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藏语的差比句

2018-09-20 02:10
语言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藏语语序基准

汪 岚



德钦藏语的差比句

汪 岚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基本语序类型为“比较基准(St)+比较标记(M)+比较结果(A)”,不同的句式中语序会有不同的变化:在差比句的肯定形式中典型结构为St+M+S+A,否定形式与是非问形式的语序分别为S+St+M+(NEG)A(NEG)与St+M+S+(INTER)A(INTER)。差比标记由古藏语方位词sɡaŋ(上面/在……上面)语法化而来。

德钦藏语;差比句;语序类型;差比标记

差比句在语序类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其构成成分的语序,与动宾语序和介词类型(前置词/后置词)密切相关,是重要的类型指标(刘丹青2003:2)。差比句一般包括比较主体(Subject)、比较基准(Stander)和比较结果(Adjective)三个参项,每个参项上都可以加标记成分。其中加在比较基准上的叫比较标记(Marker)。

相对于汉语而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差比句研究还很薄弱,甚至有些语言差比句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胡坦先生在1984年对藏语比较句的一般特征和双项比较句作了初步分析。对安多藏语差比句的类型特征做过系统研究的有邵明园(2012),文中有所涉及的有张济川(1999)、周毛草(2003)、王双成(2012)等学者。此外,邵明园(2015)对藏语差比格助词bas及其历时形态句法的演变问题作了详细讨论。

德钦①藏语的差比句前人尚未做过研究,本文在语言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德钦藏语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基本语序、否定形式、是非问形式、差比标记及来源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SOV型语言语序类型研究提供参考。

一 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基本语序

德钦藏语作为OV-后置词类型与OV(宾动)型语言符合语言共性原则:“基准-比较标记-形容词”/“基准-形容词”语序②。德钦藏语差比句主要由比较主体(S)、比较基准(St)、比较结果(A)和比较标记(M)四个结构要素构成。下文主要从比较主体(S)、比较基准(St)、比较结果(A)以及比较标记(M)的句法位置等角度探讨德钦藏语差比句的语序类型。

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基本语序分为两种,即S+St+M+A与St+M+S+A。德钦藏语差比句的比较结果(A)总位于句末,位置比较固定。

(一)S+St+M+A

在这类结构中,比较主体位于句首,比较结果位于句尾,比较标记居比较基准之后。例如:

1) ja⁵⁵kʰa⁵⁵- ɡe³¹ ȵi³¹ma⁵⁵ də³¹ ʦʰe⁵⁵rĩ⁵⁵- kʷõ³¹lə³¹ rĩ¹³- ʨã³¹

夏天- GEN 白昼 CONJ 夜晚- M 长- COP.FACT

夏天的白昼比[夏天的]③夜晚长。

2) kʰu⁵³ mo¹³- kʷõ³¹lə³¹ zɔ⁵³ tʂʅ³¹ʦɿ⁵⁵ sõ⁵⁵ ʨʰõ¹³- ʨã³¹

3SG 别人- M 身高 尺子 三 小- COP.FACT

他[的身高]比别人的身高矮一米。

由1)、2)可知,ȵi³¹ma⁵⁵(白昼)、kʰu⁵³(他[的身高] )作为比较主体均位于句首。比较标记kʷõ³¹lə³¹后置于比较基准ʦʰe⁵⁵rĩ⁵⁵(夜晚)、mo¹³(别人的身高)后,前置于由形容词rĩ¹³(长)、ʨʰõ¹³(小)充当的比较结果之前。比较标记作为联系项位于比较基准(St)与比较结果(A)之间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

(二)St+M+S+A

在St+M+S+A的结构中,比较基准位于句首,居比较主体之前。比较标记位于比较基准与比较结果中间,比较结果仍然位于句末。例如:

3) ru³¹ɡõ⁵⁵- kʷõ³¹lə³¹ ta⁵⁵ ʨʰi³¹- ʨã³¹ (马比兔子大。)

兔子- M 马 大- COP.FACT

4) ja⁵⁵kʰa⁵⁵- kʷõ³¹lə³¹ ɡu⁵⁵kʰa⁵⁵ tʂʷõ¹³- nã³¹ (冬天比夏天冷。)

