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空定位及其现实价值*

2018-07-13 11:18
观察与思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

李 勇 华

提 要:“文化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习近平同志在纵横交错的文化坐标中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空定位的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纵横汇析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特殊但具普遍意义的形态:从性质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范畴;从发展水平上它不等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身,而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初级形态;从全球意义上它是当代世界具有普遍示范意义的社会主义文化;从最新发展上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空定位以纵横交错的系统思维观察复杂的文化问题等,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实践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别,存在于多维文化谱系之中。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才能真正清楚我们到底要塑造什么样的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文化自信,应该怎样去塑造这样的文化自信?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空定位,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和策略。

一、话题的由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辨

201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在“三个自信”基础上增添了“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了“四个自信”的思想,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8日。

2016年7月建党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在诠释“文化自信”之“文化”的涵义时,首次明确了中华文化的内容结构,提出了三种文化的概念。他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1日。

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明确了“四个自信”之“文化自信”不是别的文化自信,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定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指出:“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4日。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三种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关系。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问题由此生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否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若是,那为什么是,其学理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两个不同的概念(名称)来指称同一样东西?如若不是,那为什么不是,其学理依据又是什么?两个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内在关系在哪里?只有厘清这些基本问题,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才能真正清楚我们到底要塑造什么样的文化自信,我们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如何去塑造这样的文化自信?也就是说,为文化自信的塑造提供学理依据与实践指引。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空定位的审视,实际上包含着纵横交错的两个文化时空坐标。它不仅包含着一个本国的维度系统,而且内涵着一个世界的维度系统,两个系统纵横交错、相互叠摄。习近平同志在纵横文化坐标中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

二、世界文化维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文化类型

人类文化发展,自文艺复兴运动前后以来,经历了从封建社会文化到资本主义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专制主义为特征的封建主义文化,最终被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民主主义为表征的资本主义文化所代替。以西方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重大蜕变。一是近代的革命进步时期。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现出极强的反对专制、反对剥削,争取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的历史进步性;二是现当代的保守腐朽时期。在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巩固以后,转而极力为资本主义及至帝国主义剥削制度辩护,极力为资产阶级专政统治制造正当性理由。因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就其发展到现在的形态来说,总体已是一种阻碍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要求和进程,即阻碍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落伍于世界文明发展大势的文化。它确实已成为一种腐朽文化。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类反动文化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服务的,是应该被打倒的东西。”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页。

到了19世纪40年代末期,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腐败性日益显现。“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405-406、403页。“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405-406、403页。资本主义的文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405-406、403页。。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应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最为发达、因而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最为尖锐的英法德最先建立,即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上(虽然历史的进程没有完全按照马恩的预想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与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随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一起取代的还有资本主义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上所述,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由马克思主义所创立的揭示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社会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包括资本主义优秀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⑤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8日。此谓“先进”,是指它不仅比资本主义文化具有应然的“先进性”,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延续至今最“先进”的文化类型。它与共产主义文化相衔接、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文化,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共产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向人类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文化过渡的文化。

三、中华文化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上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化发展,自鸦片战争前后以来,经历了从封建社会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文化、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延绵2000多年的封建主义文化,不能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进攻,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文化当中。于是,中国的仁人志士奋起救国,办法就是“以欧为师”,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环境迫使人们要改变现状,“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两半社会”的东方大国,引领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久,就跨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此也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期。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世界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中国特殊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充分论说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何在中国走不通。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除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以外,它还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领导人民创立的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得到承继,因为5000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反映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要求,即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契合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优秀”或“精华”部分。革命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吸收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人民开展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中所创立的文化。这一革命运动本身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因而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是隶属于同一种范畴的文化,其要义、精神自然得到了承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它也批判吸取了西方反应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文化因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时候,毛泽东就说是“建立”,尚未“建成”。1954年6月,毛泽东曾忧虑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1981年党的《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决议》,把它定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后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为我们党思考国是制定国策的基本国情,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是与当代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又批判吸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反应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文化因素。

