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术后感染的应用分析

2018-09-03 00:49郭威袁善有宋丽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肉芽换药负压

郭威 袁善有 宋丽霞

作者单位: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骨科创伤因创面软组织缺损暴露时间长以及污染严重等特点,极易导致创面周围软组织感染,严重阻碍伤口愈合[1]。若未能及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液则极易引起反复感染,甚至诱发骨髓炎等严重不良事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外科治疗技术中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深部引流处理复杂创面,发挥促进伤口修复和愈合的作用[2]。为此本研究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实施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骨科接受创伤治疗并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参照组47例。纳入标准[3]:创伤部位出现红肿、疼痛以及发热的临床症状,创面标本经病原学和实验室检查均有阳性菌株被分离出者;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主动参与研究,且在医院伦理会批准下开展本研究者。排除标准[4]:恶性肿瘤患者;有心、肝、脑、肾等器质性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有精神及智力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者。研究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19~76岁,平均(47.5±9.5)岁,受损部位:13例跟腱断裂,11例骨盆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均为开放性损伤;参照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7~78岁,平均(47.5±10.2)岁,受损部位:12例跟腱断裂,7例股骨骨折,13例骨盆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均为开放性损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选择常规引流治疗。清理创面,依据创面情况,每间隔1~2d更换一次敷料,创面较大时需放置引流条,并同时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每间隔5~7d对创面实施一次病原学检查,当创面的肉芽生长丰满后,视创面情况选择直接缝合或创面植皮。

研究组: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创面进行清理,在创面上覆盖修剪好的引流敷料(若创面较深,需将敷料填充在创面底部),并利用间断缝合固定边缘,保证创面处于封闭状态。创面及其周围3cm范围内需用生物透性薄膜实施封闭性黏贴。连接负压吸引器,并负压调整控制在0.02~0.04kPa,若敷料出现明显凹陷,则证明负压有效。实施7~10d的负压吸引后取出敷料,若创面肉芽丰富且创面较小,则采取缝合处理;若创面较大且肉芽生长丰满,则采取植皮方式消除创面;若创面较深且软组织缺损较大,则需要再次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直至肉芽生长丰满后,采取植皮方式消除创面。对经过病原学检查后,创面为阳性的患者采取高敏抗生素治疗,并同时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引流。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治疗后的换药次数、VAS评分、感染创面的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对比。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为伤口完全愈合,结痂脱落后呈现出的肤色正常;显效为伤口愈合不低于80%,肉芽及伤口组织的生长情况较好;有效为伤口愈合不低于50%,肉芽及伤口组织有所生长,但有液体从伤口边缘少量渗出;无效为伤口与治疗前无较大差别。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后6h、12h及24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无痛感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 4~6分,重度疼痛为 7~10分[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远高于参照组的80.85%,且两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后各时段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各时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后各时段的疼痛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各时段的疼痛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6h 12h 24h参照组 47 4.53±1.42 4.05±1.14 3.57±0.14研究组 48 2.08±1.03 1.98±1.07 1.61±0.56 t- 9.641 9.127 23.290 P-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参照组,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各项指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换药次数、感染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换药次数、感染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换药次数(次)感染创面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参照组 47 10.34±1.08 28.14±2.36 34.17±4.23研究组 48 4.25±1.04 17.91±1.49 20.05±4.16 t - 27.987 25.202 16.400 P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近年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工伤、意外伤害等因素导致发生骨科创伤的人数急剧增多[7]。患者受伤后体质虚弱,机体免疫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创面长时间暴露,极大地增加了患者创面发生感染的风险,严重影响创面愈合[8]。发生感染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则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发生再次感染,进一步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目前,针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通常采取常规抗感染、清理创面、放置引流条以及定期换药的治疗方式,通过进行频繁、多次的创面清创、换药处理,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在感染炎性反应彻底消失后实施缝合关闭创面或植皮处理[9]。虽然此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临床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次的清创、换药会对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创面愈合,并且会导致引流区呈半开放状态,极易诱发医源性交叉感染,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治疗中发现此种方法更加适应于治疗创面较小并且感染症状较轻的患者,针对创面较大并且感染严重的患者则治疗效果欠佳[1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通过在创面局部产生负性压力环境,在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改变创面微环境可使坏死组织及时清除,对机体分泌纤溶蛋白激活物发挥促进作用,使内皮细胞的活性及功能得到增强,加快溶解创面中的纤维蛋白、诱导蛋白质合成,进而加快创面愈合速度[11];并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促进创面部位的微血管扩张,提高血流速度,从而增加创口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细胞增殖修复及功能发挥;通过吸出创口部位的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使细菌繁殖所需的培养基减少,避免了细菌大量滋生,并且对创面利用半透膜实施封闭,有利于伤口达到负压状态,还能对细菌的侵入有预防作用[12]。在负压作用的影响下,创面边缘张力会下降,使组织向伤口中心位置迁移,达到缩小创面面积的目的[13]。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控制负压在0.02~0.04kPa内,以免造成管道堵塞,同时需要密切监测引流系统的负压情况,将创面下方25cm左右位置作为引流瓶放置位置。若引流期间发生创面积液增加以及引流管道不畅,可适当增加负压,利用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对引流管内冲洗[14]。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参照组的80.85%,并且换药次数、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与黄超宇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缩短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施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所获取的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肉芽换药负压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品读快乐
美容点痣扫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