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的思想逻辑*

2018-07-13 11:18
观察与思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红船同志初心

彭 冰 冰

提 要:从提炼概括红船精神到强调不忘初心,体现的是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深厚红色情怀、深刻历史思维、鲜明人民立场、深远战略思维。这些情怀和特质源于红色家风的熏陶,与他长期受到的光荣革命传统教育是一致的;这些情怀和特质源于与基层劳动群众同甘共苦、共度难关的实践经历,源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历史观、民族观、人民观是一致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底蕴。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首次提炼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他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①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党的十八大之后,作为党和国家、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党要不忘初心,保持建党时的主张和理想。他在南湖重要讲话中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②《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从提炼概括红船精神到强调不忘初心,体现的是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深厚红色情怀、深刻历史思维、鲜明人民立场、深远战略思维,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底蕴。

一、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红色情怀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同时培育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想理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追求、优秀政治品格、优良工作作风、积极精神风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同志历来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高度重视。他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7次到上杭县古田村,大力倡导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①《习近平的强军之道》,新华网,2016年01月14日。还先后5次到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长汀县,关心当地的发展和群众生活,为老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他表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②陈丽珠:《习近平同志五次长汀行》,《福建党史月刊》,2015年第8期。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红船,③程为民、谭伟东、何苏鸣、丁谨之、金春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永远的征程》,《浙江日报》2017年10月13日。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亲自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奠基,并首次提出了“六个一”④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南湖考察时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同志能够来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有助于‘精神传承、思想升华’。”党性教育活动,还高度凝炼了红船精神,认为“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⑤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他还专程到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学习考察,提出把梁弄镇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在上海工作期间,他曾3次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铭记党的奋斗历程。调到中央工作,他一如既往到革命老区和革命圣地感受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曾先后到河北阜平和西柏坡、山东临沂、河南兰考、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宁夏西吉、山西吕梁、上海和浙江嘉兴等地考察革命老区、参观纪念场馆、瞻仰革命遗迹、回顾红色历史、接受精神洗礼,并就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更好地学习弘扬革命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革命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他明确要求把革命精神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文化基因。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内核。革命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与信念、执着与奋斗、担当与奉献等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矢志不移、坚贞不屈、至死不渝、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革命精神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引领。通过学习和弘扬革命精神,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激励,激励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只有始终保持不断改变现实、超越当下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我们回望建党历史,重温红船精神,目的就是深切体会红船精神蕴含的革命品质和革命情怀,把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开拓和创新,培育形成了革命精神,实现了民族精神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革命精神从来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它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一种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革命精神是历史的、具体的,它的发展,必须自觉地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逻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阶段,在不同时期都有一批能集中体现那一时期时代精神的革命精神。随着时代主题和阶段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赋予革命精神新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展革命精神。正因为此,习近平同志在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南湖红船时,要求全党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焦裕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苏区精神、抗战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提炼与概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总之,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深厚红色情怀,与他长期受到的光荣革命传统教育是一致的,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民族观、人民观、历史观是相一致的。这种情怀,充满了对民族、人民和党的热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二、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刻的历史思维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建党的初衷和宗旨。红船昭示初心,红船承载使命。红船精神与不忘初心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建党历史的深刻把握。习近平同志善于引用中外历史的典故、人物及其警句来表达思想,也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提升为规律性的认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一个不敬畏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尊重自己历史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学习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在梁家河的艰苦日子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与思考,他曾花功夫认真研读过《史记选》《汉书选》《后汉书选》《三国志》等中国历史典籍,还从头到尾学习了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杨荣国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苏联历史学家谢缅洛夫的《中世纪史》等著作。①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第46-47页。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他曾为《正定县大事记(1949-1983)》作序,认为:“辑录和写记正定建国以来的历史,可使我们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②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84页。,他希望人们以此为借鉴,书写正定未来的新历史。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就闽东革命历史和民族团结、畲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等问题进行过阐释,并指出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曾两次去萧山跨湖桥遗址考察,专门为浦江上山文化作出批示。他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济发展之所以又好又快,就得益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5、266页。,“历史是最好的老师”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5、266页。,“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⑤《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7页。。他强调,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才能认清国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势,才能更好地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能动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他在评价历史包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都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他指出,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去看待历史,应当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历史语境中,亦即当时当地的情景下去评判,“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①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他在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时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页。。对于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他认为,“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2-23页。。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今天发展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有明确的现实指向。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历史而历史,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以史为鉴,利用历史智慧回答和解决今天的问题。他在谈到反腐倡廉时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的历史和古代的廉政文化,考察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能够给我们启示,有利于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④参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人民日报》2013 年4月21日。他在谈到国家治理时说:“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 年10月14日。他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指出,要“了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总结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借鉴历史经验创新合作理念 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人民日报》2016 年5月1日。。他还强调要通过重温党的历史,从历史的必然性来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他指出:“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⑦《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可见,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以致用,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古鉴今,古为今用,自觉按照历史发展规律办事。

