王 瑾 宋 巍 徐胜球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打造科技创新强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的提出,正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为新时期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校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近几年大力开展全民知识产权普及活动,国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高校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发源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高校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专利维持年限较低、缺乏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才、专利侵权和无偿使用、专利实施率与转化率没有得到本质改善等现象问题严重。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多种调研方式相结合,对天津市高校及知识产权局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近年来天津市高校专利申请、授权和维持的相关数据,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高校师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解、加深高校师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实现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

一、调研内容及调研结果

1.调研内容

第一,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学习国内和国际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学习知识产权侵权维权相关案例,为深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走访天津市各大高校知识产权办公室,统计各高校知识产权相关数据。

第三,通过电话访谈咨询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了解国家、本市及各大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扶持政策,从数据和政策两方面进行调研,以了解天津市高校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第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高校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有关调研结果

(1)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文献检索对比国内外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国内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只抓数量,专利申请更像是职称评定、论文发表的附属品,导致真正新颖、有趣、实用性强的专利数量则并不突出,这与国外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的导向不同。我们同时学习了文献中国外高校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通过对比,国内虽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但缺乏对于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和司法程序,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导致很多专利权人自身都认为维权很麻烦,得不偿失,间接削弱了科研工作者对于申请和维持知识产权的热情。

(2)走访调研结果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获得了天津市高校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专利申请和维持情况的数据。选取2014年部分数据(如表1)可知,2014年南开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专利的申请数量出现了负增长,说明在这一年部分高校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积极性有所下降。选取2015年部分数据(如表2)可知,专利申请数量全部呈现上涨,但部分高校有效专利净增长数量为负。2016年专利申请量(如表3)增加显著,但部分高校有效专利数量出现一定数量下跌,说明有一部分教师在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后就选择不再缴纳年费维持专利,这就从源头上阻断了专利转化实施的可能性。

表1 2014年大专院校专利申请统计表

表2 2015年天津市大专院校专利情况统计表

表3 2016年天津市大专院校专利情况统计表

(3)电话访谈结果

通过电话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相关区县知识产权局以及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其中包括: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从2013年初开始停止了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的资助,各高校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的资助也从2013年起陆续停止,联系表1数据,可以推断政策改变是外观专利申请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从2015年初起,天津市各区县对于本辖区内的高校每件专利在申请受理后给予300-500元不等的资助,联系表2数据,可以明确新落地的资助政策是专利申请数量净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反观2015与2016年有效专利净增数量,可知对于部分未提供专利维持资助的高校受资助政策影响较大,导致有效专利数量逐年降低。

(4)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对在天津科技大学随机发放的6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可以看出,理工科的师生对于知识产权的了解程度要高于文科类师生。但是对于有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的师生来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很多人认为只有专利权人和政府才是主要负责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认为,只有涉及到自身利益,才会开始考虑加入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队伍中。这说明高校师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有待加强。

二、调研结果分析

总体上看,近几年高校知识产权的发展迅猛,高校师生把知识产权看做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申请数量不断激增,但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还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利维持年限低,专利转化实施率低

从调研数据中可以推断,专利维持年限低,专利转化实施率也随之走低。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起初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飞速发展,在数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许多专利,包括个人的非职务专利和出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职务专利,在申请和授权后,由于找不到可以转化实施的途径,只能作为理论信息保存。授权后的专利每年需要缴纳年费,由于我国科研技术更新速度快,许多专利权人认为重新申请最新技术的专利要比维持原有专利有益,因此放弃专利的情况在每所高校都经常发生,高校的专利维持年限低是普遍现象。我国近几年专利转化率虽然稳步上升,但也始终未突破6%,这说明我国每年至少有九成的专利待字闺中,由此产生的专利维持费也非常可观。

2.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专业人才

教育部自1999年就实施发布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目的就在于“有效保护高等学校知识产权,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发挥高等学校的智力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2001年后已初步形成了管理体系,但仍然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也没有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根据国家知识产区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中拥有专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高校占总高校数的25%,划入科研部门统一管理的约为60%。由于有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将职务发明变成非职务发明、公有产权私有化,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合同不规范、搞错合同版本,造成学校部分权益丧失。可见,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辅以专业的管理人才,高校知识产权就很难真正得到重视和保护。

3.知识产权工作投入经费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知识产权工作与其他科研工作同样需要足够的经费来保障其持续深入开展。专利申请的费用虽然不算高昂,但也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缴纳申请费 (如果找代理公司还需要支付代理费)、实审费、授权登记费,授权之后每年需要缴纳维持费来维持专利,如果申请国外专利,所需经费数额更是庞大。但高校经费有限,且需要等待上级拨款,所以用于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也会相应受限。虽然部分高校提出了专利补贴和奖励制度,但是报批手续繁琐、补贴额度小也会影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及创新积极性。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从建立至今已有30余年,尽管近几年知识产权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对于科研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各类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及其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高校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体既体现在管理层和领导者的不够重视,反映出作为科研中坚力量的高校师生也普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申请专利不及时,还有在技术转让、专利实施许可过程中,因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而导致成果流失或被他人窃取。在遇到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时,只有少部分专利权人会坚定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对于大多数高校师生来说,在校专利多为职务专利,专利权人为高校,因此如果学校不主动作为,仅仅作为发明人的高校师生很难独立地维护知识产权权益。

三、对策建议

1.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机制

(1)加大对于高校知识产权的财政投入

随着国家科技驱动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科技投入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大致可以概括为:以财政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辅助,以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对于科技的投入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整体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追求本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为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和实施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上文中提到的,有许多高校的专利由于缺乏经费支持不能连续缴纳专利维持年费,导致专利被撤销。因此,笔者建议由财政拨款、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立用于维持专利的高校专利专项资助经费,但此专项资助经费不是无条件拨付给高校,当高校没有能力负担专利维持费用并且该项专利经评估后证明具有转化和产业化价值时,可以由高校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专项资助。

