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预防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2018-09-03 00:49蒋俊杨新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级别出院分级

蒋俊 杨新凰

作者单位: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妇幼保健院(蒋俊);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杨新凰)

跌倒是临床住院患者经常发生的事件,该事件的发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轻则可能造成皮肉外伤,重则可能会发生骨折等严重事故,而且跌倒可能使患者产生害怕等不良心理,影响其康复进度[1]。为了防止患者发生跌倒,本研究将对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及潜在跌倒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级护理,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预防患者发生跌倒事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患者。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64例,高血压患者72例,其他心血管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80例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56~73岁,平均(62.3±5.7)岁;另外80例采取跌倒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作为研究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53~72岁,平均(60.8±6.3)岁。排除标准:①语言、沟通障碍者;②有精神病史者;③影响行动的其他疾病或外伤者。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疾病对应的相应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跌倒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跌倒风险评估与分级 采取公认的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从跌倒史、医学诊断、行走辅助、静脉输液/置管或使用特殊药物、患者步态及患者认知等6个条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125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24分为低风险,25~45分为中风险,>45分则为高风险。患者住院期间每周评估1次,根据分级结果实施针对性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

1.2.2 低风险跌倒级别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低风险跌倒级别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医院及病房环境介绍。进行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宣讲,如何正确的上下床、行走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医院公用设施的使用等。教导家属帮助患者及时清理有跌倒隐患的因素,如障碍物、地面湿滑等。告诫患者及其家属,活动时间适当,不宜过长,控制在30min以内,以减少患者因体累跌倒。

1.2.3 中风险跌倒级别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中风险跌倒级别患者及家属除了采取低风险级别的护理措施,还需嘱咐家属注意患者行动能力,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在病房及病床悬挂“中风险跌倒”标识牌,护理人员对悬挂有标识牌的患者进行每8h的跌倒风险检查。

1.2.4 高风险跌倒级别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高风险跌倒级别患者除采取低风险级别护理措施外,需对病房及病床悬挂“高风险跌倒”标识牌,护理人员每4h进行跌倒风险检查,家属密切监控患者行为,无特殊情况应在患者如厕、洗澡时陪伴患者身边,若较长时间离开,应告知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加紧巡视。适当减少患者活动时间及范围,避免独自出病房。护理人员交班应重点交代高风险患者的情况。

1.2.5 满意度调查及出院跌倒风险评估 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研究组进行出院跌倒风险评估,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预防跌倒知识,强调老年患者跌倒的不利后果。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在家康复期间应注意住院时的一些保护措施,控制行动时间及范围,保持家中整洁、干爽、透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跌倒率及护理满意度调查 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跌倒,无明显伤痛,跌倒率为3.75%,研究组无跌倒发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跌倒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研究组入院与出院的跌倒风险评估比较 研究组出院时无高风险跌倒级别患者,仅2例中风险跌倒级别患者,且跌倒风险评估得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研究组入院与出院跌倒风险评估比较[n(%)]

3 讨论

3.1 跌倒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实施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较为常见,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来说,存在长期服药的可能,疾病本身就存在跌倒风险,加上住院期间其他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增加患者身体负担。而且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行动较为不便,跌倒更容易造成肌肉损伤、骨折,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2]。另一方面,跌倒案例的发生,会影响医院的服务质量,可能给医护人员引起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对于预防跌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期实施跌倒分级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现在已经较为普及[3],国内也有相关报道,甚至形成了规范的跌倒护理管理模式。褚婕等[4]在医院78个科室实施跌倒护理管理模式,季度性的进行跌倒质量控制,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护理,有效降低了全院的跌倒发生率。赵丽丽等[5]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采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管理,建立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系统,显著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由此可见,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甚至建立预防跌倒管理体系,已经是减少患者跌倒、提高医院医护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中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的研究组,无跌倒案例发生,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风险分级性质的针对性护理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尤其对于中、高风险跌倒级别的患者,悬挂明显标识牌,对护理人员的巡视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避免护理人员巡查的盲目性。同时中、高风险分级后,家属及患者本身也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行动会更加注意。

3.2 跌倒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对患者出院预后恢复的有益性 有文献报道称[6],老年患者出院后跌倒发生率要显著高于住院时期,而且甚至有10%的出院患者因为家中跌倒再次入院,因此对于患者出院后的跌倒预防宣讲甚至护理也很有必要。李娟等[7]表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未得到跌倒护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跌倒,且患者依从性较差。杨丽等[8]表示,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给予出院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院跌倒事件。因此,作者认为跌倒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不仅在患者住院期间适用,在患者出院后家庭及社区活动也适用。因此,出院时应给予患者再次跌倒风险评估与分级,并嘱咐患者及家属应该注意出院后的家庭及社区活动,防止意外跌倒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同时,出院时对患者再次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出院后的跌倒预防。

猜你喜欢
级别出院分级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年增加700多万销量!看竣程生物如何做到千万级别
级别分明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