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法在《生物制品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06 03:18路景涛薛绍礼夏觅真朱启星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物制品讲授教学效果

路景涛,王 怡,薛绍礼,夏觅真,朱启星

(安徽医科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32)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制成的、用于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类药品,包括病毒类疫苗、细菌类疫苗、抗血清及抗毒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液制品、酶及体内、外诊断制品等生物活性制剂[1]。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制品已经发展成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理论,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独立学科——《生物制品学》[2]。它主要研究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应用、生产工艺及原理等,是一门领域宽、范围广、基础性强且应用性突出的学科。《生物制品学》中生物制品种类多样,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十分繁杂,内容涵盖范围较广,包括各种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的生产理论和技术路线、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与控制、保存、使用及其副作用等。以往《生物制品学》的教学以传统讲授教学法为主,而讲授教学法的方法以教师板书或多媒体讲解相关内容、学生听讲、记录、课下练习及考察考试等“被动式”的教学过程[3]。但“被动式”的教学学生难以掌握教学重点,仅能够获取“平面知识”,不能够纵深掌握“立体知识”,且“平面知识”的记忆效果不持久,难以全面吸收消化教学知识,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Seminar为“研讨班”之意,为研究某一问题与同行、专家共同研讨[4]。Seminar教学模式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为“讲授+讨论”的二元模式[5],1737年德国GKSNE R最早创建了Seminar模式,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后广泛用于许多国家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其教学过程为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写好教师下达讨论课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者就该课题广泛讨论[6]。讨论后教师作简短评述,由此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和接受者。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主体为学生,以学生发言、讨论为主,教师发表相关见解评价,参与者均可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据和观点,共同切磋,从而对某一主题深化认识,而不是寻找标准答案的惯常教学模式。该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掌握现有理论和主动独立思考能力[7]。

为了改变《生物制品学》效果不佳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制品学》的能力,发挥他们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提升其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掌握《生物制品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确保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生物技术2个班中,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制品学》的课程教学,探索其教学模式改革。

一、传统讲授《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的弊端和Seminar教学法的引入

传统讲授教学法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及课后复习。讲授教学法的主要过程是授课教师按照预先准备的教学进度集中讲授主题的难点、重点,并作典型示范,后由学生课下复习相关内容[8]。其优势包括效率高。教师直接口述知识,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内容,同时讲授法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节省学生的摸索时间;规模大。能够进行大教室教学,统一讲授备课内容;过程简单。教师仅需按照大纲内容要求,按照课程进度讲授完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着重讲述重点内容,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彻分析,学生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因而多年来为了方便教学资源的分配,该课程统一采用大班教学,对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但多年来传统讲授教学法的缺点愈加明显[9]:1)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教师中心论使得教师是知识的象征,一切知识得由教师传授,教师产生重教轻学的观点。使教师产生心理定式,教师面面俱到,不讲不放心,于是注入式、满堂灌的特点形成。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等待教师全面讲解。由此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2)传统讲授教学法易使学生产生“假知”。教师把知识“灌输”学生,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就可直接获得知识。而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之上,同时离不开独立思考的过程。讲授法使得学生以听讲为主,思维被讲授架空,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学生对知识似懂非懂,导致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遇到新问题就手忙脚乱,应用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3)容易忽略知识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所谓的非重点知识,教师来不及讲解,但也是应该掌握的内容,学生有意无意忽略教师未讲解的知识点,由此导致学生许多知识点空缺等。

以“细菌类疫苗”章节知识点为例:1)由于大二学生与临床、生物制品生产接触较少,缺乏细菌减毒活疫苗有效认识。在讲授细菌减毒活疫苗过程中,教师尽管多次强调细菌减毒活疫苗的概念、生产工艺与检定、结核疫苗菌株的流行概况、病原学、菌种及疫苗生产、鉴定、效果、有效期、优缺点等,学生仍然不能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导致低品质教学;2)讲授教师面面俱到讲授这些知识点,学生暂时接受了细菌减毒疫苗知识,但学生自以为已经掌握,一段时间后必然大部分被遗忘;3)教师仅按大纲要求讲授这些知识点,但疫苗临床应用、鉴定、不良反应、有效期等相关方面并不详细讲授,致其接受知识较单一;4)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兴趣低,忽略了一些学生兴趣更浓的基因工程结核疫苗、DNA疫苗、结核亚单位疫苗、营养缺陷型活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知识点。由此导致学生没有牢记知识,忽略许多的知识点,从而使其应用细菌减毒活疫苗知识能力受到制约。学生不能独立思考细菌减毒活疫苗有关生产、使用效果、不良反应及改进方法等。同时削弱了学生学习细菌减毒活疫苗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为克服讲授教学法的弊端,本文在本院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品学》中引入了Seminar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课前首先确认任务,分组独立查阅任务资料,课堂分组发言、其他组对其提出不同的观点,参与者均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据和观点,从而对某一主题深化认识,共同讨论,讨论结束前教师发表补充见解和评价,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掌握现有理论以及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5]。由此扩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和接受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