总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正确认识现实、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智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他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的历史思维特点。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刻的历史思维。重视历史就是重视人民的选择,因为历史的选择无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需要终究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回望建党历史,就是不忘建党的初衷和宗旨,不忘党所经历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不忘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和党在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三、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贯穿了习近平同志鲜明的人民立场

红船精神反映了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昭示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它从南湖红船诞生的那天起,就始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梁家河村的七年使他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深深地植根于心中。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①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西部大开发》,2012年第9期。在正定期间,他扎下根来,踏实工作,骑着自行车下乡,跑遍了正定25个乡镇,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领导班子抓党建、搞改革、促经济、兴教育、引人才。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扎根艰苦地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把心贴近人民”②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0页。;他大力倡导“马上就办”,推行“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在浙江,《之江新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满满的为民情怀。他说:“心无百姓莫为官”③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0、217页。,“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④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0、217页。。他还说:“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⑤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0、217页。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履新之始就将“人民”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他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141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⑦《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4、68页。,“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⑧《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4、68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141页。,“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⑩《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页。。这些朴实的话语展现出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须臾不忘的人民意识。从一个大队书记到县委书记,再到省委书记,最后到总书记,始终不变的是他的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k《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每一个“全面”都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逻辑。全面建成小康,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方都小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都要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旨在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始终“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l《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理念的驱动下,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红船精神不仅是建党实践的产物,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很多思想家提出了相关论述,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以舟水之喻来比附君民关系:“君,舟也;庶民,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朱熹强调“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在著述讲话中经常引用有关民本的至理名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他用“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古训说明:“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68、27页。。他还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阐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68、27页。他引用“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要求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③《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1页。。他引用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重申“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血肉联系。这些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不忘初心”这一词语就出自中国佛教典籍。回望建党历史,不忘初心,守其初心,就是不能忘记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总之,中国共产党只有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贯穿了习近平同志鲜明的人民立场。这种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源于红色家风的熏陶,源于与最基层劳动群众同甘共苦、共度难关的经历,源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源于其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责任担当。

四、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深远的战略思维

无论是凝练红船精神,还是强调不忘初心,都是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建设的深远谋划,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深远的战略思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同志历来对党的建设非常重视。早在正定期间,他就主持出台了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内容包括:“总揽大局,抓大事”、“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搞好‘一班人’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的统一”、“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等。⑤参见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107页。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指出:“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⑥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6页。。宁德地委还先后出台干部廉洁自律的“12 条规定”、“5 条补充规定”,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等①参见兰锋、郑昭、林蔚、单志强:《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福建日报》2017年7月13日。。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将从严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各方面全过程,他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强调“我们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执政党”②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01页。,因此必须加强党整体的执政能力建设,牢牢掌握党的领导权。他带领省委一班人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作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的部署;他坚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亲自部署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他坚持推动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推动省委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实施意见(试行)》;他坚持从严监督管理干部队伍,告诫领导干部要算好“三笔账”;他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提出“三个跑遍”。“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成为浙江上下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8页。我们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同志还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要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同时全面推进党的其他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建设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路径和方向,为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党领导下实现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8页。从红船精神到不忘初心,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深远的战略思维。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新时代,我们回望建党历史,就是要继续从红船精神中感悟初心,不断从中汲取信念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和创新的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猜你喜欢
红船同志初心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什么是红船精神?
永远的初心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向雷锋同志学习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