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站安全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2018-10-21 07:39孙永光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光伏发电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孙永光

摘 要: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上升,使我国的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安全优质高效的光伏发电站成为强大电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光伏发电站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及火灾等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掌握和了解光伏发电站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是光伏发电站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关键词:光伏发电;安全风险;辨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169-01

引 言

本文以50MW规模大型光伏发电站为例,对光伏发电站生产运维阶段普遍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便于光伏发电企业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事前预控,事前防范,以确保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增强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光伏发电站安全可靠性。

1 光伏电站安全风险解析

光伏发电站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人的风险、安全管理风险、设备设施风险、生产环境风险及自然因素风险等五大方面。

1.1 人的风险

人的因素是安全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制度约束;违反安全工作规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冒险作业,凭经验操作,工作随意性大;生产岗位员工易流动,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安全技能培训难度较大;员工责任心不强,对工作心猿意马,工作质量和检修工艺不良,落实安全措施不到位等。

1.2 安全管理风险

安全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措施。安全管理风险通常反映在:不遵守法律法规;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未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制定应急预案;监督、检查不到位,未及时督促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该投入的不投入,该花的钱不花;光伏电站运营和维护流程不规范,不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等。

1.3 设备设施风险

在设计与建设安装阶段,不规范的设计、施工工艺遗留设备安全隐患和运行损坏风险。运行过程中出现光伏设备老化、支架腐蚀、线缆脱落以及组件损坏等情况,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运行要求,设备检修未达到质量标准;安全工器具、电气工器具存在缺陷或检验不合格;安全警示标示、设备标志牌等设置不完善;交通工具使用频繁,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1.4 生产环境风险

主要包括人为盗窃、人为破坏、电弧伤害、火灾事故、变压器、逆变器等设备运行中产生电磁噪音等职业卫生危害因素的影响;电气设备与电线电缆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故障和缺陷等,带电部分裸露或漏电,导致人员触电伤害事故。进行登高作业、带电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防护缺失。

1.5 自然因素风险

光伏电站自然因素风险主要包括暴风、雷击、结冰、暴雪和冰雹、沙尘、地质滑坡、地震、洪水和动物啃咬破坏等方面,外送线路通道内的违章建筑以及随季节性变化的不可预测自然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电站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2 安全防范控制措施

2.1 人的因素控制措施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遵章守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岗位技能;②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保证安全预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方式,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推行危险点分析预控,列出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杜绝人员违章;④建立专业运维队伍,保持人员相对稳定,确保人人持证上岗,避免运维过程中由于人员误操作造成安全隐患。

2.2 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光伏电站运行维护流程,构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②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预控措施,进行科学预控,超前防范;③实行典型操作,建立运行维护操作标准工艺卡,规范人员安全作业行为,杜绝人员违章操作;④规范完善安全管理记录台账,做好安全统计分析,建立快捷、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⑤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2.3 设备设施的控制措施

①加强设备设施管理,強化日常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健康水平;②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建立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实施24h运行状态实时监测;③综合统计、分析光伏电站发电量及运行状态,对比电站核心数据指标,实时掌握设备出力水平,及时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异常;④积极实施技术升级与设备改造工作,应用推广节能、增效新技术,提高电站整体发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

2.4 生产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①推行光伏电站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控制、完善作业现场生产环境要素,使之符合工业卫生要求;②组织消除生产环境影响因素,有效实施风险管控,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工作环境;③加强安防监控设备和管理措施,减少人为偷盗和破坏。

2.5 自然因素风险的控制措施

①在光伏电站前期调研与建设阶段,最大程度的规避项目选址的不利自然因素,采取合理有效设计及措施避免自然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②电站运行期间,对场址的土壤、气象、环境、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全面掌握,综合分析,合理控制;③结合光伏电站发电特点和自然规律,重点做好防雷、防风、防汛、防暴雪、防高温等应对措施,定期开展防雷检测、完善接地网,紧固光伏支架和组件,去除植被遮挡;④加强气象、地质灾害信息预报预警工作,制定合理预控措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影响。

3 总 结

随着光伏行业日益蓬勃的发展,光伏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直接决定了实际效益,深入了解光伏电站安全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规避,确保光伏电站高效优质安全可靠的运行,是光伏行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随着光伏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将会不断出台,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也会得到持续积累。光伏发电站要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对安全风险的评估、消除和控制的综合管理,应用安全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有效管控安全风险,促进安全生产良性循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志荣.太阳能光伏电站运行期间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

[2]陈金龙,郑绍成,主编:安全生产管理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0.

收稿日期:2018-9-12

猜你喜欢
光伏发电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基于ARIMA模型的光伏客户需求服务预测研究
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选址分析
中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环境影响评估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