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茶馆式”到TRIP:他们是这样把知识学“活”的

2018-07-11 02:30罗阳佳
新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孩子学生

文/罗阳佳

案例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在同一门课上,既要动手玩泥巴,学会制作陶器的基本技能;还要做实验研究烧制过程中泥土发生的化学反应,了解不同材料的密度和特性;同时学会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加工音视频文件,制作汇报交流的PPT演示文稿……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技课,也不单纯是化学课或信息科技课,而是一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随着2017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发布,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开设了TRIP综合实践课。该课程正在颠覆传统课堂以单一学科知识系统学习、间接知识接受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壁垒,面向真实世界,让学生带着任务或课题边做边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聚焦教学方式转变的TRIP课程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知识为核心的人才素质结构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教育应注重培养支撑一个人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要解决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必须转变。”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认为,教学方式的转变包含四个方面——组织方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变为既有你讲我听又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认知方式从以获得间接知识为主的文本学习、接受性学习变为既有接受性学习还有以直接知识获得为主的实践学习、探究性学习:内容方式不仅有单一学科学习,还要有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活动方式不仅是听讲、刷题,还要有参观、考察、辩论、游戏等其他方式。

为转变教学方式,学校早在2008年就开始推进后“茶馆式”教学,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天花板”现象浮现。在对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后,张人利决定在保留传统学科教育优势的前提下,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6年9月,静教院附校申报区级项目“借助STEM课程推进学校综合主题学习实践探索”,并于次年引入STEM课程,成立了一支11门学科16名教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而开启自主研发跨学科综合课程的探路之旅。

教师们带着课程开发的任务去观摩STEM课,学习借鉴主题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自己摸索着设计符合本校校情学情的主题课程。终于在2017年9月,一门被命名为“TRIP”的综合实践课程正式与静教院附校学生见面。

“TRIP”一词由“主题(Theme)”“探究(Research)”“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和“实践(Practice)”四种学习方式组成,课程既包含了信息科技、劳技和社会三门基础型必修课程的内容,又融合了“做中学”、STEM、人文等拓展型选修课程。

课程在六、七、八年级试行,分别聚焦于“材料”“生命”“社会”三个领域,已开发出“泥巴的艺术”“奇光异彩的金属”“重走鲁班路”“太空材料”“觅习俗”“植物装点生活”“投资与经营”等约20个主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孩子们在真实世界里获取和运用知识,发现原来学习可以如此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项目主题驱动教与学

面对初中生,怎么上好关于金属的课?按部就班地系统讲解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元素含量、电子排布结构吗?

当然不是。在“奇光异彩的金属”主题里,孩子们从观察身边的金属物品开始,在校园里分头行动,福尔摩斯般调查各种物品所用的金属材料是什么、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拿着金属丝做实验,一边分析金属丝的属性,一边学会记录数据。

光调查不行,孩子们还要制作金属丝自行车、易拉罐艺术品等,一边学习金属材料中蕴含的理化知识,一边掌握金属加工的劳动技能。

此外,孩子们还要带着任务单去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参观,并确立研究方向,分组做一个小课题。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自然会涉及思维导图、上网搜索、数据处理、制作PPT等问题,信息科技就派上了用场,与劳技、化学等课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成教学目标。

而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为了最终成功“秀”才艺,孩子们目标明确,削尖了脑袋去钻研各种新知识、新技能。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掌握各学科知识技能。但教师不能漫无目的,他们要有意识地设计活动,有意识地将各学科知识悄悄地渗透到主题学习中,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信息科技学科组率先行动,为六年级新生设计了9个课时的“生活中的手机”主题学习。

不是讲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分组确立研究方向,有的研究手机外观,有的研究手机的操作系统等等,然后制订研究计划、进行实验、信息汇总、展示交流,走完研究性学习的整个流程。“初中新生信息科技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有的会C语言编程了,有的则连Word都不会,往年在课上落实知识点比较困难。”信息科技教师王连方表示,现在通过主题活动,小组分工研究一个小课题,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动起来了。

在静教院附校,TRIP课程的开发实施更多依靠团队作战,各个主题都由综合课、劳技课、信息科技课三名教师共同负责,大家通力合作、相互帮衬、集体备课上课。比如“大航海时代”主题,综合和劳技老师在前一次课上已经让学生从八个航海家中选择一个作为研究对象,下一次课上信息科技老师就让学生研究航海家生平,顺便学会PPT演示文稿,甚至是Scratch互动效果的制作。