二、Seminar教学法在《生物制品学》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生物技术专业共60人,平均随机分为2个班,分别为Seminar教学法实验组和传统讲授法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2015年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在入学成绩、平均年龄和绩点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组考察对象的《生物制品学》的教学大纲、所用学时、授课地点、教材及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即授课老师按教学大纲,首先讲述相关内容的难点、重点,利用PPT、板书逐条满堂讲述各知识点,学生听讲,记笔记,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课下复习。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即教师下达讨论主题,分组学生,每组选好主讲人,共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教师指定同学就某一内容进行讲授,该组成员补充,其他同学提问讨论。教师在每次讨论后作简短的评述,然后开始下一内容。由此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和接受者。

Seminar教学法的任务设计和确定直接关系到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的成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品学》课程分配在第六学期。此时,医学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基本完成,较适合Seminar教学法的要求。然而Seminar的内容设计难易要适度。难度较大,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阻,信心不足,没有成就感。如果任务难度太小,学生不重视资料收集,PPT制作,达不到学生想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的欲望。因此,内容的分配应依据课程大纲,考虑章节的时长及内容的知识点,同时考量学生的基础条件,设计恰当的任务,达到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探索知识,发散思维,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本次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学》课程Seminar教学法内容选取: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血液制品及其生产技术、人血液代用品、生物技术药物、抗体药物及诊断制品等内容。由于Seminar教学法首次引入《生物制品学》课程等各种原因,其他章节内容仍采用讲授教学法授课。以细菌类疫苗为例,恰当的选取讨论的内容及分配的时间(见表1)。

表1 细菌类疫苗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三)任务实施阶段

Seminar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即教师下达讨论主题,学生分组,各组学生分别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学生汇报讨论,教师补充评价。以细菌类疫苗章节教学过程为例,Seminar教学法实验组30名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每组一名负责人,教师提前2周发布细菌类疫苗的主要内容(如表1),共计10个主题,每组2个主题。期间学生分别查阅任务内容的资料,汇总讨论,制作成PPT及文档。提前一天交给授课老师,老师课堂按章节顺序指定相应小组运用图文、视频资料等手段进行课堂汇报,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其他同学提问讨论,小组给予解答。老师记录不准确的回答并补充回答,汇报完成后,简短点评。在此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指导制作PPT及文档,补充纠正各组学生汇报中不正确的回答。为保证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各环节提出要求:小组学生间需要充分交流、协同和互助;汇报时要求内容相对完整、汇报条理要清晰;汇报方式要以PPT的方式完成,同时PPT制作要简洁、图文并茂,有视频动画,主讲者要语言流畅、杜绝照本宣科。汇报完成后,由其他5组学生和教师给予分值评价作平时成绩,以监督学生高质量完成本组的主题,鼓励引导学生的兴趣,授课老师指出各组表现较好的方面以及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最后总结该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由此使学生对本组汇报的质量有客观认识,同时使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方式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知识积极性,扩宽同学的知识宽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四)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教师检验学生接受内容的效果及反馈自己教学效果的手段,特别应考查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及技能等方面的情况。本次Seminar教学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评价方法一致,均用期末成绩(60%)+实验成绩(30%)+平时成绩(10%)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40%)、回答(40%)、出勤率(20%);实验成绩包括动手能力(40%)、实验结果(40%)、实验报告(20%);期末成绩包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30%)、知识理解(30%)、知识应用(40%)等。其中,0-59为不合格,60-100为合格,85-100为优秀。

结果采用SPSS软件统计比较两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和总成绩。结果表明,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和总成绩中,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优秀率从7个(23.33%)提高到17个(56.67%)、平均分均从72.17分提升到89.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讲授教学法。

三、实施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总结

在《生物制品学》教学中采用Seminar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各自独立查阅资料、课堂汇报、提出见解、共同讨论。由此扩展了课堂的深度广度,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和接受者,由此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文献收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增加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最终提高了学生主动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其探究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Seminar教学法能够明显提升了《生物制品学》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次Seminar教学法中,以传统讲授教学法为对照组,即授课教师按教学大纲,首先讲述难点、重点,利用板书、多媒体等手段满堂讲述知识点,学生听讲记录,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学生下课复习。通过调查发现,传统讲授教学法学生的积极性低、注意力不太集中,对教授知识不熟悉,同时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多数同学似乎在课堂上理解了学习内容,但认知模糊,记忆不深刻,缺乏主动独立思考能力,更缺少探究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本科教学预期。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的学生,根据所要讨论的主题,必须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制作PPT等教学手段,学生必须主动学习,才能对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讨论问题时才能有的放矢。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使得对所学知识能够全面理解、记忆知识较牢固、应用所学知识能力得到加强等。

