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显性专业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效能

2018-07-17 18:50李文英
文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显性维度协同

内容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受到社会经济转型和高校改革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与辅导员为主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条线来实现,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协调配合,在育人上呈现出主体多样化、方式多元化和教育资源多重化的特点。本文从组织维度、专业教育维度、师德师风维度、社会实践维度和校园文化维度五个方面,探索高校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从而提升效能。

关键词:显性 隐性思政 协同 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高校三全育人整个过程,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课题科研、服务管理、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方面育人的全过程,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有效开展“入脑入心”的活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专业课程教学(显性)和学生日常管理服务(隐性)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从关联度看,显性的专业课程教育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效能互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从独立性来看,育人方式不同,显性的专业课程教育直接、外显,隐性的思政教育间接、内隐,通常采取“示范”“渗透”的方式。专业课程教学(显性)的主体是各学科的专业教师,阵地是课堂,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第一课程之外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展开,实施主体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党政干部等。

显性专业课程与隐性思政教育协调育人并不是现在才有,中外早已有之,有比较悠久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荀子和老子等诸多思想家、教育家,通过办学、著述等方式宣传隐性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主张。孔子强调寓教于乐,认为道德修养“立于理、成于乐”,重视身教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更要求他的学生们“见贤思齐”,荀子提出“师以身正为正仪”,以有贤、有识之士为榜样。孟子的成长得益于“孟母三迁”,重视身教的作用。老子认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认为在思政教育方面与言说相对的是优秀人物做榜样。在国外,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通过交谈对话、分组讨论、参与活动等方式来知行合一。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在生产实践中磨炼品德。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学生应在书写、唱歌、骑马和射箭等活动中培养情感。中外古代名人的这些含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观点和主张,通过历代教育家和学者的传承和升华,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在市场化经济日趋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伴随着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面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明显落后于社会形势的需求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显性专业课程教育的缺陷正在不断显现,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必然选择。

2.高校改革推进需求。社会经济转型倒逼高校内容的改革创新,包括招生方式、管理体制和专业设置等。这些变革,给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招生方式的多样化直接导致生源结构的差异性,就业压力产生的危险系数增加,后勤外包导致多方矛盾交叉,专业设置调整导致冷热不均倾向等等,这些新问题不同程度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整合多方资源、师资队伍融合、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新要求。

3.大学生思想发展需求。近几年,高校思政工作发展趋势:一是融合性,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专业课堂教学;二是内隐化,通过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如入党培训、主题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形式间接开展;三是多元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培养格局;四是全面化,全程化,全方位化育人。

二.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的特点

1.主体的多元化。通常,显性思政教育的施教主体专业教师,但是在隐性思政教育领域,施教主体是辅导员、班主任、校领导、党政职员以及服务人员等,育人的地域打破传统的课堂空间限制,把思政教育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教学方式从单纯的教-学扩展到对大学生的日常服务与管理之中,育人范围从教室扩大到寝室公寓生活区域,在方法、内容、途径和层次等方面构建起“大思政”育人格局。

2.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隐性思政教育在形式上不局限于课本、教学时间和空间以及教學设施等教学要素,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其他教育资源,如校园文化景观、日常管理、社团活动、心理咨询、人文讲座、体育赛事等,甚至还可以整合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只要是含有育人因素的资源,不管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意识,都可以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3.方法的多重化。可以通过校园环境、文化精神、服务制度、网络环境等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优秀学生榜样表率、教学评比、管理职能来实现,甚至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党建团建活动、社会实践、心理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服务来落实,通过这些方法,实现显性的课堂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服务(隐性思政教育)两者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业学习和大学生活。

三.从五个维度提升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的效能

1.专业教育维度。要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与渗透,核心是课程设置。高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创新为突破口,遵循高等教育功能和目的,形成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成才需求的教育课程体系,进而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德师风的共同研究和享有。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高校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三类课程:一类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第二类是专业课程,第三类是通识教育课程。

笔者在课堂做过随机调研,“两课”抬头率不高,出现看手机、打盹等不文明课堂行为,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于教师大多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对内容的代入感差等原因有关,课堂缺乏提问、讨论以及互动,教学效果极差,严重降低“两课”育人的实效。实行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兴趣和吸引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情境式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从理论知识到见识能力,知行合一,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造师生平等对话、共同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设计学生团队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创造时间和空间互补的学习模式,有机融合课内课外;创新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体系,改变目前“唯成绩”论的弊端。

2.师德师风维度。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和学习对象,教师的谈吐举止以及道德品行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仍然存在教师行为失范现象,存在极少的极端事件与明显的师生冲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消极负面的影响。新形势下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教师自身要加强道德塑造和继续培训;二是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培训,完善职务晋升、职称晋级规章;三是高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和统筹,坚持以师生为本营造和谐开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思政”工作格局创造重要的和谐环境。

3.社会实践维度。社会实践是施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学期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调研和实践,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基层,开展支教、公益、文娱、服务等内容的活动,通过切身感受和总结感悟,磨练意志,奉献社会,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高校目前主要从这些方面开展社会实践:一是专业提升类实践活动。如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调研服务平台、实验操作基地等。二是社会体验类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创业创新基地见习、志愿服务等,三是素质拓展类实践活动。如文体活动、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四是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如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

4.校园文化维度。校园景观、校训、品牌活动等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集中地,学校文化环境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极大。高校在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景观的时候,可以结合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精神内在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思想素质水平现状,突出校园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多元化,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结合,再通过科学的方法,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内涵和质量,充分发掘和利用创新的载体,才能让学生真正喜爱,从而提升校园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能。

5.组织建设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党委、学院党总支、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学院、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工部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把事串起来,涉及如何树立有效运行机制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体制設定与维护,科学地确定不同机构、部门、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具体职能和任务目标,并通过各学院、职能部门全方位参与,优化校内各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的各种关系,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领导、调控适当,运行有序、协调发展、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学院)的权利与义务,能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学生需求的变化及时调节,使各级在育人工作中形成合理的协同育人关系。

参考文献

[1]程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G].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3月.

[2]夏秋.高校隐性德育效能:要素及提升[G].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5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五维一体”协调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立项编号2018SCG100)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李文英,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显性维度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