夏天- M 冬天 冷- DIR

例句3)、4)中,比较基准ru³¹ɡõ⁵⁵(兔子)、ja⁵⁵kʰa⁵⁵(夏天)位于句首,居比较主体ta⁵⁵(马)、ɡu⁵⁵kʰa⁵⁵(冬天)之前。

综上可知,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基本特征:比较标记始终后置于比较基准,比较结果位置固定位于句末,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位置可互换。上述讨论的基本语序均为差比句的肯定形式,其典型结构形式为St+M+S+A。李云兵(2003:53)指出,St+M+A是藏缅语差比句的优势语序。德钦藏语差比句的结构形式符合藏缅语差比句类型学特征。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的易位不影响基本句义,比较基准位于比较主体之前更自由且无需加标记。胡坦(2002:536)认为,这种易位只涉及语义重心的转移。徐烈炯、刘丹青(1998:300)认为,话题优先主要存在于汉语和藏缅语言中。笔者认为德钦藏语差比句肯定形式的典型结构语序体现了其作为话题型语言的特点。

二 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否定形式

刘丹青(2003:20)认为,一个肯定差比句式在形式方面可能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否定句,其中一种在肯定式上加否定词(单纯否定式),另一种则可能使用不同的比较标记和句法结构(变异否定式)。刘丹青(2006:140)还指出,句子的否定是对句子所表达命题的否定,“否定成分”是对命题行使否定作用的算子。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否定形式为单纯否定式。否定词的位置可分为两种,一是在比较结果前加否定词;一是在系词前加否定词。否定词作为否定算子,其辖域因句法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前者否定算子作用于比较结果,否定辖域只包括谓语,属于部分否定;后者作用于全句,属于小句否定。

(一)S+St+M+NEG+A

从信息编码和传输的角度看,藏语的习惯是把已知信息放在前面,新信息放在后面,由已知到未知,由旧及新,越靠近句尾,信息内容越新,信息量越高(胡坦2002:540)。在这类结构形式中,比较结果作为最新信息位于句末,否定词居比较结果前,否定的范围只包括由比较结果充当谓语核心所表达的新信息。例如:

5) mə¹³- ɡe³¹ɡe³¹ kʰu⁵³- kʷõ³¹lə³¹ ma³¹- lĩ⁵⁵- ʨã³¹ (谁都不比他傻。)

人- PL 3SG- M NEG- 傻- COP.FACT

6) pʰi³¹kʷo⁵³ ʨy³¹ʦɿ⁵⁵- kʷõ³¹lə³¹ mu³¹- ŋɛ⁵⁵- ʔa⁵⁵ ʨã³¹ (苹果不比橘子甜吗?)

苹果 橘子- M NEG 甜- INTER COP.FACT

如上所示,例5)为差比句的否定句、例6)为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否定词ma³¹、mu³¹分别位于由形容词lĩ⁵⁵(傻)、 ŋɛ⁵⁵(甜)充当谓语核心的比较结果之前,仅否定比较结果,属于部分否定。在语义上,刘丹青(2006:213)认为,对差比的否定有两种,一种是否定该差比;一种是反向差比。反向差比是指用其他句式表示或直接用反义词来替换。笔者认为这一结构形式的否定句在语义上可以定义为反向差比。若我们译作“谁都比他不傻”、“苹果比橘子不甜”,ma³¹lĩ⁵⁵(不傻)、mu³¹ŋɛ⁵⁵(不甜)若作为“聪明”、“酸”的反义词,那么“谁都比他聪明”、“苹果比橘子酸”的否定句就可用例5)、例6)表达。

(二)S+St+M+A+NEG+COP

在这类结构中,否定词位于形容词之后,系词之前。否定词位置较前一结构的差异可能与系词“是”作为封闭性动词词项有关。该否定算子的辖域为整个小句。例如:

