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电子书包的应用探究

2018-08-02 15:07刘晓伟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子书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当前,电子书包项目逐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助力。文章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电子书包的应用进行探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精彩的初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电子书包;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刘晓伟,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081-02

电子书包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师生间可实现同步交流,还可共享学习资源。近年来,电子书包逐渐走进初中历史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因电子书包的应用尚处在发展阶段,本文的探讨重点是如何巧妙应用电子书包呈现精彩的初中历史课堂。

一、通过预习推送和回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视度不高,即使跟着预习导学案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效果也不足以令人满意。此外,在传统教学中,尽管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却难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及预习效果,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就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预习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导致教学的实效不高。电子书包有预习推送功能,学生可以根据推送的内容来预习课文。此外,电子书包还具有收发消息的功能,教师可要求学生将预习情况反馈到电子书包中,以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深入讲解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以“改革开放”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备课阶段,教师可提前对课文进行梳理,列出以下问题:①改革开放最先从哪里开始?主要目的是什么?②对农村進行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③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内容?④对外开放的格局具有什么特点?⑤“一夜崛起之城”是指哪一个城市?上课前,教师可以将上述问题通过课前预习中的全班推送发送到每一位学生的电子书包中。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题目后即可提交。一经提交,电子书包就会对学生上交的答案进行批改和分析,并准确呈现学生的答题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发现学生在作答第3题和第4题的正确率较低,可见学生对这两道题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难点后,就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侧重讲解相关内容。

二、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查阅功能消除知识盲点

近年来,国家有意推行减负,初中历史课文内容有所删减。然而,教材中所缺失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完整性,加之学生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为课堂和课本,难以掌握历史知识的架构,导致历史学习效果和历史学科素养不高。如此,难以实现初中历史学科的课标要求(即“让学生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中的网络资源增强历史教学的效果。

以改革开放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知识点为例,教材中对为何要在农村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简要介绍,仅从课文中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推行该政策的背景、原因、详细过程等知识,会形成知识断层,此时教师可借助电子书包进行辅助性教学。在备课阶段,教师查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挑选出对该知识点介绍比较详细的网址并进行整理。上课时,教师将整理好的网址发送至学生的电子书包,让学生打开网络链接进行浏览,如此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短暂的浏览时间内,学生就了解了该制度实施的前因后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

三、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课堂

初中历史教材以文字为主,以图片或视频为辅。一般而言,初中历史教材篇幅有限,每篇课文大部分为文字资料,相关的图片、视频寥寥无几,缺少视觉冲击,不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电子书包中蕴含着一个资源库,可以找到与每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相应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和学生共享这些丰富的资料,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以“汉字的演变”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本中仅给出了三两幅图,根本无法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及文字在各个朝代的字形特点?在形体上有何不同?经历了多少次演变才最终确定?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思考。为了加强学生对汉字演变相关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对电子书包中的资源库进行探索。经查阅,发现资源库中有以下资料:有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文字的图片,并附有各种文字形式的解释说明;还有相关的文字演变动画视频,配之以旁白,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料归纳到课件中,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进行合理编排,再将资料呈现给学生。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活力,还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演变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通过及时批阅和评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随堂练习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通常只能抽查少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课堂时间有限且教师的批阅或检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手动批改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全班式检查难以实现。此时,教师可借助电子书包中的及时批阅和评判功能,掌握全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教师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电子书包作答相关的随堂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学生上交完毕后,电子书包立刻进行批阅,并在大屏幕上呈现答题情况,教师可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讲评,从而增强随堂练习的效果。这种及时评阅功能可减少教师在随堂批改中花费的时间。此外,电子书包详细分析数据的功能,可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更加到位,并进行相应的习题讲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教学“秦朝的统一”相关知识之后,为了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在电子书包上进行随堂练习。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容选出10道选择题作为随堂测评题目。当学生完成并提交后,电子书包分析如下:所有题目都回答正确的学生为85%,回答正确9题的学生为90.24%……除了统计总题数的正确率外,电子书包还可以统计每一道题的正确率。本次练习中,有一道题的错误率较高,题目如下:以下均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是:A.统一度量衡,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圆开方孔铜钱;B.把隶书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C.统一后在中央推行郡县制度;D.焚书坑儒。电子书包的统计结果显示,有25%的学生选择全部选项,有34%的学生选择了3个选项……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评,指导学生认真审视题目和选项,发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避免学生再次出错。

综上所述,电子书包是较新的教学辅助媒介,除了以上所列举出的功能之外,还有班级管理、考勤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了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可合理借助电子书包展开教学活动,借助电子书包掌握学生的预习、课堂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会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各种功能来进行辅助性学习,打开学习资源库,查阅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造精彩、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66-72.

[2] 黄明燕.混合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28-31.

[3] 宋美华.试论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25):106.

[4] 丁行雨.基于互联网的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5-16.

[5] 李惠军.大格局与精细化——历史课的境界与学科素养的滋育[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10):3-8.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电子书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