王连方感到虽然备课量比以前大,但是教学资源增加了,任务设计有了依托,加上有其他学科教师“撑腰”,以前不敢上的跨学科内容也敢上了,信息科技部分就上得更加新颖、有科技含量了。

在问题探究中走向主动学习

什么是太空材料?百度上一查就能告诉你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但这样的学习意义不大。

在TRIP课上,学生做起了实验。他们把凯夫拉布、尼龙布、合成纤维布、太空棉等几种材料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作对比,直观地感受到太空材料的防火性,同时借助计算机记录实验数据,生成趋势分析图,学会了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对太空材料的耐热性、防火性、防水性等属性有了认识后,老师抛出了新的问题:“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可以用太空材料来改变?”

孩子们脑洞大开,雨伞、帐篷、坐垫、笔袋等被一一制作出来,没有产品也没关系,有小组就提出做科普太空材料的教学视频。只是教学视频可不是说做就做,必要性何在?孩子们设计问卷,调查同学们对太空材料的了解程度,对视频形式的喜好,再同构调查数据的分析,验证假设,形成研究报告,这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设计了。

在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参观了上海图书馆,学习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策划了产品发布会,为呈现研究成果,Word、PPT、Html5网页编程语言都学了起来,甚至有小组办了一个公众号,拍摄产品制作的微视频。“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没想到学生有这么大的创造力。”王连方说,“TRIP课程让学生体验了项目活动的三种基本类型——设计一个产品,解决一个问题,策划一次活动,让每个孩子都经历一次研究性学习。”

当前国际一流学校都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TRIP课程中的各大主题活动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着像科学家那样做实验、做研究,体验做课题的过程。这些真实情境下的研究,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也带给他们难以估量的震撼和影响。

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你了解过所居住的城市吗?初中社会课有一章专门探讨“城市运行”,话题并不过时,但这本编制于2005年的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已经脱离学生生活,若照本宣科地讲,学生肯定哈欠连天。

社会课老师薛艳索性把课堂搬到了校外,她带着三十几个学生行走于上海的大街小巷,考察探究这座魅力城市及其魔幻建筑。

社会考察可不是随便兜兜马路走马观花,前期的准备至关重要。在对城市与建筑有了解后,孩子们开始分组制定行动纲领,给小组起名字、设计队标、口号、定子课题。“IF”小组打算研究弄堂深处幽静隐秘的老洋房,“Empire”小组对美轮美奂的教堂很有兴趣,“百舸争流”小组关注的则是独具特色的海派建筑石库门……带着考察任务单,孩子们走进了荣氏老宅、怀恩堂、马勒别墅,在各种风格的历史建筑中品味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

越来越多的社会课的教学内容,被分解到TRIP课程各大主题中落实,除了“城市与建筑”,“东西方餐饮文化对比”“塑造完美自我”“生涯直通车”“水污染的处理”“小小法庭”“投资与经营”等主题都包含了社会学科内容。

社会课老师华明认为,社会课教学如果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缺乏亲身实践体验,很难正确看待当今社会现象,于是在他开发的“投资与经营”主题课上,学生们把课本知识应用了起来。

投资经营到底是怎么回事?投资什么项目?销售对象如何定位?进货渠道怎么解决?店面租金多少?聘请多少人?……孩子们很快发现,哪怕开家杂货铺都是不容易的。他们参观了善淘网开的慈善超市,分析其经营理念和策略,主动去当义工,参与日常运营,边干边学。后来越玩越大,孩子们当起了经销商,把超市的货物直接搬进校园代为销售。

当选择的商品销路不畅时,他们懂得了要分析消费对象;当贱卖商品对不上账时,他们清楚了代卖和义卖的区别……接下来就是实战了,各小组独立经营,每人投资20元,每组一百多元,自己进货、销售,算盈利率,最后分红。当拿到自己光明正大赚来的第一笔钱的那刻,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这样的经历终生难忘。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TRIP课程改变传统单一的讲解式教学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将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广泛开展基于社区情景与问题的跨学科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猜你喜欢
课程孩子学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