7) tʂa⁵⁵ʂʅ⁵⁵ dʐø³¹mə⁵⁵- kʷõ³¹lə³¹ zɔ⁵³ ʨʰu³¹- pu⁵³ ma³¹ ʨã¹³

扎西 卓玛- M 身高 高- NMLZ NEG COP.FACT

扎西人名[的身高]不比卓玛人名身高高。

8) ʔa⁵⁵də⁵⁵ ɦu⁵⁵də⁵⁵- kʷõ³¹lə³¹- mu³¹ ja³¹- ma³¹ ʨã¹³

这个 那个- M- NEG 好- NEG COP.FACT

这个不比那个坏。

上述例句我们可以分别译为“扎西比卓玛高不是”、“这个比那个坏不是”,这样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否定词ma³¹否定整个小句。封闭性动词词项的否定式可能出现不规则现象(刘丹青2006:143)。在德钦藏语的比较结构中,系词“是”作为封闭性动词词项,在这类形式中否定词移位至系词前、否定系词后,继而否定整个小句。沈家煊(2015:48)指出,否定句常被人认为是不太礼貌或令人不快的语句,说话人对一个否定判断往往想“留有余地”,说得委婉一些。在德钦藏语中系词ʨã¹³除了表达判断意义之外,还兼表示证④意义。若系词ʨã¹³表达说话者直观断言,语气肯定,那么则与礼貌原则相悖,因此德钦藏语在这类结构中通过改变句末系词声调使否定减弱,即降调31改为升调13。此外,从否定词的位置来看,否定词由比较结果前漂移至系词前,我们认为这也是减弱否定的另一方法,委婉地表达了说话者对一个否定的判断。

Payne(2010:282)认为,最为常见的否定策略是对整个命题的否定,可称为“小句否定”,另一类是特定成分的否定,成为“成分否定”。按照Payne的划分,在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否定式中,在比较结果前加否定副词属于“成分否定”,而在系词前加否定词是“小句否定”。在这类句型中德钦藏语最常见的否定策略是“成分否定”而非对整个命题的否定。这是否与比较标记的语法化程度有关有待探讨。无论是“成分否定”还是“小句否定”,否定词的位置并不影响比较主体(S)、比较基准(St)、比较结果(A)以及比较标记(M)这四个结构要素的排序。在德钦藏语差比句的否定式中,其结构形式均为S+St+M+(NEG)A(NEG)。

三 德钦藏语差比句的是非问形式

德钦藏语的是非问句多用ʔa⁵⁵提问,在差比句的是非问形式中,疑问标记ʔa⁵⁵的句法位置与不同示证意义的表达有关。ʔa⁵⁵有两个句法位置,一种位于比较结果前;一种居于比较结果后。若德钦藏语差比句的是非问形式,句末为nã³¹,那么疑问标记位于比较结果前;若句末为系词ʨã³¹/ʨã¹³,疑问标记则居系词前。无论疑问标记位于何处,差比句的是非问形式均为St+M +S+(INTER)A(INTER)。

(一)St+M+S+INTER+A

中性问句不预先期待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用肯定、否定回答的可能性相等(刘丹青2006:11)。在德钦藏语差比句的是非问中,问话人若没有预期答案,该是非问为中性问句,句末助词使用nã³¹,疑问标记ʔa⁵⁵位于比较结果前。例如:

9) ʨy³¹ʦɿ⁵⁵- kʷõ³¹lə³¹ pʰĩ³¹ kʷo⁵³- ʔa⁵⁵ ŋɛ⁵⁵- nã³¹ (苹果比橘子甜吗?)

橘子- M 苹果- INTER 甜- DIR

10) ŋa¹³ ji³¹ɡe⁵⁵ ʨʰy⁵³ ji³¹ɡe⁵⁵- kʷõ³¹lə³¹ ʔa⁵⁵ mõ¹³- nã³¹(我的书比你的书多吗?)

1SG 书 2SG 书- M INTER 多- DIR

例9)、10)问话人并不知道答案,对于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期待值是相等的。nã³¹具有亲知示证(direct)意义,表明问句答案是建立在受话者亲眼看见或者亲自感知之后得出的判断。疑问标记在这类结构形式中分别位于由形容词ŋɛ⁵⁵(甜)、mõ¹³(多)充当的比较结果前。

(二)St+M+S+A+INTER+COP

引导性问句指问话人对问题的答案已有预期,问话只是引导对方说出自己预期的结论(刘丹青2006:11)。在这类结构形式中,句末使用系词ʨã³¹,疑问标记前置于系词前,问话人已经对该问题的答案有预期,属于引导性问句。

11) tʂa⁵⁵ʂʅ⁵⁵ dʐø³¹ma⁵⁵- kʷõ³¹lə³¹ ʨʰi¹³- ʔa⁵⁵ ʨã³¹ (扎西名字比卓玛名字大?)

