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对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2018-10-09 05:05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异丙酚肝癌穴位

肝癌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难度较大,易导致肝肾功能障碍,故其麻醉风险较高,因此寻求有效的麻醉方法非常必要。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是肝癌手术患者的常用麻醉方式,效果尚可,但有文献[1]报道,该麻醉方式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是目前麻醉科研究的热点,已广泛运用于诸多手术中,但有关该麻醉方式在肝癌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中运用的相关报道尚少。基于此,本研究就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对肝癌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②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肝穿刺活检等检查确诊为肝癌,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相关诊断标准[2],同时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制的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③符合肝癌切除术指征;④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期并发急性慢性感染;②严重心肺基础性疾病;③循环衰竭;④远处转移。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8例;年龄58~87岁,平均(62.5±11.2)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4.1±2.5)年;肝癌病灶直径为1~5 cm,平均(3.1±1.2)cm;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2例,C级5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16例,Ⅲ期11例;病理分型:单结节型7例,多结节型4例,巨块型13例,弥漫型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年龄58~88岁,平均(62.2±11.3)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4.0±2.7)年;肝癌病灶直径为1~5 cm,平均(3.3±1.2)cm;Chinld分级:A级15例,B级12例,C级5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15例,Ⅲ期12例;病理分型:单结节型6例,多结节型4例,巨块型13例,弥漫型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全身静脉麻醉:麻醉前半小时外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3 mg,开放右侧颈内静脉,局部麻醉下于左侧桡动脉行穿刺置管术,监测动脉压;麻醉诱导时: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2 mg/kg以及舒芬太尼0.1 μg/kg,待气管插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维持:静脉滴注异丙酚0.5~0.8 mg/(kg·h)。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间断予以肌肉松弛药与芬太尼。

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麻醉前半小时于外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3 mg,开放右侧颈内静脉,静脉注射林格液10 ml/(kg·h),连接多参数监护仪及A-Line听觉诱发电位监护仪,于患者两侧内关、足三里处安装电极片,连接穴位电刺激仪,频率为2 Hz、100 Hz疏密交替,电流强度为30~80 mA,进行穴位点刺激,直至术毕;麻醉诱导: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2 mg/kg以及舒芬太尼0.1 μg/kg,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达30时行气管插管,而后给予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 mmHg;麻醉维持:静脉滴注异丙酚0.5~0.8 mg/(kg·h)。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间断予以肌肉松弛药与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肾功能,观察指标包括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和尿蛋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前与术后 3 d的肝功能,观察指标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的胱抑素C、尿蛋白较麻醉诱导前均有明显变化,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肝功能比较 术后3 d,两组患者的AST、ALT、TBIL较麻醉诱导前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的AST、ALT提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有数十万肝癌新发病例,同时数十万人病死于肝癌[4]。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该疾病是由于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异常所致,可累及多个器官,多种因素同时作用引发[5]。肝癌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然而,对于合并 2型糖尿病的肝癌患者而言,因术前常合并肾损伤,同时术中易出现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影响肝功能,预后较差。

表1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麻醉诱导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诱导前 术毕 术后24 h 术后72 h对照组 32 Cr(mmol/L) 65.7±16.8 67.7±20.2 68.1±18.1 71.3±19.5 BUN(mmol/L) 5.03±1.43 5.60±1.71 5.53±1.81 5.91±1.73胱抑素C(mg/L) 0.61±0.15 0.66±0.20 0.95±0.22a 1.05±0.26a尿蛋白(mg/24 h) 17.1±12.2 22.9±14.3 47.3±18.1a 55.0±20.5a观察组 32 Cr(mmol/L) 66.3±16.5 60.4±18.5 63.5±16.7 65.0±18.8 BUN(mmol/L) 5.11±1.50 5.39±1.66 4.98±1.56 5.48±1.69胱抑素C(mg/L) 0.58±0.17 0.63±0.16 0.74±0.20ab 0.77±0.21ab尿蛋白(mg/24 h) 16.6±11.7 19.8±13.2 24.8±14.7ab 27.3±15.9ab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麻醉诱导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诱导前 术后3 d对照组 32 AST(U/L) 33.8±17.4 147.1±60.8a ALT(U/L) 37.7±8.8 224.7±86.9a TBIL (μmol/L) 13.7±4.8 45.4±17.6a ALB(g/L) 42.8±4.1 41.0±3.7观察组 32 AST(U/L) 34.1±16.8 116.5±49.1ab ALT(U/L) 36.8±9.0 187.8±70.6ab TBIL (μmol/L) 12.9±4.7 42.7±18.1a ALB(g/L) 42.6±4.0 42.3±3.9

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合适的麻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肝癌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而改善其预后[6]。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为肝癌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注入后可快速分布于全身,1 min可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其代谢物由尿排出的时间超过 30 min,会对患者肝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且其会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的原理是运用穴位电刺激仪启动内源性镇痛系统,使中枢释放内源性阿片肽及神经递质,并作用于脊髓痛觉感受神经元,以抑制其因手术刺激而产生的痛觉超敏,能加快患者苏醒,且可延长术后镇痛作用,患者苏醒后的血压、心率较平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胱抑素C、尿蛋白以及AST、ALT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幅度较小,由此说明,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对肝癌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小于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但本研究所选病例样本较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今后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应用于肝癌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有助于术后转归。

猜你喜欢
异丙酚肝癌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夏季穴位养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