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中的诗意构成要素

2018-07-17 18:50陈婷
文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童趣童心意象

陈婷

内容摘要: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童诗是具有诗意性的,它通过形象、意象表达儿童的想象空间和情感,是具象性和感性的一种特殊诗歌。剖析童诗中的“诗意”构成要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独特的童心童趣;二.奇妙的意象组合;三.丰富的想象力;四.富有情感的儿童化语言。

关键词:童心 童趣 意象 想象

童诗在文体上是属于儿童文学范围的,是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的诗歌,包括了儿童写的和成人以儿童身份写的诗歌。这些童诗首先带有诗的特征,有优美的语言、押韵的节奏和真挚的情感,其次就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童诗的创作对于成人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从智力和认知水平来看,成人的水平比儿童高出很多;从社会经验的积累方面来讲,成人的阅历也要比儿童丰富。更重要的是,儿童正处于感性的直观形象思维,看待世界,他们是抱以纯真无邪的眼光,而成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看待世界的眼光相对敏锐和深刻复杂。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和创建者之一的茅盾先生曾说过:“儿童文学最难写,试看自古至今,全世界有名的作家有多少,其中儿童文学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1]因此,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特别的情怀,是很难创作儿童诗的。童诗本身独具诗意性,它通过奇妙的意象表达儿童的想象空间和情感。笔者尝试剖析童诗中的“诗意”构成要素,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童心童趣

童诗比较大的一个特点是它内在都蕴童心,而正因童心才呈现出童诗。童诗本身就反映出儿童“非逻辑性”的思维,而这种大人没有的“非逻辑性”思维,所展示的正是儿童的“诗意”思维,展示了儿童的天真和童心。如穆旦先生的《春天》:“春天是人间的保姆/带领一切到秋天成熟/劝服你用温暖的阳光/用风和雨/使土地重复/林间的群鸟于是欢叫/村外的小河也开始忙碌。”这首童诗很短,也不过六句话,里面所呈现的景色“春天”“秋天”“阳光”“鸟”“土地”“小河”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在成人眼里看这些景象,只是客观存在的物象罢了。而童心不然,它则是把这些我们熟若无睹的景象变成了“活”的主体,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把“春天”拟人化,用“劝服”来修饰春天。在孩子的心里,“春天”是保姆,会带领会跳会笑,赋予“群鸟”“小河”生命体的动态,也开始“忙碌”起来了,诗歌中充满着儿童的纯真天性,渗透着对春天美好的情感寄托。

二.奇妙的意象组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一种直观性的思维,他们会经常借助感性的直观形象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认识,用直观感受和经验来解释事物现象。鲁迅称赞儿童,“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2]的确,孩子的观察是非常细致和灵动的。当孩子观察白云的时候,他会觉得白云是冰淇淋,是棉花糖。当孩子看到星星月亮的时候,他会觉得星星在对他眨眼睛,月亮妈妈在他囔囔细语。儿童的观察是感性的,是多样化的,是各种奇妙的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充满着自由创造的精神和人性萌动的智慧。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这首童诗“在黄昏的时候/我的幼小的女孩听到她的同伴在窗子下面唤她/她手里掌着一盏灯/用她的面纱遮着,怯怯地走下漆黑的楼梯……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哭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3]短短三节,却能够把现实和想象融为一体,从女孩到天空,从孩子的等到天上的繁星,再从灯到夜空,整首诗将几个看似平常的意象组合在一起,都体现出诗人的智慧,观察十分细致,思考有深度。泰戈尔针对于现实的社会状况,和孩子融为一体,描述着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复杂额内心情感。如果一首童诗没了意象,那也就不成为童诗,缺少了意象,童诗的语言是乏力的,内容是荒芜的。正因为有了意象及多个意象组合成的奇妙的意境,才呈现出童诗的“诗意化”世界。

三.丰富的想象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想象力如同一把伞,没有张开就没有作用。[4]如广东诗人李剑平的《蓝天白云》“把大海的蓝/泼向天空/浸染出/一张蓝色的画纸/我把一朵朵雪花的白/贴上画纸/风一吹/变成了游动的鱼/游呀游呀/小鱼/却游不出蓝天的广阔/太阳落山的时候/小鱼只好躲进了夜幕/偷偷地哭了又哭/于是/小鱼的泪花/闪烁成星光璀璨的夜空”。[5]诗人在以蓝天白云作为基调,进行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习以为常的蓝天变成是大海的水潑向了天空,以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来描绘蓝天白云。诗歌起语就把读者引发到想象中的“大海的蓝”,并在想象中完成“画纸”、“雪花”、“游动的鱼”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游动的小鱼”作为桥梁,连接白天和黑夜,一个“躲”字,生动灵活,使读者的心一下子揪起来,进一步地联想,最后“小鱼的泪花”幻化成夜空中的星光。作者通过以儿童纯真的心灵为基点,运用儿童想象的方式来描述故事,流露出儿童的调皮可爱。

四.富有情感的儿童化语言

童诗的诗意美,在于诗人投注在童诗中的情感,情感是童诗的灵魂。陆机在《文赋》中曾经强调“诗缘情而绮靡”,所谓“诗缘情”就是创作诗歌是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为起点,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童诗也如此。它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当纯真而饱满的情感注入到童诗中,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那么这首童诗便赋有生命力,就能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童诗的语言不仅富有真情实感,而且需要精炼、形象生动,具有音乐美和韵律感。诗歌的语言是在特殊的情感下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情感越浓,越能感染读者,童诗也不例外。如童诗《夕阳》“云朵,是飘逸的蛋白/夕阳,是圆圆的蛋黄/蛋黄掉落在山坳/溅起了满天的星光”[6]全诗仅有四句,用儿童的口吻展现了夕阳在孩子眼中像“蛋黄”的可爱形象。通过比喻的手法,把夕阳西下的场景写成是“蛋黄掉落在山坳”一样,多么形象生动。这首简短的儿童诗,没有一个难于理解的字词,用富有情感的儿童化语言把儿童内心愉悦的情感表露出来。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儿童写诗,诗写儿童。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童诗是充满诗意的,而这“诗意”的构成要素,绝不能脱离儿童独特的童心童趣、奇妙的意象组合、丰富的想象力和注重饱满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语言运用,让童心是诗意中飞扬,让童趣谱写诗意的乐章。

参考文献

[1]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文学童话的本体论研究[J].理论与创作,2010(03):46.

[2]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诗性逻辑》,理论建设年第7-8期,第9页.

[3]石阳.品读泰戈尔《在黄昏的时候》[J].阅读与写作,2006(08):11-12.

[4]赵毅茹.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51.

[5]李剑平.推开诗意的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2017.05.

[6]李剑平.推开诗意的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2017.20.

[7]陆胜勇.儿童诗教学“三部曲”[J].广西教育,2015(09):89.

基金: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学术基金:“国学热”背景下的童诗教学理论及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童趣童心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趣
来自林间的风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蓝湖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