扎西 卓玛- M 大- INTER COP.FACT

12) ʨʰy⁵³ kʰa³¹ʦã⁵⁵ sa³¹- mu⁵⁵ sẽ¹³ ŋa¹³- kʷõ³¹sɿ³¹ mõ¹³- ʔa⁵⁵ ʨã³¹

2SG 昨天 吃- NMLZ 饭 1SG- M 多- INTER COP.FACT

你昨天吃的饭比我[的饭]多吗?

例11)作为肯定命题的是非问句,问话人预期答案为“扎西比卓玛小”。例12)问话人引导对方回答“你昨天吃的饭比我多”。

综上可知,德钦藏语作为OV-后置词类型与OV(宾动)型语言符合语言共性原则:“基准-比较标记-形容词”/“基准-形容词”语序。德钦藏语差比句的主要结构要素:比较主体(S)、比较基准(St)、比较结果(A)以及比较标记(M)在不同的句式中语序类型有差异。在差比句的肯定形式中有两种语序,一种为St+M+S+A,一种为S+St+M+A,前者为典型结构,这与藏语作为话题型语言有关。否定形式与是非问形式均有且仅有一种语序,分别为S+St+M+(NEG) A(NEG)与St+M+S+(INTER)A(INTER),二者句式与语序均不同。

四 德钦藏语的差比标记及来源

比较标记是差比句重要的结构要素,书面藏语为-bas或-las,而藏语方言中无统一形式,来源不同。

(一)藏语方言差比标记

传统藏文文法对差比结构的探讨主要是放在第五格从由格内来进行的,从由格又译离格或夺格(ablative),古藏文包括las和nas两个附置词。书面藏语比较标记除las之外还有bas,实则古藏文共有las和bas两个标记成分。格桑居冕、格桑央京(2002:90)认为表示比较的格助词在藏语方言内部有些分歧,有的用ji,有的用da、we等。例如康方言差比句:

木雅话(格桑居冕、格桑央金2002:90):

13) tʂi¹³ ji³¹ ta⁵³ ndʑo⁴⁴ li⁵³ reʔ (马比骡走得快。)

骡子- M 马 快

西藏昌都话(格桑居冕、格桑央金2002:90):

14) ŋa¹³ we¹³ kʰo⁵³ lo⁴⁴xo⁵³ ʨʰe⁵³ do (他年岁比我大。)

我- M 他 年岁 大

云南中甸藏话(胡坦2002:419):

15) te¹³riŋ⁴⁴ khe⁴⁴zoŋ⁴⁴ bɛ tɕoŋ¹³ nə (今天比昨天冷。)

今天 昨天- 比 冷-

由上可知,木雅话的差比标记为ji³¹;西藏昌都话为we¹³;云南香格里拉市(原为中甸县)藏语为bɛ。可见康方言内部的差比标记形式不一,内部分歧比较大。

为全面考察藏语差比标记的形式和来源,我们先看藏语方言中差比标记形式。如下表(邵明园2015,个人交流)所示:

藏语方言中差比标记形式及来源⑤表1

方言标记书面来源方言标记书面来源 中甸bɛbasbyas做巴塘dadang和连词 昌都webasbyas做札达su:msum来源不明 拉萨lɛlasla向格+s普兰sõ:sum来源不明 白朗lelasla向格+s察隅jĩ³⁵nayinna系词+na 日土lalasla向格+s贵德htinabstasna看+na 雅江jiyis yi属格+s 果洛rɯkriɡ看 德格jiyiskyi属格+s称多jiyis yi属格+s 木雅jeyisyi属格+s泽库kəkyiskyi属格+s 木雅lelasla向格+s夏河htilibstaslas看+las离格

