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讨

2018-08-02 15:07乔小进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生积极性

摘 要:在初三阶段,学生进入中考备考状态,虽然体育也有测评要求,但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语、数、外等文化课,对体育学科重视不足,不愿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注重以学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三体育教学;学生积极性;调动策略

作者简介:乔小进,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体育与健康。(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130-02

体育教学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持不懈、向上拼搏的精神,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相互帮助的团队意识。初三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从而让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三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一、初三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在初三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参与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和教师往往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之教学方法不当,许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内均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性不高,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体育活动中。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将会逐渐丧失,最终影响学生的体育成绩提升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此外,因体育教学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将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能等传授给学生,不仅不能为学生创造个体表现机会,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把握体育知识,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厌倦等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检测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教师一般采取课堂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此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教学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比如许多日常表现优秀的学生很可能在考试中未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水平,导致测评成绩不尽人意。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只重视学生的课堂测验表现,这样的教学评价过于片面,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体育,其参与热情也逐步降低。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呢?

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继而更好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对整个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初三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自我感受,并且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行为态度也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基本前提是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以往的初三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与学生相处,采用严厉的教学措辞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学生由于害怕动作做得不到位而受到批评,因而不敢或者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鉴于此,教师应主动地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地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当学生学习到“投掷棒球”相关内容时,某位学生动作一直未做到位,继而影响了对方的接球,此时教师不应该以“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做不好,太傻了……”的话语嘲讽学生,而要以鼓励、安慰学生的话语激励学生,同时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给予正确的操作示范,并将动作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心,继而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 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从者,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按照其指令要求执行。这是一种极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基于此,必须优化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以及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课程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尽可能选择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学生的学习角度和学习需要出发,为学生设计个体化的体育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体育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初三学生比较好动,他们希望任何事情均能由自己决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课程教学前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统计整理学生的信息,全面分析后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如当学生学习到“百米接力比赛”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基本的动作要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知识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比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争胜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3. 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人们逐渐地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仍普遍存在应试教育观。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推進,还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继而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应试教育观的存在让人们逐渐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体育课程未得到重视的同时还经常被文化课所取替,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文化课教学上,体育教学往往只是走走形式,导致其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其积极性也随之被打消。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在这样一个全球信息化时代,学校和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比如当学生学习到“投篮”相关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当前比较流行的音乐(如《小苹果》)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热身,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很显然,热身活动对后续的体育活动开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从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后,教师还可以在运动展开前为学生播放《灌篮高手》等影视、动漫视频,继而勾起学生的模仿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教学任务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初三教育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信心。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体育锻炼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龙.在体育教学中落实“求索”的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110-111.

[2] 李志鹏.简析中考体育考试与初中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J].亚太教育,2016,(1):54.

[3] 周青,张振.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探讨[J].运动,2014,(24):83.

[4] 任丽娜.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内蒙古教育,2015,(8):83.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学生积极性
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
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的开展
《外科护理学》项目教学法浅析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浅探
浅谈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三种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初中体育教学怎样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