(2)建立有效的技术转移机构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就是知识产权转移机构的典型代表。发明人向技术许可办公室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由技术经理决定学校是否申请此项专利,只有企业有意向接收此项发明,学校才会决定申请专利。发明人不直接参与谈判,谈判过程直至最后转化协议的签订都是有技术许可办公室负责。在扣除自身的办公经费后,技术许可办公室对专利转化收入进行分配,高校和发明人都会获得相应比例的收入。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地将专利成果转化运营起来,既有利于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高校经济利益的获得,这种商业化模式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借鉴。

(3)积极构建产学研新机制

产学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分别拥有的开发、研究、生产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科技成果的生产、完善和转化实施这一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三方通力合作、扬长避短,共同促进三方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摇篮,在世界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已经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先锋。高校应当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产学研新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教师自主创业,将科研要求同自身利益密切结合,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研发热情。

2.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构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模式,国内很多高校通过制度改革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率。比如有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由专业管理人员专门负责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放在学校的科技处、校产等部门来负责,虽然科研统一管理有利于高校的统筹规划,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权责不一,独立行政能力相对较弱。也可根据学校的资金情况、人员编制情况和科研情况来设立知识产权相关科室,以达到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高校创新发展的目的。目前天津市部分高校已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如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作为国家和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从更专业的角度为师生解决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明确高校知识产权归属问题

明确高校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将有助于减少法律纠纷,防止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保护和管理高校知识产权的方法——知识产权保证书制度,它是指任何人员在进入高校时,在了解学校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定的基础上,统一与高校事先签订知识产权协议。这种制度有利于高校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问题。

(3)建立知识产权激励制度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大多归属于高校本身,高校可以无偿使用并享有专利转让实施等收益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科研工作者创造知识产权的热情。当前科研环境背景下,科研工作者无法把重心放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忽视科技成果转化。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议高校通过以下几方面建立激励措施。

第一,对发明人进行物质奖励。高校应当在职称评审文件中把知识产权的申请和转化数量作为必要条件,在知识产权方面获得重大奖项或者专利转化有突出成果的教师可优先考虑。对于专利从申请、授权到转化都给予相应的奖励及配套,让科研工作者不用自掏腰包就可以申请专利,还能获得相应的配套和奖励。

第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应合理分配。高校应提高发明人对于成果转化的收益比例,使发明人享有主动权。但要区分专利收益和应得奖励,只有奖励和收益分配双管齐下,才会不断鼓舞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发展。

第三,建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登记制度。将待转化和已经转化的知识产权成果全部登记,对有希望实现转化的知识产权成果重点培育,对已经实现成果转化的教职工应重点扶持,在其申请相关课题或项目时,可优先给予资助和立项。

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引进中外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稀缺,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一般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者都不是专职管理者,需要同时兼顾其他科研管理等行政工作,不能做到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一心一意的投入和研究,这就导致知识产权工作无法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核心业务。事实上,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者应当为对学校专业设置、学科优势、组织机构以及管理知识等方面十分了解的综合型人才。可以尝试从本校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中挑选一部分学生,在他们课余时间,鼓励他们进行把知识产权作为第二学位进行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后进行相应考核,选取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断优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队伍。

高校应开设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的必修课,努力将知识产权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知识产权课程的可操作性。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教授的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大纲也要相应地改变。大多数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法政学院等开设了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但事实上,理工科学生将来接触知识产权的机会要更多,也更直接。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只是千篇一律的理论教学,更要结合实际案例等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在必要时可以从国内外引进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在我国,即使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也缺乏专业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才,专业水平高并接受过系统学习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本来就很少,大部分是理论派,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就少之又少。高校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知识产权专家,必要时在教学和管理工作岗位都给予一定的职务,保证其待遇。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下,近几年知识产权作为重点科普内容,大众都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高校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发源地应积极承担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包括知识产权基础知识讲座、法律讲堂、高水平专家全国巡讲等讲座以及培训活动。应当在宣传途径、宣传模式和宣传内容等方面加强宣传。

首先,宣传途径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公益活动等方式进行直接宣传,也可以利用每年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作为主体进行校园知识产权宣传。可以选择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深入学生群体,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宣传。

其次,要形成立体宣传模式,多渠道、多手段向结合,可以在学校举办大型知识产权宣讲活动,或者向在校师生免费发放知识产权知识手册等。高校内部也可经常开办小型座谈会、经验介绍会等,邀请知识产权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主讲,增加面对面交流沟通环节,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到每次宣传必有可见成果。

最后,宣传内容要全面,包括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意义所在;高校科研工作者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等典型案例;我国法律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哪些条文规定,怎样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是需要师生配合共同完成的工作;向全校师生展示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激发高校师生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创新积极性。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科技驱动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高校都陆续出台了新的政策文件,包括《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等政策文件,天津立足实际,也相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天津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相信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不断完善,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曾素梅.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2]付宏刚.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3).

[3]唐洪伟,孙显彬,文研.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4):170-174.

[4]罗爱娟.我国高校专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3.

[5]曹亚林.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

[6]朱妍.基于博弈论的高校知识产权贯标机制与实施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5.

[7]张艳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0.

[8]雎丽萍.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

[9]Gregory Graft,Amie Heman,David Zilberman.University Research and Offices Technology Transfer.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J].Fall,2002(1):88.

[10]于响生.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论文,2009.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师生
专利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专利文摘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