古今藏语的比较标记有异有同,藏语方言的比较标记是对藏文比较标记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有一些经语法化而来的新的比较标记。由上表可知,比较标记继承了书面藏文bas或las的有中甸、昌都、拉萨、白朗以及日土。其他方言则由“施格”、“随同格”或其他形式语法化为比较标记,来源不一。

(二)德钦藏语与昌都藏语差比标记的语音形式

笔者语言调查点一江之隔便是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木许乡尼龙村,两地交通方便,两村藏族人民经常往来,藏语语音虽存在差异但相互可通话。经笔者初步调查,尼龙村藏语的差比标记与笔者调查点藏语的差比标记语音上存在对应关系,应属同一来源。

按照比较标记的数量,德钦藏语的差比句为单标记,具有强制性。德钦藏语的差比标记语音形式有三种,依次为kʷõ³¹lə³¹、kʷõ³¹ sɿ³¹以及kʷõ³¹zə³¹。例如:

16) tʂø¹³- kʷõ³¹lə³¹ ta⁵⁵ nʥo³¹- nã³¹ (马比骡子快。)

骡子- M 马 快- DIR

17) ŋa¹³ kʰu⁵³- kʷõ³¹sɿ³¹ lu¹³ tʂɔˀ⁵³ ʨʰi¹³- ʨã³¹ (我比他大六岁。)

1SG 3SG M 年岁 六 大- COP.FACT

18) pɛ³¹ʦʰɛ⁵⁵ sa¹³- kʷõ³¹zə³¹ ʂʰa⁵⁵ sa¹³ rɛ⁵⁵ ja³¹- ʨã³¹ (吃肉比吃白菜好。)

白菜 吃- M 肉 吃 好- COP.FACT

第一种语音形式kʷõ³¹lə³¹使用频率最高,老中青均使用,后两种kʷõ³¹sɿ³¹以及kʷõ³¹zə³¹差比标记的语音形式在青年人中使用较多,其中kʷõ³¹zə³¹极少出现。笔者认为这三种语音形式的差异与语音演变l>z>s有关。辅音l受后接元音ə>ɿ高化影响强化为擦音。辅音受后接元音影响强化为擦音并非特例,孙宜志(2007)曾指出,合肥方言泥来母n、l>n>z,是由于前元音i>ɿ或y>ʯ高化引起的。这三种差比标记的使用频率以及使用人群的差异刚好反应了作为过渡阶段的z最为不稳定。三者语音上虽然存在差异,但语法功能却相同。例16)中比较基准tʂø¹³(骡子)话题化位于句首,例17)、18)中的比较基准kʰu⁵³(他)与pɛ³¹ʦʰɛ⁵⁵sa¹³(吃白菜)位于比较主体之后,语序的差异并未造成“歧义”,标记介引的只有比较基准。

昌都地区藏语的差比标记内部存在差异。由上文可知格桑居冕、格桑央金(2002)记录为we¹³,而金鹏在文中记载为kong³ la³或ɡoŋ³la³,笔者调查的昌都地区木许乡尼龙村藏语的差比标记为kʷõ³¹ni³¹。金鹏(1958:333)记载的昌都地区藏语差比句例句如下:

19) ŋa³ ʨʰø¹ ɡoŋ³ la³ ȶʰe¹ ɹe³ (我比你大。)

我 你- M 大

20) ȶʰaŋ¹to⁵ koŋ³la³ ɬa¹sa¹ ɕi¹ do⁵ (拉萨地名比昌都地名舒服。)

昌都 M- 拉萨 舒服

由例19)、20)可知,该地区差比标记存在两种语音形式,一种为kong³ la³,一种为ɡoŋ³la³,二者功能相同。金鹏(1958:332)指出,现代昌都话里常用sɡaŋ la(说做kong³ la³意为“在上面”)代替las,加在被比较的词后面。被比较的词在先说或在后说都可以。

笔者调查的西藏昌都地区藏语差比句例句⑥如下:

21) dʐø³¹ma⁵⁵ tʂa⁵⁵ʂʅ⁵⁵- kʷõ³¹ni³¹- mu³¹ tʂʰõ¹³- ʨã¹³ (卓玛人名不比扎西人名小。)

卓玛 扎西- M NEG 小- COP

22) ʔa³¹re⁵⁵- kʷõ³¹ni³¹ ɡə³¹ʦʰõ⁵⁵ sɛ⁵³- nã³¹ (昨天比今天热。)

