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18-05-15 11:26陈秀艳
吉林蔬菜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葫芦保护地悬浮剂

陈秀艳

(珲春市英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33303)

1 西葫芦病毒病

病毒病是西葫芦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各地都普遍发生,保护地、露地种植都可受害,一般发病率10%~15%,严重时病株达80%以上,常减产3~4成,其果实质量低劣。此病害还可危害黄瓜、冬瓜、甜等瓜类蔬菜。

症状:该病从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生。

发病规律:毒可在保护地瓜类、茄果类及其它多种蔬菜和杂草上越冬。翌年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接触传播,种子本身也可带毒。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毒病发生,小西葫芦生长期管理粗放、缺水缺肥、光照强、蚜虫数量多等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良种,可选用矮生早熟品种、花叶型品种。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然后洗净催芽播种。也可用55℃温水浸种40分钟,或干种子70℃热处理3天。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前期少浇水,多中耕,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及时防治蚜虫,早期病苗尽早拔除,中后期注意适时浇水、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前期至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抗毒剂1号水剂250倍液喷洒叶面,每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2 西葫芦灰霉病

灰霉病是十分重要的病害,分布广泛,在北方保护地普遍发生。一旦发病损失较重。病瓜率8%~25%,严重时达40%以上。

症状:此病主要危害瓜条,也危害花、幼瓜、叶和蔓。病菌最初多从开败的花开始侵入,使花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后由病花向幼瓜发展。染病瓜条初期顶尖褪绿,后呈水渍状软腐、萎缩,其上产生灰色霉层。病花或病瓜接触到健康的茎、花和幼瓜即引起发病而腐烂。

有时病瓜上还长出黑褐色小颗粒状菌核。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或菌丝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 18~24℃,发病温度为 4~32℃,最适温度 22~25℃,空气温度达90%以上,植株表现结露易诱发此病。

防治措施:①前茬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用20%速克灵烟剂或20%特克多烟剂15千克/公顷熏闷棚室12~24小时,或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施加乐悬浮剂6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8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仔细喷洒地面、墙壁、棚膜等,进行表现灭菌。②采用高垄地膜覆盖和搭架栽培,配合滴灌、管灌等节水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害。③加强管理,避免阴雨天浇水,并注意浇水后加大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及时清除下部败花和老黄脚叶,发现病瓜小心放入塑料袋内带到棚室外妥善处理。④发病初期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施加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重点喷洒花和幼瓜。保护地用防治灰霉病的粉尘剂,如6.5%甲霉灵粉尘剂15千克/公顷喷粉,或用20%特克多烟雾剂4.5~7.5千克/公顷。

3 西葫芦绵腐病

绵腐病为露地西葫芦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保护地亦零星发生。地势低洼地区或多雨年份对生产影响较大,造成大量烂瓜,估计损失可达10%~30%。

症状:此病主要危害瓜果,有时亦危害叶和茎及其它部位。瓜果染病初呈水渍状椭圆形暗绿色斑,或从开败的花向里呈水渍状侵染,发病后病部软腐、变褐,表面产生浓密的絮状白霉,很快整个瓜条腐烂。空气干燥,病斑凹陷,病情发展较慢,仅病部果肉变褐腐烂,表面产生少量白霉。叶片染病,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至不定形暗绿色水渍状斑,湿度高时病叶呈沸水烫状腐烂。空气干燥,病斑干裂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染寄主,也可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或浇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较低或高温均可发病。发病轻重及病情发展快慢取决于湿度与雨量。高温多雨,特别是田间积水、土壤潮湿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采用高畦或高垄地膜配合搭架栽培,普通种植必要时把瓜垫起。合理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适当增施钾肥,发现病瓜及时清除。重病区在种植前用45~75千克/公顷硫酸铜均匀施在定植沟内,或用水稀释后泼浇土壤。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

4 西葫芦根霉腐烂病

根霉腐烂病是西葫芦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都有发生。一般病瓜率为10%~30%,重病地块或棚室病瓜可达40%以上,影响生产。

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幼嫩瓜条,也危害花和叶柄等。病菌多从开败的花或受伤的组织开始侵染,使病部呈水渍状坏死腐烂,在腐烂组织表面形成毛刺状黑色至灰黑色毛状霉层。瓜条受害多从花器侵染,沿脐部向瓜条快速发展致全瓜软腐,病瓜表面长出较厚的毛刺状黑色至灰黑色毛状霉层,烂瓜常具有腥臭味。

发病规律:病菌为弱寄生菌,腐生性极强,田间自然分布很普遍,可在多种蔬菜残体上以菌丝状态腐生存活。孢囊孢子附着在田间架材和保护地内所有暴露在空中的表面上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由伤口或生活力极低的衰弱部位侵入。病菌侵入后分泌一种果胶酶快速分解细胞间质,引起腐烂,产生大量孢子随气流、雨水或浇水传播蔓延,形成多次重复侵染。温暖潮湿有利于发病,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3~28℃,要求相对湿度80%以上。田间浇水多,土壤和空气潮湿,病害发生较重。平畦种植、无地膜种植、管理粗放的地块受害重。

防治方法:①种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所有残余组织。必要时可用比生长期喷雾防治稍浓的药液喷洒地表和保护地内墙壁、立柱、架材等进行表面灭菌。②采取高垄或高畦地膜覆盖栽培。③精心管理,及时小心清除病瓜、病花和衰败的残花等。避免造成各种伤口,减少病菌侵染机会。④雨后或浇水后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加强通风降湿,抑制病害发生发展。发病后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猜你喜欢
西葫芦保护地悬浮剂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阳台变成小农田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