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探究

2018-10-21 04:38何钰代兴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宫颈癌

何钰 代兴

【摘  要】目的:探究调强放射治疗(IMRT)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0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A组(行普通放疗)和B组(行IMRT),每组均有25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B组近期疗效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近期疗效理想,值得推荐。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宫颈癌;调强放疗

AbstractObjective: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on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cervical cancer.Method:Fifty patients with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cervical cancer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uly 2018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general radiotherapy) and group B (IMRT)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grouping principle,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IMRT is ideal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Keywordslymph node metastasis; cervical cance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病情进展后,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将会大大提高病死率。本院对2016年3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25例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采用IMRT治療后,获得了可靠的效果,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50例患者均证实患有宫颈癌,且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入组时间由2016年3月开始,到2018年7月结束,均分为两组,例数一致,A组年龄35-62岁,均值(47.18±5.23)岁;疾病分期:7例Ⅱb期,3例Ⅲa期以及15例Ⅲb期。B组年龄36-61岁,均值(47.31±5.40)岁;疾病分期:6例Ⅱb期,2例Ⅲa期以及17例Ⅲb期。两组临床资料相比差距小,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方法

放疗前两组均行常规的辅助化疗,在此基础上:

A组:行常规放疗:选择6MV-X线直线加速器,前后野对穿照射,经X线模拟机进行定位,上限为第四腰椎下缘,下限为闭孔下缘0至2厘米,左右界为股骨大转子中外1/3部位,肿瘤照射剂量为30Gy,则中间挡铅为四厘米,直到总量处于52至54Gy,每日1.8/次到1.9Gy/次,一周五次。

B组:选仰卧位,告知患者双手互抱肘关节部位,并放置在头顶,给予体模固定,由第1腰椎上缘到坐骨结节下缘一厘米进行定位,将层厚控制在五毫米。肿瘤靶体积包含盆腔转移淋巴结。计划肿瘤靶体积:肿瘤靶体积上下、前后处外放5毫米,头角处外放1.5毫米。临床靶体积:上限为髂总动脉分叉上1.5厘米,下限为闭孔下缘0-2厘米,包括腹股沟深、肿瘤靶体积、子宫、部分阴道与髂前淋巴结等。计划靶体积:由临床靶体积向前后、左右与头脚处外放五毫米形成。给予6MV-X线直线加速器五至九野优化照射,同步或序贯加量放疗,95%计划靶体积:50.4Gy,每次1.8Gy,每周5次,合计治疗28次。95%计划肿瘤靶体积:60到60.2Gy,每次2-2.2Gy,上下限≦±10%。

1.3疗效标准

完成治疗后三个月经CT或MRI诊断结果判定近期疗效,主要包括完全消失、缩小消退与无变化(恶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汇总数据,百分率(%)用于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相比有差距,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 讨论

宫颈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患者早期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病情进展后,将会出现局部扩散与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若不尽快采取措施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方法较多,放疗是主要方法。IMRT是当下放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能给予肿瘤组织更多的照射剂量,还可使正常组织照射量减少,进而增强治疗效果。

有学者指出,IMRT中计划靶体积与临床靶体积靶区的细微差异均有可能造成正常组织照射过量[1]或靶区照射剂量不足;对子宫内膜癌与宫颈癌患者顺着盆腔血管外扩十毫米便能够覆盖所有的淋巴结,外扩七毫米能使淋巴结覆盖的范围>95%。在本次研究中,A组采取常规治疗,B组采取IMRT治疗,治疗三个月后经复查显示,B组盆腔淋巴结完全消失率大于A组,无变化或恶化率显著低于A组,P<0.05,说明B组治疗方案优于A组,能提高近期疗效,使患者的临床预后得到改善。

总而言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调强放射治疗行之有效,可增加瘤体组织放射剂量,增强整体疗效,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真云,李秀敏,盛修贵等.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23):1565-1571.

通讯作者:

代兴

猜你喜欢
淋巴结转移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根治的相关性研究
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颈部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膀胱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及意义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