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8-08-02 15:07叶岚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活动设计综合实践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必须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正在扮演这一角色。文章探究了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角色定性、实施原则和设计策略等,希望为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实施

作者简介:叶岚,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少年宫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江苏 南京 21000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049-02

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依据自身已具备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独立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理念不同,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强调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既定指导和具体步骤的要求,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和支配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了实践活动中的主导者和创造者。

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内涵丰富,开展形式多样,促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上进行较为深刻的理解、挖掘和运用。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校内学科课程教学的补充,也代表着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发展趋势。

一、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

1. 结合实践,让校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探究性。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阵地,既要与校内教育错位发展,又必须与校内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互补。我们以智造空间素质教育研学基地为平台,以现有专业功能室为基础,结合幼儿园到中学各阶段的学生特点,开发了“机械探究”“大航海智造”“创新纸艺”“物联网实验室”“小小厨房”“奇妙染艺”“创意搭建”等STEM教育特色课程,面向区内小学生免费开放,为来少年宫体验的孩子们提供主题各异、内容新颖的探究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结合生活角色,让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更具生活性。实践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层次参与,真正成为社会活动中的一员,充分体验社会生产活动。比如,南京市建立市级小学生现代农业文明校外实践基地,通过“1+1+N模式”把一个休闲农业景点与一个少年宫和若干所学校结成对子,开展现代农业文明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工作,结合农时节令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农业科普、团队拓展、农耕文化、农事劳作、书画写生、素质拓展等校外教育课程,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日,春、秋游活动,夏、冬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农村,亲近自然,围绕农作物、农时节令等开展主题研学,了解农民工作和生活,传承现代农业文明。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设计不同的角色体验课程,有的学生戴上厨师帽在美食坊里制作蛋糕;有的学生穿上白大褂扮演“小医生”给“病人”看病;有的男学生穿上消防员的服装,勇敢充当了消防员……在校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给不同的学生提供创造职业体验的机会。

3. 结合地域,让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更具开放性。整合运用区域内资源,着眼“最南京”秦淮历史文化特色,我们开发了四大课程模块:一是科举文化研学课程。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通过听讲解、观影片、进考棚,探究科举制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品味古代学子科举入仕之路的艰辛,激发青少年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动力;二是秦淮文化传统技艺课程。学习和体验灯彩、线装书制作、状元涂色、雕版拓印、活字印刷等课程,体验灿烂的传统技艺文化;三是老城保护研学课程。以门东地区为活动基地,通过参观老字号博物馆、越剧博物馆、惜抱轩展览馆、骏惠书店,研学老城风貌及历史演变,强化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意识;四是秦淮小吃文化餐饮课程。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其中的代表是秦淮河夫子庙地区的秦淮小吃,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以夫子庙地区为活动基地,探究秦淮小吃品种、风味、历史等,体验制作过程,传承经典餐饮文化。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制定研学方案、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刻体会“社会就是课堂”,认识秦淮,了解秦淮,激发学生爱秦淮爱家乡的浓厚感情,全面提升素养,立志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4. 结合公益,让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9亿学生,如果按每人每个星期用一支中性笔芯来计算的话,一年用掉的笔芯首尾相接其长度可以绕地球45圈。这些被随意扔掉的笔芯,已逐步成为继塑料袋、废旧电池之后的另一大社会公害。在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采取不同形式来宣传环保主题,让学生知晓乱扔笔芯的危害,号召学生不要随意丢弃笔芯,可将废旧笔芯转化成工艺品原料。让学生知道这不仅是公益环保行动,更是对地球关爱的表现,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懂得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爱护家园只能靠大家,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义务和责任。

二、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做到“授人以渔”。首先,在校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学生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动预案、具体步骤、确定具体活动的任务及小目标。开始教师可能担心出现各种问题,如活动会不会很乱?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呢?活动中学生真的有所收获吗?此时,教师必须坚持“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为了孩子们得到长远的发展,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预设能力。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充分预设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亦是如此。所以,在校外教育的综合实际活动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制定好活动预案。例如,参观休闲农业实践基地之前,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以农作物为主题,制定各种各样的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认识农作物种类、观察农作物形状、测量农作物高度和周长、了解农时节令等预案,这些预案体现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洞察问题的能力。校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大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这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但最为关键的还是问题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价值。心理学知识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中年级以下的学生常常受到微弱的生活经验和低端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自主过滤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去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4. “管”“放”得当。在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些问题是在活动中生成的,是突发的,加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自律性、有意注意时效性、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活动可能会偏离预定方案。因此,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指导。

5. 教会学生反思。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心理学家认为“激励犹如孩子成长的营养剂。”因此,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指导学生制定评价方案,并让学生了解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还能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相互讨论好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思考有没有改进的方法,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在此过程中,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重要作用,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罗红.当今教育中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分析[J].新课程,2016,(11):257.

[2] 李慧萍.论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1.

[3] 秦灿慧.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大平衡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8):44-46.

[4] 许敏峰.教:更好地“让学”[J].江苏教育,2015,(33):1.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活动设计综合实践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