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2018-09-10 12:49黄赵伽
中国国际财经 2018年9期
关键词:财经类人才培养问题

摘 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财经类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经类专业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较高的职业技能、较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围绕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明确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财经类;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引言

要想结合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传统的教育观念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所培养的人才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高校应完善课程模式,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构建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共赢”。

一、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一)不健全的培养模式

单一、落后的培养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校并没有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起合适的培养模式,破坏了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杂乱无章,不利于学生全面的接受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不系统的校企合作机制

很多高校并不重视实习,尽管与企业签订了合同,但是过于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通过实习,积累下工作经验。部分学校希望借助实习,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礎,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企业由于财经类实习生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因此,不愿意再接纳实习生。再加上企业与学校的沟通欠缺,导致校企合作机制不够系统。

(三)不明确的培养目标

高校通常围绕着财经类管理职业的目标,明确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通过实地调查等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培养目标模糊不定。尽管高校安排很多课程,但是所学的课程并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最终使得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工作岗位。

(四)不合理的课程内容

由于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与专业不对口,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中面对专业问题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专业问题,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最终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当毕业生进入到工作岗位时,他们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得部分毕业生会觉得大学阶段所学的内容毫无作用。

(五)“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虽然高校教师都具备“职称资格证书”,但是实战经验匮乏。“双师型”教师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无法更好的胜任的教学工作。

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创新培养模式

单一、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高校应清楚的认识到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应结合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密切结合财经类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创新培养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慢慢取代了“手工做账”,作为一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要认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当然,高校要将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考试内容融入到教学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持证上岗。

(二)构建校企机制

校企机制的构建,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真正实现“共赢”。高校的教学任务旨在为社会培养游戏的人才,因此,高校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教学理念,拉近自身与企业间的距离,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对于高校而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战水平,还要围绕着每个工作岗位的要求,明确课程内容。对于企业而言,明确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反馈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积极与学校沟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三)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市场调查研究数据,高校要重新定位,明确学校类型,并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到社会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全能型人才。高校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该专业,该专业更适合从事哪些工作岗位,便于学生在课外时间,搜集与该专业相符合的知识,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岗位上。

(四)开设核心课程

高校开设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用人要去,还要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情况,开设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现阶段,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是财务类专业学生要掌握的四大课程。通过开设核心课程,使得毕业生快速的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为企业输送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五)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优秀的人才,这通常依赖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当前,很多高校缺乏“双师型”教师资源,仅仅关注教师是否持有相关证件,并不关注教师的实践经验。为此,课堂上,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却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针对此,高校要聘请专业、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目前,高校开始思考:如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呢。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不断降低,很多高校毕业生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但是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加剧,高校要改革教学,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莲苓.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为例[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孙百鸣,袁冰滨,陈志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作者简介:

黄赵伽,辽宁财贸学院。

猜你喜欢
财经类人才培养问题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