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飞蚊症怎么办?先来鉴别是“好蚊子”还是“坏蚊子”!

2018-05-14 12:54叶羽舒
健康人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玻璃体生理性病理性

叶羽舒

你知道飞蚊症吗?这是一个和眼睛有关的疾病,但不是真的有蚊子跑进眼睛,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用来形容它的典型症状: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就好像有蚊子在飞来飞去。得了这个病,轻则可引起视线模糊、视力下降,重则能导致失明,威胁生命健康,我们一定要对它重视起来。

飞蚊症是指中老年或近视眼患者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尤其是在看白色或明亮的事物时症状会更明显,有时还会伴有闪光感。

飞蚊症见于各种眼内疾病,如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患者眼前会出现黑点,并且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飞来飞去,好像飞蚊一般,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点状、线状等。常见的情况是,当病人在看蓝色天空、白色墙壁等较为亮丽的背景时,更容易发现它的存在。

一、 区分“好蚊子”和“坏蚊子”

飞蚊症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生理性,另一方面是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是良性飞蚊症,大多数的飞蚊症都是良性的,是为“好蚊子”,只有少数会对眼睛造成严重威胁的病理性飞蚊症,才是更需要我们小心的“坏蚊子”。

1.生理性飞蚊症

一般没什么关系,比较常见于中老年人和高度近视患者。中老年人比较常见,是因为随着年纪增长,玻璃体的水分和胶原纤维会逐渐分离,就容易出现块状物或者液体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导致眼前出现黑影。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形态改变使得前后径变长,玻璃体发生变形而引起的。还有一些年轻人,也觉得眼前总有黑影在飞,主要是因为人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胚胎期的玻璃体内是有血管的。一般情况下,出生后血管会慢慢消失,但也有人会有残留,所以觉得眼前有黑影在飘。

以上说的几种情况都属于生理性飞蚊症,不需要治疗,目前而言,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口服一些含碘类的药物或者吃一些富含碘的食品,或许能帮助玻璃体内这些杂质的代谢,但也不一定有效,因此可以试着去习惯这些黑影,不要过多在意它们,或许慢慢也就适应了。

特点:患者两眼都有飞蚊现象,但无法确定是哪一只眼睛有飞蚊,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加重或产生变化,飞蚊位置也固定。

2.病理性飞蚊症

病理性飞蚊症是眼内部疾病的一种表现,常见于中、高度近视眼、眼内发炎或视网膜血管病变等。主要由于退行性病变、出血、炎症引起,是因玻璃体附近的视网膜、视神经、睫状体等构造发生病变而导致玻璃体变化。

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眼外伤可能引起的眼底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内就会造成混浊。再如葡萄膜炎,发生炎症时,白细胞和渗出物会进入玻璃体造成混浊。病理性的飞蚊症通常需要结合原发病进行治疗。

特点:症状突然发生,而且限于一眼,蚊子飞舞的方向不定,黑影快速增加,遮挡视野,视力变差、视物变形、视野缺损。

如果怀疑出现了“坏蚊子”也就是病理性飞蚊症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治疗不及时的话会引发并发症,有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永久失明。

二、飞蚊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面对飞蚊症的威胁,患者在一些明显症状出现时,就应该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对眼部做详细的检查,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要筛查飞蚊症,需要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具体可以做眼部B超来进行诊断,可以通过扩散瞳孔,检查一下眼底,做三面镜等检查排除眼底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问题。

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玻璃体及视网膜是否有病变,万一出现了病变但错过了检查和治疗的时机可就糟糕了,所以说如果出现了飞蚊症的症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休息一下就好了,还是应该及时去检查确诊。

三、病理性飞蚊症的治疗手段

病理性飞蚊症需要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混浊进行治疗,主要有以下三点:

1.葡萄膜炎:葡萄膜在眼内覆盖了相当大的范围,葡萄膜炎如果不及时就诊,会引发白内障、青光眼等并發症,最终导致失明并且是不可逆的。感染性葡萄膜炎应抗感染治疗,散瞳是治疗前葡萄膜炎的必要措施,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是治疗葡萄膜炎的常用药物,注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宜滥用,以使药物的效用最大化,同时避免副作用。

2.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的治疗可采用激光将裂孔的周围凝固,以防止视网膜脱离,这种疗法可以在门诊治疗;如果已发生视网膜脱离,就必须住院手术治疗。切勿因为害怕手术而迷信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病情不断加重。

3.玻璃体出血:一般采用止血药和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来治疗,也可使用激光和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较适于眼外伤(如挫伤、裂伤、穿孔伤或破裂伤)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病例。

四、飞蚊症会导致失明吗

病理性飞蚊症因为存在原发病,有些可能会导致失明,因此要及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通常生理性的飞蚊症不太可能引起失明,大家可以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如果眼前的黑影突然变得非常多,就要小心,有可能会发生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是眼球里面一层透明的薄膜,具有很精细的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虽然很薄,但结构复杂,从外到内可以分为10层,简单地可将其分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这两层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容易发生分离,造成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早期表现为眼前有黑影、闪光感或遮挡感,随着脱离范围的扩大,视力会出现明显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失明。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长,眼球壁和视网膜都会比一般人薄,就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所以如果眼前黑影出现明显增多,就要小心是否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及时就诊。

猜你喜欢
玻璃体生理性病理性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病理学”教学探讨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眼前“小蚊子”到底是什么
刍议临床检验中血液生理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