今天- M 昨天 热- DIR

由例21)、22)可知,昌都地区尼龙村藏语差比标记为kʷõ³¹ni³¹,位于比较基准之后,比较基准的位置比较自由,可位于比较主体之前也可位于比较主体之后。

(三)德钦藏语差比标记的来源及类型学特征

古藏文方位名词sɡaŋ(上面/在……上面)在各地藏语方言中,即使同一地区语音演变也各有不相同,例如瞿霭堂、谭克让(1983:310-311)记载的阿里藏语:

阿里藏语方位名词“上面”语音形式 表2

地名日土普兰札达革吉 藏语ka:ŋ¹⁴ka:ŋ¹⁴ɡa:ŋ¹⁴ka:ŋ¹⁴

由上表可知西藏阿里藏语札达地区仍保留浊辅音,日土、普兰以及革吉地区浊音清化。周季文、谢厚芳(2003:21)指出,方位名词可以作状语,其后面必须加助词la或nas。笔者认为德钦藏语的差比标记kʷõ³¹lə³¹、昌都地区尼龙村藏语的差比标记kʷõ³¹ni³¹与金鹏记载的昌都地区差比标记kong³ la³/ɡoŋ³la³语音演变虽不同,但三者来源相同,均来自古藏文sɡaŋ,符合由方位、处所词语法化为差比标记的特征。

Delancey(1997:58)发现在许多语言中由名词语法化而来的后置词比动词来源的略多。由古藏文方位名词sɡaŋ语法化而来的后置词在各地区语法功能不同。据现有资料显示,sɡaŋ在藏语巴塘话中语法化为位格标记,在藏语东旺话中语法化为部分宾语格标记。例如:

藏语巴塘话(周春晖2015:44):

23) xʰĩ⁵⁵pʰũ⁵⁵- ɡõ ɕy¹³- tɕi nõ (树上有一只小鸟。)

树- LOC 小鸟- INDF PEF.OBS

24) a⁵⁵pʰa⁵³ a¹³nõ⁵⁵ ɾə¹³ ɡõ⁵⁵ tʰe⁵⁵ (父亲今天早上去了山上。)

父亲 今早 山 顶 去

藏语东旺话(Bartee2007:272):

25) a¹¹lʏ⁵⁵- ji kʰui⁵⁵ kʰĩ⁵⁵ba⁵³- ɡõ da¹³- de (猫在舔它的爪子。)

猫- ERG 3SG.GEN 脚- OBJ 舔- CONT

例23)ɡõ⁵⁵是由例24)中表示“上面”的名词ɡõ⁵⁵经语法化成为位格标记并取轻声形式。而在藏语东旺话中,Bartee(2007:271)指出,ɡõ为部分宾语格标记。例25)中,kʰĩ⁵⁵ba⁵³(爪子)在句中作宾语,是a¹¹lʏ⁵⁵(猫)身体的一部分,ɡõ⁵⁵作部分宾语格标记。

Stassen(2005:491)在为WALS撰写的世界语言比较结构的文章中,调查分析了世界范围内167种语言差比结构的情况。他将差比标记的类型分为四类:处所型(locative,78种)、超越型(exceed,33种)、联合型(conjoined,34种)、小品词型(particle,22种)。由此可见,在世界语言中采用处所型的比较句较多。例如处所型比较句语言中,楚克齐语(Chukchee)-ik、那迦语(Naga)-ki、马普切语⑦(Mapuche)meu等均由“在……上”方所格变为比较标记。例如马普切语(Mapuche)(Stassen1985:153):

26) Karlos doi fucha-i Francesko meu (Karlos人名比Francesko人名更高。)

Karlos ADV:更 高-3SG Francesko LOC:在……上/到

方位、处所经常被放到一起作为“方所范畴”来研究,有些藏缅语比较标记与方位名词同形(王艳红2012)。景颇语、载瓦语、普米语同样采用“方所范畴”作比较标记。郑慧仁(2012:76)在对东北亚语言比较标记进行类型学研究时指出国内少数民族语差比标记来源于方位型(orientation)的有tʰaʔ³¹(景颇语)、tʰoʔ⁵⁵(载瓦语)、 tõ³³/ɣɯ³³(白语)、to⁵⁵(普米语)、 ku⁴⁴sɿ³³(傈僳语)、 lə¹(傣语),这六种语言均使用方位词作差比标记。例如傣语:

27) xau¹ʦau³ jai⁵- lə¹ to¹xa³ sɔŋ¹ pi¹ (他比我大两岁。)

3SG 大- M 1SG 两 岁

28) lə¹ pʰən¹ mi² la:² pap ləŋ⁶ (桌子上有一本书。)

LOC:上 桌子 有 书 本 一

综上可知,德钦藏语的差比标记已完全虚化,并非像巴塘话、马普切语(Mapuche)、傣语仍保留“上面”的本义。差比标记属于处所型,符合世界语言差比标记的类型特征。

五 结语

德钦藏语差比句的语序符合语言共性原则:“基准-比较标记-形容词”/“基准-形容词”与OV-后置词类型、OV(宾动)型语言相和谐。Greenberg(1963)和Dryer(1992)为简化语序,在讨论差比句的语序时均未将比较主体考虑在内。在考察德钦藏语差比句语序时,本文将比较主体作为结构要素,发现不同句式中语序会有不同变化。其差比句的肯定形式中St+M+S+A为典型结构,这应该与藏语作为话题型语言有关。否定形式与是非问形式的语序分别为S+St+M+(NEG)A(NEG)与St+M+S+(INTER)A(INTER),二者句式与语序均不同。德钦藏语的差比标记类型属于处所型,由方位词“上面”/“在……上面”语法化而来,符合世界语言差比标记的来源特征。作为类型学参项的差比句,其构成成分的语序是重要的类型指标,对差比句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需要建立在语法描写之上,德钦藏语差比句的语序对语言类型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附记】本文写作过程中蒙业师王双成教授悉心指导,中山大学邵明园副教授指教良多,《语言研究》编委会和审稿人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谨致谢忱!作者亦特别感谢田野调查期间我的语言老师:金花阿姨以及德钦县佛山乡巴美行政村、西藏昌都木许乡尼龙村的藏族朋友们。文中不妥之处概由笔者负责。

《迪庆藏族自治州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3 《迪庆藏族自治州志地方志(下)》,云南民族出版社。

邓凤民 2015 《汉藏语差比句研究》,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格林伯格著、陆丙甫、陆致极译 1984 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国外语言学》第2期。

格桑居冕、格桑央京 2002 《藏语方言概论》,民族出版社。

金鹏 1958 《藏语拉萨、日喀则、昌都话的比较研究》,科学出版社。

胡坦 1985 论藏语的比较句,《民族语文》第5期。

胡坦 2002 《藏语研究文论》,中国藏学出版社。

刘丹青 2003a 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

刘丹青 2003b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 2006 《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云兵 2008 《藏缅语族语言的语序类型》,北京大学出版社。

潘恩(Thomas E. Payne) 2011 《如何描述形态句法》,世界图书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

瞿霭堂、谭克让 1983 《阿里藏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沈家煊 2015 《不对称和标记论》,商务印书馆。

孙宜志 2007 合肥方言泥来母今读z声母现象的探讨,《中国语文》第2期。

邵明园 2015 藏语差比格助词bas溯源,《语言学论丛》第52期。

王双成 2009 西宁方言的差比句,《中国语文》第3期。

王艳红 2012 差比标记来源的类型学分析,《民族语文》第2期。

徐烈炯、刘丹青 1998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

郑慧仁 2012 《东北亚语言比较标记的类型学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周春晖 2015 《藏语巴塘话语法专题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周季文、谢厚芳 2003 《藏语拉萨话语法》,民族出版社。

Bartee, Ellen Lynn 2007. Los Angel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Delancey, Scott 1997, Joan Bybee et al(eds.) Essays on Language Function and Language Type: Dedicated to T. Givón. Edited by Joan Bybee, John Haiman and Sandra A. Thompson Offprint.

Stassen, Leon 1985. Oxford and New York: Blackwell, 1985.

