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音律》“阴将始刑”新诂

2018-09-20 02:10
语言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句传世吕氏春秋

周 硕



《吕氏春秋·音律》“阴将始刑”新诂

周 硕

(复旦大学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吕氏春秋·音律》篇:

林钟之月,草木盛满,阴将始刑,无发大事,以将阳气。

其中“阴将始刑”一语,历来聚讼纷如。王念孙曰:“‘始刑’当为‘始杀’,‘杀’与‘气’为韵。”孙人和《吕氏春秋举正》曰:“按‘阴’下本有‘气’字,而今本脱之。”刘师培《吕氏春秋斠补自序》曰:“《音律篇》‘阴将始刑’,《治要》作‘阴气将刑’。”蒋维乔《吕氏春秋汇校》曰:“刘师培《斠补自序》以《治要》胜今本,孙氏人和亦据《治要》及高注以今本脱‘气’字,甚是。盖先涉注而衍‘始’字,因夺其‘气’字。”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云:“满”字“刑”字均不误,毕、王说非。……(中略)不当改‘阴将始刑’为‘阴气将刑’。”①

概而言之,上述诸家意见大致可归为两类。其一,据《群书治要》卷三九引此文作“阴气将刑”,故疑今本脱“气”字又涉注而衍“始”字,认为今本作“阴将始刑”实误。其二,《音律》此篇文句叶韵,如黄钟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以固天闭地,阳气且泄”,“盖”、“泄”皆叶部字;夹钟之月,“宽裕和平,行德去刑,无或作事,以害群生”,“刑”、“生”皆耕部字等。唯林钟之月此四小句中“刑”为耕部、“气”为物部,两字韵部远隔,殊显不类。故疑“刑”为“杀”之讹(“杀”、“气”合韵),原文应作“阴将始杀”。今按,两种怀疑看似合理,然而仔细考察,其实皆有可商之处。前说所据引文为一孤例,缺乏其他文献证据的支持;后说依韵遽改“刑”为“杀”,实则两字形音远隔,无由相通。从现有文献及训诂材料来看,两说皆很难使人信服。

近年来出土文献材料不断刊布,其中不少可与传世文献比勘对照,往往可为传世文献中疑难文句的理解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新近刊布的阜阳双古堆汉简《吕氏春秋》中,第28号残片恰可与《音律》篇此处文句相对照。据胡平生先生披露,阜阳双古堆汉简中共有98枚残片与《吕氏春秋》内容相合,包括“传世本《吕氏春秋》十二纪60个篇章中的35个”,整理者辑为一类,题为《阜阳双古堆汉简·吕氏春秋》(胡平生2015:511-536)。这是首次发现的西汉版本《吕氏春秋》,其文献价值及校勘学价值不言而喻。其中第28号残片释文如下:

整理者已经注意到该残片与传世本《吕氏春秋·音律》篇有关文句的关系,指出(胡平生2015:526-527):

依据此条宝贵的文献异文材料,我们可以重新检讨以往有关传世本“阴将始刑”的诸种说法。首先,可知孙人和、刘师培、蒋维乔等学者关于“阴将始刑”中“阴”字下脱“气”字这一看法,不攻自破。阜阳汉简本《吕氏春秋》此处文句本无“气”字,正作“阴将始”,与今本相合。亦可知《群书治要》所见本已误。

2.1 实验组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 试验组有30例前哨淋巴结均在中央区找到,快速冰冻结果转移阳性,加做单侧颈淋巴结清扫(Ⅱ~Ⅳ区)。试验组均出现甲状腺均匀黑染,Ⅵ区淋巴结呈结节样黑染,未出现片状黑染,喉返神经未出现黑染,无纳米碳外溢影响术野现象发生,见图1A至图1C。

“茀”有“治”、“击”、“除”之义。《诗·大雅·生民》“茀厥丰草”,毛传曰“茀,治也”。《方言》:“茀,拔也。”段玉裁《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治草曰茀。”此种意义之“茀”,古书又通作“刜”。《诗·小雅·采芑》“朱茀斯皇”,“茀”释文本又作“刜”。《说文·刀部》:“刜,击也。从刀,弗声。”《广雅·释诂》:“刜,断也。”《周礼·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诸弋射”,郑玄注“茀之言刜也”。《楚辞·九叹》“执棠溪以刜蓬兮”,王逸注“刜,斫也”,洪兴祖补注“刜,断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苑子刜林雍”,陆德明《释文》引《说文》云“刜,击也”。《国语·齐语》“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韦昭注“刜,击也”。《说文·矢部》“矰”字段注:“茀之为言刜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拂其颈”条:“拂,读为刜。刜,斫也。今江南犹谓刀击为刜。”皆其例。

白于蓝 2012 《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汇纂》,福建人民出版社。

陈奇猷 2002 《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松长编 2001 《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

胡平生 2015 阜阳双古堆汉简《吕氏春秋》,载李宗焜主编《古文字与古代史》(第四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511-536页。

季旭升 2014 《说文新证》,(台北)艺文印书馆。

李宗焜 2010 王念孙批校本《吕氏春秋》后案,载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495-504页。

刘钊 2011 《古文字构形学(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

汤馀惠主编 2001 《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王利器 2002 《吕氏春秋注疏》,巴蜀书社。

许维遹 2009 《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

张锦少 2010 王念孙《吕氏春秋校本》研究,《汉学研究》(台湾)第28卷第3期。

① 上引诸说请参看王利器(2002:608);陈奇猷(2002:334-335);许维遹(2009:138)。王念孙说见王氏《吕氏春秋》批校本,据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转引。王氏批校本现藏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详情可参张锦少(2010)、李宗焜(2010:495-504)。

② 高亨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1989:600-604);白于蓝(2012:546-547)。

A New Interpretation of(阴将始刑) in the Book(吕氏春秋)

ZHOU Shuo

(Center for Research on Chinese Excavated Classics and Paleograph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H131

A

1000-1263(2018)03-0099-03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创新资助项目“出土时令类文献辑证”(CTWX2016BS007)

周硕,男,1989 年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汉语史。

猜你喜欢
文句传世吕氏春秋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用关键文句展示作文的思维层次——以“八省联考”卷作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为例
豆腐是怎么来的?
中国传世名画之《捣练图》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传世名画
《吕氏春秋》养生之道
用灿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