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时政探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8-08-02 15:07何中慧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功能,以“珍爱生命”素养为例,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充分发挥时政探究的作用,提升学生核心素養,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时政探究

作者简介:何中慧,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26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068-0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储备的,能够应对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品格和重要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对其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而《道德与法治》中的时政探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时政探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地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中选择初中学生关注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话题或者事例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走进真实的社会情境,带领学生认识矛盾冲突,用辩证的思维去剖析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既走进生活,又能走近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知社会的真实问题,这一特点为时政探究活动的创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佳切入点。与此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背景为重要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协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而面对《道德与法治》这一新编教材,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恰恰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新教材与学生核心素养相关联的知识要点很多:爱国情感、生命的价值、网络交往、人际关系等,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落实这一价值观的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处处渗透着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笔者将“珍爱生命”这一核心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结合点进行操作说明。

1. 调动学生探究时政(生命话题)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素养,笔者在课前有目的的设置“生命”话题,让学生围绕所设置的时政话题自主收集,再对热点新闻进行广泛收集,有的放矢。在预习时导入“生命”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时政背景材料进行自主分析。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时政材料进行学习,增添了对政治学习的信心。这种半自主的时政学习模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自主关注,自主思考,从而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自主培养目的。

2.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科学分析能力的初步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亲近社会的行为规范。如何让“时事探究”和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笔者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课堂时事点评”环节,让学生形成对“生命”话题的初步认知,如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逻辑性语言的表达水平都有待提高。这一时事探究活动的实施打开了学生提升政治学科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大门,课堂“时事点评”时学生在关注、点评、思考、互动、聆听中加深对社会的认知,获得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培养其核心素养,而时事点评是课堂上打开“话题”的第一道门。

3. 深入探究时政,拓宽思维角度,强化核心素养。中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一般是感性、片面和零碎的,时政探究的重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心社会,与此同时把时政探究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联系起来,让他们发现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良好的学科素养能帮助学生解开生活中遇到的疑问,把片面感性的认识提升为全面理性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在自主探究时形成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时政探究中教师设置的“借题发挥”尤为重要。

“借题发挥”要求教师具有高学科素养。“发挥”的内容是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教材思路、教材逻辑有清晰地统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形散而神不散”。“形”是教材的知识点分布,教材的探究活动,教材的相关链接等;“神”是教材中的统领思想,其内核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编写意图明显,由浅入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德育教育内容。因此科学充分地利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能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帮助。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做到“两备”:一是备教材,包括教材的主要观点、逻辑性、立意点;二是备教法,包括育人规律、变化点、逻辑进路。

“借题发挥”的“题”是学生在“时事点评”中获得。因此,教师对学生选材的把控,学生点评的思维角度、深度都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即“备学生”。笔者的操作是提前检查学生进行“时事点评”的PPT,了解学生的新闻选材,点评角度,点评深度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这样做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原始”认知状况,“原始”素养水平,为后续的“借题发挥”合理设置教学步骤、规划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手段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时政探究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此探索还需通过实践不断使之科学化、实效化。笔者将不断完善时政探究的教学策略,紧密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收获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 杨翠英.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8):23-26.

[2] 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