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2018-08-02 15:07汪莉马杰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汪莉 马杰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积极采取各种策略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丰富学生情感,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汪莉,山东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蒙山卫康孝爱古城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山东 临沂 273300);马杰,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兴蒙学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山东 临沂 2733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074-02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而言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因素、促进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并寻求知识,促进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情感知识需要在不断体验和教育中逐渐养成。小学初级阶段是情感教育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注重积极引导,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才能提升其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是情感教育的关键阶段。依据小学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内容,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色彩内容丰富,如何将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进行结合,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虽然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方面的投入不容忽视,但部分教师仍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情感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 促进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只有恰当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才能对事物给予正确判断,明确各方面的内容,提升能力。情感教育需要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调控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分辨能力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掌握书中内在的知识逻辑性,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2. 促进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健全发展。小学生个性与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还需要进一步上升到一定高度,特别是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还要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及全面深入地研究,此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该阶段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将会促进他们个性和人格形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

3.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语文情感的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加强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来实现,和谐的教学环境及温馨的教学氛围能够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4.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充分开展情感教育,将积极地思想内容融入其中,营造快乐、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情感体验,教师要注重相应的引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学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情感方面的教育能够让语文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情感教育中情境的创设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建立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真实情感的交流。实现有效的情感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获得认识世界、感悟世界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培养和情感体验能力的提高。情境方面的创设不仅要引起感情的共鸣,还要将学生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继而产生情感体验。例如,教学《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时,要积极挖掘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注重对人物情感的理解,通过情境营造,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情感内容,并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的突破。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强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对反思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情感方面注重感情的投入,帮助学生提升对语文的求知欲望。

2. 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程内容融入一些情感,注重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以最优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演讲、话剧表演、卡片制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电影欣赏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善诱,注重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用一些事物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细心观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和重要性。

有的小学生娇生惯养,与人沟通存在困难,不利于高尚情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情感方面的内容,注重情感方面的体验,通过改变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入相关的实际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和重要性。

3. 运用课堂语言艺术,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魅力不言而喻,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这些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情感丰富的语句,让学生深刻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需强调课堂语言艺术,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通过语言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朗读将内心深处的感情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表达,以及语言词汇的运用,可以增加课文的感染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实现情感升华。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关系关乎学生的知识获取、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出色的教学案例设计会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但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语文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让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注重对课文知识进行情境创设,注重对课文知识内容进行真情实感的体会,强化课文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印象,丰富自身情感。教师要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注重将情感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注重抓住学生内心世界的正确价值取向,抓住学生内心世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信息,提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情感教育更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因此,教师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驗,通过各种策略和方式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领会语文知识的魅力,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9):119-120.

[2] 邓金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分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

[3] 安芬.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7,(31):294-295.

[4] 唐剑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J].速读(下旬),2017,(7):53.

[5] 方玉玲.寓情于文中,感悟于心灵—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途径探索[J].课外语文(上),2017,(1):166.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