(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传统讲授教学法中,教师满堂灌输学生知识,学生仅为一名聆听者被动获得知识,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由于教授时间有限,教授知识单一,传授内容狭窄,学生不必主动思考相关知识[3]。而在Seminar教学法中,学生要想讲授好相关知识,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甄选整合。在甄选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必然拓宽了知识面,发散了思维,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资料查阅和科研的能力。知识面的扩大以及这些能力的提高可能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三)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下达主题后,学生分工协作,查阅收集资料,然后组间讨论,再分工,再合作,再讨论。如此反复进行,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由于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学生讲解,因此打消了每个学生的侥幸心理,每个人必须独立查阅资料,积极参与组间讨论,准备课堂汇报,因此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最终提高了学生主动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其探究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传统讲授组不需要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课件制作等[8]。无法锻炼其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团结合作、反复记忆的综合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验成绩及考试成绩均能反应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Seminar教学组学生的实验成绩及考试成绩的结果均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成绩,从而证明了Seminar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四、Seminar教学法在《生物制品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Seminar教学法在《生物制品学》教学中处于实践阶段,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因为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受传统讲授教学方式的影响,一时难以适应由被动灌输到积极主动探索的转变。因此,课程教学开始,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包括查阅资料、组内讨论、PPT制作、汇报预演、课堂汇报、课堂讨论等,一些同学得过且过,感到压力较大,因此教学法的成败与难度程度、分组合理性、老师的参与度等密切相关。因此,Seminar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合理的分组

分组合理是Seminar教学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保证。一个合理的分组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每组成员人数要适宜。每组成员过多导致每个学生任务量过小,扩展不了知识面,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锻炼,综合知识不能提高。相反,组间成员过少,每个学生工作量过大,任务不能及时顺利完成,学生失去信心而消极完成,也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二是每组成员的水平要相近。组内成员知识水平相差过大,高水平组感到任务简单,就会产生轻视任务想法,影响后期的任务的完成。但低水平组学生会感觉要想完成任务困难太大,适得其反失去参与Seminar教学的积极性。

(二)难度适宜

在Seminar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要适中。发布的问题过难,完成任务学生要花太多时间,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另外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但发布任务太过容易,导致极易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精力太少,查阅文献较少,获取知识面较窄,难以达到预计的效果。因此,发布的主题要明确,学生知道具体做什么。同时要有可操作性,难易适中,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合理引导与鼓励

由于Seminar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处于实践期,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Seminar教学起始期,教师应及时沟通各组查阅文献的方法及内容,查阅的文献是否合适充分,各组员的分工是否合理、组员间的相互协调情况,教师要及时化解困难并给予引导,否则,将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合理引导他们如何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如何利用查阅的资料,如何组织语言表达,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踊跃讨论,这些引导在Seminar教学模式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五、结语

Seminar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其主动掌握现有理论及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塑造了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10]。本文研究了Seminar教学法模式在《生物制品学》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过程为教师下达讨论主题,各组学生分别查阅相关资料,PPT汇报讨论,教师补充评价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教学中,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学习知识,因此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最终提高了学生主动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其探究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后,通过相同考核评价手段,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及技能教学内容的掌握。考查两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和总成绩结果表明,Seminar教学法的成绩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而Seminar教学法组优秀率、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Seminar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及技能的教学效果,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讲授教学法。但《生物制品学》课程中不是所有章节均适合Seminar教学法,某些章节仍需使用讲授教学法。另外,使用Seminar教学法时教师仍需要在教师评价阶段补充一些可能被学生忽略的相关知识,以防止需要掌握知识的遗漏[11]。但Seminar教学法在《生物制品学》中的应用仍属于探索期,教学中教师对讨论主题的确定、学生汇报的方式、教师的评价等环节仍需完善,尤其要紧扣《生物制品学》的大纲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Seminar教学法在《生物制品学》中的应用,以提升《生物制品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敏,常卫红.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研究与建立一般原则的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6):1887-1893.

[2]王歆,赵凯.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42(4):62-63.

[3]庄学娥.传统教学法与领会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2):98-102.

[4]张丽红,胡青平,张秀红.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概况及状况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

[5]周美林,李佳孝.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1):12-15.

[6]张晓华.Seminar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4):40-43.

[7]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48-49.

[8]贾雪,曾雯,张琴,等.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教学法对国内临床医学生教学效果的系统评价[J].华西医学,2018,33(3):332-338.

[9]贾淑平.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中的教学效果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99-1201.

[10]路景涛,袁平凡,李培培,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12):2420-2421.

[11]张丽红,胡青平,张秀红,等.Seminar教学法在高校《应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探索[J].高教学刊,2017,21(17):12-14.

猜你喜欢
生物制品讲授教学效果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佳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