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影响

2018-07-17 18:50王凯欣
文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因素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国教育文化方面正处于蓬勃的高速发展阶段。汉语国际教育在跨国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揭牌以来,汉文化在全球迅速吸引了众多国外民众的关注。本文将对于课堂中文化因素的体现,文化因素的内容,以及融入文化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做详细分析。并提出要将汉语学习与传播文化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因素

汉语热持高不下的当代现状下,中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博大宽广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色之一。随之对外汉语教师开始重视“如何面对文化差异给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这一严重问题。面对拥有不同文化的留学生,教师如何克服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表达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又将如何将文化因素与教学融为一体,使留学生成功的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有效地学习课堂中教师的教授内容,促进语言知识习得和汉文化的传播。

一.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课堂已经由最初的以实用主义为目标利用翻译法单纯学习汉语本体知识的课堂转变为以兴趣为主导学习汉语知识、文化、特色相结合的课堂。相对于单纯的汉语语言教学,与文化相结合的语言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为止,各国留学生更加倾向于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这更加有利于留学生以沉浸式方法学习汉语,他们每天生活在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大环境中,为在在实际交往中利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留学生身处中国,身边处处感受着汉文化的气息,中国的节日文化,交往文化,地域特色语言文化等,这都在潜移默化中对汉语学习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但是留学生的母语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迁移效果,在课堂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将汉文化的积极作用灌输到学生的学习体系中,并使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并逐渐减少母语负迁移的效果。汉语语言处处渗透着汉文化,汉文化也处处包含着汉语语言。正如刘洵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所说: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变现形式,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二者休戚相关,不可分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华人民的智慧,风俗,习惯皆通过语言所流传。所以在對外汉语课堂中,文化因素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离开了文化的对外汉语课堂就会形成没有灵魂的课堂,没有灵魂的课堂将会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内容体现

《跨文化交际》一书中谈到,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Agar(1994)认为文化存在于语言中,语言中充满文化,他还创造了新的词汇“Languaculture”来表明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语义文化内涵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与兴趣。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多普遍词汇的基本含义与情感内涵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对于留学生来说,本国的语义文化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中根深蒂固,在接受新文化时很难转换新的语义系统。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惑不解,语义混乱的情况。

颜色词汇与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与感情意义往往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颜色是红色。在中国红色代表正义,幸福吉祥的寓意。中国国旗、国徽为红色,中国人结婚要穿红色喜服,用红色装饰房间,过春节要贴红色的春联,挂红灯笼,长辈要给晚辈红包。这是由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而来,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们心中的“中国红”。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红色是血腥、暴力和冲动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也有着特殊的情感含义,在现代生活中,绿色在特定情境下被看做是夫妻一方对另一方不忠的表现,例如送礼物时不能送别人“绿帽子”,以免造成尴尬。如今网络流行语中的“原谅色”即为“绿色”。然而在很多国家绿色代表着青春、活力、阳光的含义。由于既定的文化特点与内涵赋予颜色以不同的情感内涵,在对外汉语课堂颜色教学中更加需要融合颜色语义文化,避免留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误会,从而阻碍对汉语语言的学习。汉语动物词汇含义也与西方含义存在着巨大差异,例如,中国自古是一个勤于耕种的农业大国,“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的耕种工具,所以在传统汉语含义中,牛是勤劳,肯干,踏实的象征,往往含有褒义色彩。然而在西方国家“bull”公牛确是笨拙,暴力的象征。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在形容一个人时用“犹如勤劳的老黄牛般”,外国留学生就会困惑不已。因此解释必要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是对外汉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文化因素融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意义

1.有助于吸引学生兴趣

中华五千年历史,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汉字这种“方块字”,是极其陌生,难学,甚至是枯燥的。因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融入中国文化是吸引留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畏难心理的重要手段。兴趣引发学习,许多留学生对汉语是慕名而来,对中国是向往已久,所以当他们真正走进汉语课堂,教师利用文化因素与汉语本体有机结合促使学生保持对汉语热情不减,保持课堂新鲜感和趣味性,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并促使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2.有助于减少教学障碍

语言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中国谦卑文化特点显著,汉语敬语与谦辞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例如:“家父”与“令尊”都表示父亲的意思,又有什么区别呢?此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适当融入文化内容,使讲解更加简单透彻,减少教学障碍。留学生往往对于中国人的谦逊思想错误的理解为虚伪、不真实。则通过必要的课堂文化讲解就会使学生理解文化差异,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3.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课堂重要的只能之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随着社会文化发展,汉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推陈出新的变化。随着中国高铁、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各地,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课堂中与时俱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巧妙结合,例如:将古典京剧与现代歌曲舞蹈相结合,将传统节日与经典美食相结,这样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学习知识既避免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共鸣,又避免枯燥乏味难以继续学习。

教师在授课前,要通过备课,备学生,备教材三方面充分了解即将面临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以便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中华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是必不可缺的。文化因素对于课堂中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趣味性,减少教师教学障碍,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将文化与语言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3.

[2]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6:59-65.

(作者介绍:王凯欣,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华文化推广与传播)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因素
学汉语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汉语与拼音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