Stassen, Leon 2005, 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Edited by Martin Haspelmath, Matthew S. Dryer, David Gil, Bernard Comrie.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①德钦县隶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康方言。本文章除特别注明外,其余语料均为笔者田野调查所得,语言调查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佛山乡巴美行政村粗巴自然村。语言老师:金花,又名忠姆,女,藏族,47周岁。文中语法术语缩略符号说明:1SG(1st person singula第一人称单数)、2SG(2nd person singular第二人称单数)、3SG(3nd person singular第三人称单数)、A(Adjective比较结果)、CONJ(conjunction连词)、CONT(continuative连续体)、COP(copula系词)、DIR(direct亲知示证)、ERG(ergative作格标记)、FACT(factual 叙实示证)、GEN(genitive属格)、INTER(interrogative疑问标记)、LOC(locative位格标记)、M(Comparetive marker比较标记)、NEG(negative否定标记)、NMLZ(nominalizer名物化标记)、OBJ(object宾语)、OBS(observed发现标记)、PEF(perfective完整体标记)、PL(plural复数标记)、S(subject比较主体)、St(Stander比较基准)。

②Greenberg(1963)与Dryer(1992)分别基于30种语言以及625种语言的统计指出比较句语序与介词类型和动宾结构语序的相关性。

③ 在差比句中,比较主体须与比较本体区分开来。如果是同一对象不同方面间的比较,则这一对象为“比较本体”而非比较主体。德钦藏语差比句的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并非总是完整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或隐含。“隐含”是指一个成分的缺省是以另一个成分的出现为条件的,“省略”是指上文语境中已经出现过,避免下文再出现相同成分而删略。文中对译部分“[]”中内容代表隐含或省略部分。

④ 示证范畴(evidentiality)是个语法范畴,主要传达获取信息的来源。Tournadre(2014)在“The Tibetic languag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一文中指出,现代藏语组语言最具广泛地域性语法特征之一的是示证范畴。nã在德钦藏语中可表达亲知示证(direct),这与系词ʨã兼表的叙实示证(factual)意义略有不同,另文分析,本文不再赘述。

⑤ 本表系由中山大学邵明园副教授提供,乃其据胡坦《论藏语比较句》(1985:1-11)制作而成,其中雅江、果洛、称多和夏河系其增加部分。另外,有些格标记在书面上具有多种形式,据前置名词韵尾而有不同的添接法形式,如施格书面语共有-yis、-s、kys、gys、kis、gis 等。他根据现代方言的比格标记的读音来拟测其具体来源形式。如德格的[ji]<yis(<yi+s),泽库的[kə]<kyis(<kyi+s),yis和 kyis 属于施格的不同变体形式。木雅藏语比格标记有两个,区别在于[je]表人,[le]表物或非人(胡坦1985:7)。夏河除[htili]<bstaslas(看+las 离格),还有[htini]<bstasnas(看+nas 入格),[htiɣɯ]<bstaskis(看+kis 施格)。

⑥ 尼龙村藏语差比句例句来自扎西多吉,男,藏族,23周岁。

⑦此段出现的国外语言汉语音译均采用龙海平、谷峰(2012:423)的译作《语法化的世界词库》,该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of Deqin(德钦) Tibetan

WANG Lan

(Institute of Linguistic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The basic word order of the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in Deqin(德钦) Tibetan is “Standard of comparison (St) + comparative Marker (M) + Adjective (A)”. Word-order changes in different sentences: The typical pattern of the affirmative form of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is St + M + S + A; The negative form of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is S + St + M + (NEG) A (NEG); The Yes-no question form of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is St + M + S + (INTER) A (INTER). The marker results from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noun of locality sɡaŋ (above / on) of Ancient Tibetan.

Deqin(德钦) Tibetan;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Word-Order Types; Comparative Marker

H214

A

1000-1263(2018)03-0119-0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 批面上项目“云南德钦藏语与当地汉语方言语序类型比较研究”(2017M6215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学史(分类多卷本)”(16ZDA20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 青海境内藏语方言数据库建设”(14AZD102);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中国语言文学”

汪岚,女,1987 年生,安徽合肥人,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藏语语序基准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下期要目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滑落还是攀爬
燃气轮机燃烧基准温度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