四、中外维度交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初级形态,又是当代世界的具有巨大示范效应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国别但具普遍性的形态,是“当代中国”又是“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涵义是:一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范畴,但它不等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身,在当代中国它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理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初级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另一方面,在苏东剧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中流砥柱之势,它又是当代世界具有巨大示范意义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从世界文化发展一般谱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中国”(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文化形态。当今世界文化谱系,从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引进中国指导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中国形态。

第二,从中华文化发展一般谱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5000多年、近代起180年、建党90多年、建国70年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与此相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5000多年文化发展的结晶。中华文化从古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的革命文化,发展到当代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别且特殊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承继,代代相传。

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看,它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身,而是理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初级形态。如果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世界普遍意义的文化,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具有国别特殊意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后,与发达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配适的、具有世界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社会延续至今最“先进”的、作为人类最高理想阶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文化类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的“初级阶段”,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邓小平称之为“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党的十三大指出:因为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上百年的“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按照党的十三大的这一思想路线,遵循“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4页。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文化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类型,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这一前进的方向;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发展水平上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初级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中国的特定类型,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新的历史时代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新时代。中国一百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今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简言之,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中国类型之最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形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形态。

第五,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世界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苏东剧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世界中尚处落后地位的中国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在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上突出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第六,从文化前进的大势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指导和规定方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辩证统一。普遍性是对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共同特征的概括与抽象,普遍性规定着特殊性。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脱离共性的个性,丢失了普遍共性的个性,就会发生性质上的变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人类历史看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主旋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②李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求是网,2016年7月23日。

五、时空定位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指导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空定位及其学理依据,就明确了应该如何去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自信,也就是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自信的塑造提供了实践指导。

(一)时空定位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张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两半社会”文化脱胎而来,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畴,又不等同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乃中国特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文化。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环境的多元叠加、多维张力的错综复杂的格局。

从社会主义文化关系维度看,既有居指导地位、引发展方向、呈较高水平的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水平相配适的中国化社会主义文化,如创新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从与资本主义文化关系维度看,既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汲取的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又有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袭。从与本国历史文化关系维度看,既有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又有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中遗留的极“左”文化;既有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中生存发展、为自己开辟生长道路的。特殊的文化空间环境,决定了它的发展张力。

(二)时空定位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策略

1. 时空定位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文化性质不动摇,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动摇;同时,必须始终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实际出发,既不滞后也不超越这个最大的文化国情。为此,必须既反“右”又防“左”,并紧随时代和实践的步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向新境界。

2. 时空定位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策略原则

第一,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文化性质,抵制资产阶级文化的“西化”企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1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一旦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就会不但偏离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会丧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有阵地,最后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变质、沦亡,很有可能变成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主义文化结姻的畸形物。为此,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现实社会中林林总总、斑驳杂陈的非马克思主义及反马克思主义的不良文化、劣质文化、腐朽文化,特别是占其统领地位的资产阶级文化的侵袭。

第二,继续推进汲取了世界优秀文化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创新文化,反对否定改革开放的“极左”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5000多年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结晶,我们应该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它根据中国国情汲取了世界包括西方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尤其是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理性精神、现代人文精神、近代民主政治与法制思想、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等。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恢弘的气度吸纳世界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批判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也只有在不断汲取世界一切先进文化中才能保持自己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现实中总是存在一股抓住个别问题全盘否定改革的“极左”思潮,把我们党改革开放40年所创立的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视作资本主义文化,或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文化,并极力煽起国内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这股“极左”思潮,与资产阶级“极右”思潮一样,危害极大。

第三,继承和发扬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革命文化是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经的中间环节。中华文化发展到革命文化发生了质的历史性转型。中华文化从此踏上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道路。正如毛泽东指出:“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697页。因为“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697页。。否定革命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其要害就是否定中国历史发展在近现代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转向。

第四,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封建主义文化的腐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渊源,是因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契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精华部分,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它是民族的“根”和“魂”。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因此,“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④《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3日。。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时代特色
谁远谁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